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秀
【摘要】目的 探討高血壓高危人群行為干預對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擇本社區全科門診高血壓高危人群68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保健,干預組在常規保健基礎上給予行為干預,跟蹤觀察患者預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的差異性。結果 干預組干預總有效率為97.06%,對照組干預總有效率為82.3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血壓高危人群進行行為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防范意識,改善患者不良行為方式,減少預后不良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高血壓;高危人群;行為干預;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2
近年來由于受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變化的影響,高血壓患者發病率逐年增高,極大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1]。高血壓高危人群是高血壓發病的高風險人群,容易受日常生活不良行為影響,導致高血壓及高血壓相關病癥。行為干預是一種日常護理措施,為探討其在高血壓高危人群中的應用效果,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本社區全科門診選擇高血壓高危人群68例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本社區全科門診選擇高血壓高危人群6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53.6±2.5)歲,所有研究對象兩次血壓平均值(130~139/85~89 mmHg),所有研究對象均未經降壓藥物治療。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46~65歲,平均年齡(54.3±2.2)歲;對照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45~64歲,平均年齡(52.2±2.5)歲;兩組研究對象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保健,干預組在常規保健基礎上給予行為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健康知識教育
高血壓高危人群由于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導致日常不良行為誘發高血壓。干預人員向高危人群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發病機制、病癥危害、預后并發癥以及預防措施。同時開展疾病知識專題講座,定期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舉辦高血壓疾病普查活動等,通過多種渠道宣傳高血壓疾病知識,促使患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2)行為干預措施
行為干預能有效糾正高危人群的不良行為,改善高危個體的生活質量,這對預防高血壓發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與高危人群溝通,了解個體生活方式、作息時間、社會角色壓力、興趣愛好等,制定健康生活方案,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的習慣和行為,采納健康行為。制定合理的膳食,每人每日納鹽量不超過6克,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限制酒精的攝入量,注意膳食熱量平衡。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煙。緩解精神壓力,鼓勵參加各種活動來進行自我調節和放松心情。
(3)合作管理
在社區內建立健康三級管理網絡,社區責任醫生負責咨詢指導的干預措施,為高危人群建立檔案,進行定期隨訪和管理,每半年至少測量血壓一次。鼓勵高危人群參與管理中,自覺接受干預,從而改變不良的行為方式。
(4)認知干預
評價高危人群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文化程度。通過健康宣教,讓高危人群主動參與干預過程中,增加高危人群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以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
1.3 干預效果評價標準
對高血壓高危人群實施行為干預后,跟蹤隨訪2年。根據個體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血液控制效果、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方面,將干預結果分為:(1)顯效:高血壓高危個體能有效控制血壓,無高血壓病癥出現,熟練掌握疾病相關知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無不良飲食喜好;(2)有效:高血壓高危個體血壓有所下降,基本掌握疾病相關知識,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基本正常;(3)無效:高血壓高危個體發展成為高血壓或血壓升高,患者無疾病預防和護理知識,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9.0軟件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或%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3 討 論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血液循環疾病,可并發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高發病率、高并發癥的特點,其病程長,預后差,造成患者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3]。高血壓高危人群極易發展成為高血壓,而預防和干預是減少高血壓發病的關鍵。行為干預是一項綜合保健護理措施,其干預內容包括健康教育、行為干預和飲食干預等,其中健康知識教育能有效豐富高危個體的知識結構,增強高危個體自我防護意識,為后續行為干預奠定思想基礎;行為干預能糾正高危個體不良的生活作息,通過加強運動鍛煉增強體質,預防不良并發癥的發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體魄的保障,通過飲食干預糾正高危個體不良飲食偏好,避免暴飲暴食導致血壓升高,減少高血壓發病的風險。本組研究中,干預組在常規保健基礎上給予行為干預,其保健總有效率為97.06%;對照組僅實施常規保健,其保健總有效率為82.35%,兩組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高危人群進行行為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防范意識,改善患者不良行為方式,減少預后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建佩,王 宇.社區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與發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藥管理雜志,2014,4(3):431-432.
[2] 楊 萍,陳慧云,余智偉.社區高血壓患者飲酒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3):68-70.
[3] 黃玉紅.社區高血壓人群發病危險因素干預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15,28(2):373.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