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景
(周口廣播電視臺,河南周口466001)
打造電視問政的“六度”空間
□郭宏景
(周口廣播電視臺,河南周口466001)
近幾年,很多地方推出了電視問政節目,這種媒體監考、官員答題、百姓評判、社會監督的問政模式,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公開問責、限時解決,節目現場成了政府官員答題的考場;遇到困難和問題又多了一個訴求渠道,并且還能參與評判考核,這也讓人民群眾有了關注和參與的熱情。電視問政,成了黨委政府踐行群眾路線、轉變工作職能、服務人民大眾的有效平臺。
周口廣播電視臺前年也開辦了直播問政節目,在宣傳黨委政府良好形象的同時,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即問責不作為行為,也督促職能部門轉變作風,立行立改。節目開播以來,人民群眾的關注度和期望值越來越高。如何進一步做好節目,不負黨委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群眾的熱盼,筆者認為,應從高度、廣度、深度、銳度、溫度、韌度等六個方面,全力打造電視問政健康發展的政治生態和輿論空間。
高度。做電視節目,尤其是關注度高、牽涉面廣的直播訪談問政節目,一定要站在相當的政治高度。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48字方針作為節目靈魂,時刻銘記在心。電視問政,針對的都是政府職能部門,反映的多是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所以節目主創人員不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策理論水平,更要有強烈的大局意識和為民服務的媒體精神。節目中多從正面宣傳引導,疏通干群交流渠道,創造解決問題的輿論環境,真正做到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節目既要有鏡鑒作用,更要有喉舌意識;既要能澄清謬誤、成風化人,更應該鼓舞士氣、服務大局。也只有站位高遠,對社會輿論加以正確引導,才能為廣大群眾提供熱忱服務。
這里所說的高度,一方面是指做節目站位要高,節目立意要體現鮮明的政治導向,節目內容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表現形式要蘊含強烈的時代特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節目主創人員業務素養高,只有高超的業務水平才能支撐高度的使命感,才能使電視問政節目有高度而不低俗,有使命擔當而不空泛敷衍。
廣度。是指電視問政節目的橫向覆蓋范圍。政之所系,牽涉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政策落實、施政方略、發展舉措,小到街頭巷尾、雞毛蒜皮、家長里短,只要是群眾關心關注的,都應該是節目素材和問政范圍。而這種百姓的大事小情有人管,政府部門的工作有人監督,也正是電視問政節目開辦的動因。可喜的是,出現在各地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問政節目,都表現出了“民生無小事,問政無禁區”。無論是直播室內的群眾代表提問,還是室外露天的廣場問政;也無論是不拘一格的“湖邊夜話”、“馬上就辦”,甚至是與新媒體融合的網絡電視問政等,只要是把鏡頭對準基層,把話筒交給群眾,讓老百姓成為問政的主角和考官,節目就有了橫向到邊的寬廣視野。這樣的廣度,使得節目既高大上,又接地氣,同時更能通暢一個地方的政風和民意。
深度。是指電視問政的節目內涵要深刻。節目如何做細做深,需要主創人員下苦功夫,多做功課。否則平淡膚淺,華而不實,就會失去電視問政的實際功效和意義。在一期有關中心城區城市管理的節目中,針對城區交通擁堵現象,我們沒有簡單地就現象說現象,而是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走訪調查,梳理出了問題癥結,在節目直播中既指出了有關部門的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又與現場嘉賓和市民代表一起分析了造成擁堵的主客觀原因,更與職能部門和有關專家探討了如何建立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節目播出后,政府部門信服,人民群眾認可,擁堵現象初步緩解,各項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完善。
實踐證明,越是棘手的、容易反復的問題越有著復雜的深層次原因,面對這些問題,大家都未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而是在認真解決的同時,積極建章立制,防止問題反彈。
銳度。指的是電視問政的強硬度和達到的效果。既然是問政,就要有棱角。它不需要抒情作秀,更不能四平八穩,不痛不癢。因為它所針對的往往是具體事、具體人,有些問題還牽涉到政府部門的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當節目內容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時,針對損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電視問政必須舉起輿論監督、新聞評論的大旗,為群眾仗義執言,還社會以公正良俗,體現出節目應有的使命感。陜西商南縣廣場問政中對涉及問題單位領導當場免職處理,武漢、洛陽等地電視問政中不作為的干部被問得臉紅冒汗,溫州電視問政中市民向修路緩慢的官員送蝸牛玩偶……這些問政現場上“帶刺的玫瑰”,極大地促進了問題的快速解決。
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決定著電視問政的實際效果。當然,這類節目做起來有難度,甚至會有阻力,需要主創人員愛憎分明,敢于碰硬也要講究方法。抓住問題,深刻剖析挖掘,勇于揭短亮丑,表達媒體態度,督促問題圓滿解決。
溫度。指的是做節目應有的情懷和擔當。如果說問政節目的銳度是“剛”,則溫度就是“柔”,剛柔相濟方能使節目飽含筋骨,溫暖人心。在娛樂至死的眼球經濟時代,有風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問政節目同樣能夠彰顯社會風貌,引領時代風氣。電視問政的目的是改進作風,解決問題,決不是為了給誰以難堪,或者滿足于發泄和指責,以吸引觀眾,增加看點。電視問政節目,應真正打造干群溝通的無障礙通道,主動關心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問題,立足于理性思維,正面引導,從而傳遞正能量,弘揚真善美。
作為電視問政節目,有溫度才會有品質,才能提高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即使是批評,也要注意把握分寸,掌握火候,講究處理方法。要帶著真誠,充滿善意,真正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與政府部門對立,要做到幫忙不添亂。
韌度。是指節目應具有堅持做下去的定性和毅力。問政節目運作過程中遭遇干擾、承受壓力是常事,說情、威逼、利誘也不稀奇,這需要媒體領導和節目主創人員經得起誘惑,頂得了壓力。有的時候,解決問題需要過程,要待時日,節目組人員要有耐性,既要適時督促政府部門積極作為,又要向群眾做好解釋安撫工作,更要把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結果及時反饋給社會。“好事無法速成,成功需要堅守”。只要我們有責任擔當,有韌度耐力,才能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而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從而為節目的健康運行奠定基礎。
總之,打造好電視問政的“六度”空間,有利于制約公權力的“任性”,推動政府部門更加精準、務實地為民服務,而且也拓寬了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的思路。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構建和諧融洽干群關系、促進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問政初衷才能得以實現。
(編輯:古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