卓靜
【摘 要】小學音樂課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游戲教學環節。游戲教學不僅僅是傳統的唱歌、表演,它對于感受與欣賞、創造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恰當地開發、利用游戲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及鑒賞美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程;游戲教學;原則;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203-01
一、“感受與欣賞”領域中的游戲設計
“感受與欣賞”是小學音樂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音樂是聽覺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感受與欣賞。它既包括了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又包括了音樂體裁與形式、音樂風格與流派,都可以與游戲教學緊密結合一起。例如,教師設計節奏游戲,通過學生尋找自己姓名節奏,初步感受節奏的律動感。在此基礎上,逐漸加入其他熟悉的同學名字、以及動畫片人物名字或喜歡的動物名字等。通過這個名字節奏游戲可以讓學生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
二、“表現”領域的游戲教學設計
“表現”領域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演唱、演奏、識譜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這四部分都非常適合與游戲教學環節相結合。音樂游戲活動的安排可以與舞蹈、歌唱、演奏融為一體,既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又完成了教學任務。
例如在二年級的《母雞咯咯叫》課堂教學中,同學們可以通過“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來模仿母雞、小雞的音調。當老鷹出現時,同學們開始演唱這首歌曲中母雞的音樂主題,嚇走老鷹。而當母雞出現時,同學們又轉換演唱歌曲中小雞的音樂主題,圍繞在媽媽身邊。在游戲活動中,同學們不僅能熟練地演唱這首歌曲,還能在特定的情景中,掌握好演唱的情緒與力度變化,以及聲音彈性等演唱技巧。
三、“創造”領域的游戲教學設計
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要鼓勵學生音樂創造。創造環節是小學音樂課堂中非常重要的,為同學們提供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的空間。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在創造能力的培養方面側重點不同,如低年級的同學只要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音響即可。而3-6年級的同學則要具備根據某一要素進行編創簡短小節的能力。如一年級的《聲音的強弱》是一節適合培養同學們音響探索能力的課程。在這節課上的創編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同學提供多樣的生活材料,引導學生在模仿聲音的游戲中了解節奏強弱、力度大小,以及各種不同的音色。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領域的游戲設計
音樂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學科也體現著人文學科的核心內涵。因此,音樂與人們的社會生活、與其他藝術以及綜合性學科都有著緊密的聯系。“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①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應注重音樂及其相關文化的灌輸、學習。游戲教學設計中,同學們可以通過扮演游戲中的角色,體驗各種音樂文化中的民俗風情、舞蹈藝術、繪畫藝術等。在親身感受中學習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此外,還可以通過繪畫等游戲形式,用色彩表現音樂風格、體會音樂的作用等。
五、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不具有具象性及語義性,能夠培養同學們的思維能力、欣賞能力,激發其創造力和想象力。游戲作為一種綜合形式,對于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一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不僅體現于表演環節,在感受與欣賞、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三個教學內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好地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
注釋:
①余萌.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教學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參考文獻:
[1]穆穎欣.如何進行小學音樂視唱教學[J].科學大眾,2008(11).
[2]文蕾,陳文麗.如何利用小學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音樂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2).
[3]李敏.“游戲精神”觀照下的課程知識觀[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03).
[4]丁海東.論兒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
[5]何芳.小學音樂教育與兒童良好性格培養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6]歐陽時來.關于東鄉縣小學音樂教育狀況的調查及對策[J].江西師范大學,2006.
[7]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