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亮,袁 圓,趙 廷
?
呼吸內科500例醫院內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與抗生素使用情況
熊 亮,袁 圓,趙 廷
呼吸內科;感染致病菌;抗生素
呼吸內科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屬于醫院感染高危群體[1]。為了保證抗生素選用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逐漸降低耐藥發生率,筆者以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500例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明確其感染致病菌分布特點,掌握其抗生素使用情況。
1.1 一般資料 2013-07至2015-08,我院呼吸內科收治500例感染患者,男300例,女200例,最小18歲、最大92歲,平均(54.3±10.4)歲,普通病房患者400例、重癥監護病房患者100例;疾病類型:肺炎21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6例、氣質管哮喘合并感染107例、支氣管擴張癥合并感染57例。送檢呼吸道分泌物標本1498例,其中痰標本1236例,支氣管肺泡灌洗液262例,分離培養菌株450株。
1.2 方法 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操作,利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鑒定菌株,并借助K-B法行藥敏試驗。同時,統計抗生素的限定日計量與用藥頻數。
1.3 觀察指標 觀察呼吸內科感染致病菌檢出率及其對抗生素耐藥率[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感染致病菌分布情況 本組500例,送檢標本1498例,分離培養菌株450株,檢出率為30.04%(450/1498),其中革蘭陰性菌400株,革蘭陽性菌50株,兩者所占比重分別為88.89%與11.11%(表1)。
2.2 感染致病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情況 本組450株致病菌,革蘭陰性菌耐藥率<30%的有頭孢吡肟、頭孢哌酮,耐藥率在40%~50%的有阿米卡星、亞胺培南、他唑巴坦,革蘭陽性菌耐藥率<10%的有萬古霉素與替考拉寧(表2)。
2.3 抗生素使用情況 主要以頭孢類、喹諾酮、內酰胺酶抑制劑類等為主,基本符合呼吸內科感染致病菌藥敏結果,但在用量方面,與2013-2014年相比,2014-2015年抗生素用藥劑量與數量明顯增多,造成此情況的原因主要為住院人數增多、感染致病菌檢出例數增加、用藥不合理等(表3)。

表1 某醫院2013-2015年呼吸內科醫院內感染500例致病菌分布 (n;%)

表2 某醫院2013-2015年呼吸內科醫院內感染500例致病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情況 (n;%)

表3 某醫院2013-2015年呼吸內科醫院內感染500例抗生素使用情況 (n;%)
呼吸內科感染的病原體主要有細菌、真菌、衣原體及病毒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細菌[3]。對于不同地區、不同患者而言,其病原菌類型及耐藥性存在差異,為了保證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并保證臨床用藥治療的有效性,國內外學者均十分關注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點及抗生素的使用情況。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來自呼吸內科普通病房與重癥監護病房,其疾病類型主要有肺炎、支氣管哮喘合并感染、支氣管擴張癥合并感染等,送檢標本1498例,分離培養菌株450株,檢出率為30.04%。本研究檢出率偏低,原因有:(1)與選取標本前患者已服用抗生素藥物有關,相關學者[4]經研究指出,患者未服用抗生素的病原菌檢出率為69.5%高于患者服用抗生素的檢出率42.4%,差異顯著。(2)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具備典型性,經常規檢查手段,難以準確檢出。(3)痰標本不符合檢驗要求,在痰液采集與輸送環節受到干擾,從而降低了痰菌陽性率。當前,臨床上主要利用自然咳痰法,留取痰標本,對其進行培養應滿足以下要求:漱口、晨痰、深咳及1 h內送檢,但檢查實踐中,由于患者依從性較差、送檢時間較長,從而降低了標本質量[5]。(4)實驗環境、條件及人員的限制。當前,常見的實驗問題有接種標本缺少及時性與合理性、培養環境缺乏科學性與有效性。在此情況下,為了突出病原學檢查的重要性,使其指導臨床診治,相關工作人員應明確病原學檢查的積極意義,同時各科室應協調配合,不斷創新標本留取、送檢與檢驗手段,從而保證病原菌檢出率的不斷提高[6]。
本研究結果為呼吸內科感染致病菌中革蘭陰性桿菌所占比重較高,為88.89%,而革蘭陽性菌僅占11.11%。國內外學者經研究明確了革蘭陰性桿菌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主體地位,其成因主要為呼吸內科患者的呼吸道分泌功能及纖毛運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弱,難以及時排出痰液,并且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氣管插管等長期使用。本研究對我院呼吸內科感染的革蘭陰性菌進行了統計,其中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及產氣腸桿菌等所占比重較高,與國內其他學者報道一致。有研究以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為研究對象,其研究顯示患者革蘭陰性菌中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所占比重高于其他病原菌。呼吸內科感染具有高發性,真菌檢出率相對較高,為了保證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身心壓力,應加強病原菌檢查[7]。
本研究結果為革蘭陰性菌對大部分常規抗生素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其中耐藥率<30%的有頭孢吡肟、頭孢哌酮,耐藥率在40%~50%的有阿米卡星、亞胺培南、他唑巴坦,而革蘭陽性菌耐藥率<10%的僅有萬古霉素與替考拉寧。同時,抗生素主要以頭孢類、喹諾酮、內酰胺酶抑制劑類等為主,根據統計結果可知,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及數量均有所增多。此結果與國內外其他學者報道一致。有研究指出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對頭孢類、喹諾酮類、內酰胺酶抑制劑類的耐藥率均相對低,因此,臨床上此類藥物使用頻率相對較高[8]。通過不同時間對比可知,近幾年,抗生素使用劑量與數量均呈上升趨勢,其原因主要為住院人數增多及藥物濫用情況嚴重。當前,臨床上濫用抗生素影響了治療效果,降低了患者生存質量。因此,在實踐中醫院及其工作人員應結合相關規定,注重抗生素臨床應用的監測與評估,同時應積極完善抗生素臨床應用預警機制,在各措施全面落實基礎上,臨床用藥治療的成效才能夠更加顯著,耐藥發生率也將得到有效的控制。
綜上所述,在臨床實踐中應結合呼吸內科感染致病菌分布特點,同時要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為其提供合理、規范的臨床用藥。
[1] 李曉云,易文燕.呼吸內科致病菌分布及抗生素使用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3):5603-5604.
[2] 朱建國,謝 誠,繆麗燕.2009~2010年我院呼吸內科感染致病菌分布與抗生素使用情況分析[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1,19(4):357-359.
[3] 謝 誠,朱建國,趙玉琴,等.2009-2010年我院心血管內科感染致病菌分布及抗生素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6):543-546.
[4] 郭 佳.呼吸內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D].吉林:吉林大學,2011:8-10.
[5] 楊 明.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急診內科抗生素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4:11-14.
[6] 宋 璇.某縣醫院醫院感染調查和致病菌分布及藥敏情況分析[D].山東:泰山醫學院,2012:10-13.
[7] 王 萌.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分析[D].吉林:吉林大學,2013:9-12.
[8] 侯廣杰.某醫院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況調查分析[D].安徽:安徽醫科大學,2013:12-15.
(2016-12-23收稿 2017-02-23修回)
(責任編輯 岳建華)
熊 亮,本科學歷,醫師。
250014 濟南,武警山東總隊醫院呼吸內科
袁 圓,E-mail:155899933170@163.com
R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