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望
【摘 要】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一直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在產業結構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本文將結合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找出通化市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探索促進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更好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277-01
文化創意產業擁有較強的發展潛力,通化市位于吉林省長白山腳下,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面具有可觀的基礎條件,因此通化市要充分重視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作用,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在本地的穩健發展。
一、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通化市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新生力量,2016年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共實現產值約35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2%,在全市GDP中的比例約為4%,吸納就業人數3萬余人。在看到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的具體情況來看,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以生產文化創意產品為主,在文化創意消費方面存在著營銷手段欠缺的問題,導致文化創意產品市場和消費市場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制約了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二、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臨的因素
(一)積極因素。1.基礎條件。通化市區位條件優越,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在通化市的持續發展。近年來,通化市政府在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的重視度不斷提高,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娛樂等具有特色的文化產業均得到了良好發展。2.人文資源。通化市是我國高句麗文化以及滿族薩滿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化市在高中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聚集了大量優秀的人才。
(二)消極條件。1.專業性的組織和人才儲備不足。通化市雖然吸引了大量優秀的人才,但專業性的文化創意隊伍以及人才數量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相比仍較少,制約著整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通化市高中等院校對于文化創意人才缺乏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2.缺乏科學的統籌規劃。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在整體發展中呈現出整體調控不科學、發展不協調的狀態,政府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機制與扶持政策缺乏科學規劃和明確引導,文化創意產業內部缺少聯動效應,分散存在,沒有形成經濟型鏈條。
三、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建議
(一)政府科學引導并加大扶持力度。通化市政府部門應在充分了解和認識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路徑,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將文化創意產業培育成本地經濟結構中的支撐產業。
(二)堅持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發展戰略。政府部門將對松花石以及集安玉等優勢資源和企業進行組織協調,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重點促進品牌文化創意產業的壯大。
(三)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通化市可以將本地的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以及金融業融合發展,進而擴大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規模,形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鏈。
(四)重視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文化創意產業既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也需要具有管理經驗的復合型人才。通化市政府部門及文化企業要通過組織大型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等活動,為該領域的人才交流提供平臺,通過優厚的條件吸引其他地區及海外等具有先進視野的文化創意產業優秀人才,為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儲備充足的力量。
(五)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軟環境建設。政府部門要在不斷改善文化創意產業建設和發展環境的基礎上,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由政府主導建立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搭建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和其他地區文化創意產業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橋梁,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在本地的知名度以及影響力。
四、結論
通化市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面既面臨著優越的基礎條件和豐富的人文資源,也受到專業性組織和人才儲備不足以及缺乏科學統籌規劃等制約。本文認為通化市要通過科學引導并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堅持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發展戰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重視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加強軟環境建設等措施,促進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花建.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四大路徑[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4,(04):26-35.
[2]王麗芳.河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6):52-53.
[3]董菊華.關于促進宿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思考[J].新聞世界,2015,(05):16-17.
[4]董曉日.萬壽巖“動漫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與策略[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0-11.
[5]崔鵬,鄭翠翠.通化市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設可行性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9):14-15.
作者簡介:
郗 望(1981-),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碩士學歷,助教職稱,單位:吉林藝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