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暉
據巴基斯坦《黎明報》近日報道,巴方調查機構已逮捕在該國以開辦語言學校為幌子、實則從事傳教活動的韓國人徐某及其家人。被徐某帶到巴傳教的兩名中國公民上月被綁架,疑遭“伊斯蘭國”(IS)極端分子殺害。
隨著巴方的調查取得進展,越來越多的情況浮出水面。首先,非法“傳教”逐漸成為關注重點。巴方逮捕的嫌犯涉嫌利用中國人,宣傳在當地被禁止的基督教。這種“傳教”背后似乎還隱藏著更多線索,包括所用資金的出處及是否有某種勢力推動。
巴基斯坦按照本國規定處理違規行為是情理之中,中國公民遭遇綁架、生死未卜實屬不幸,但此時卻有勢力蠢蠢欲動,欲借此事惡意指責中國政府。
事實上,中國高度重視保護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與合法權益。綁架事件發生后,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及卡拉奇領館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與當地政府保持密切溝通,盡快確認被綁人員信息并進行解救。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也為爭取人質獲釋做出努力。
領事保護涉及每一位同胞切身利益,無論哪里發生危害中國公民生命安全的行為,中國政府都不會坐視不理。僅2016年一年時間,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就會同各有關部門妥善處理10萬多起領事保護和協助案件,大到應對惡性突發事件,小到卷入民事糾紛。
肩負責任更要講求方法。面對中國公民在巴基斯坦遭遇綁架,中國政府積極實施解救,同時謹慎公布信 息。國內外多次案例證明,媒體過度曝光細節往往會對解救行動造成干擾,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2012年中國營救在蘇丹被劫持的29名中國工人的過程中,一直堅持“生命權高于知情權”的原則,最終使工人成功獲救。以信息發布的多少來衡量政府的工作效率,不合理也不公正。
中國政府也對公民盡到告知義務。中國外交部及時發布信息,提醒出境中國公民注意安全。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通過公布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等方式,提醒中國公民全面收集目的地風俗禁忌、氣候條件、治安狀況、流行疫病、法律法規等信息,并采取相應預防措施。中方明確提示,每位公民都應嚴格遵守當地和中國的有關法律法規。相比之下,某些宗教勢力誘騙年輕人去高危地區從事違反當地法律法規的事情,既危及中國公民利益和生命安全,也影響兩國雙邊關系。
另外,中國積極開展打擊恐怖主義行動并推動相關國際合作。針對此次中國公民遭綁架事件,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并強烈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和針對平民的極端暴力行徑,支持巴基斯坦打擊恐怖勢力、維護國內安全穩定的努力。今年6月舉行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上,各國簽署反對極端主義公約,就加強反恐合作凝聚共識。
任何清醒的觀察都能發現,中國政府在處理公民在巴遭綁架事件上處置得當,在應對地區安全風險問題上也體現出負責任大國擔當。互聯網上出現的一些雜音,包括“不抓兇手抓傳教”的揣測,實為偷換概念,既抹殺了中國政府的努力,又帶歪了節奏、模糊了真相。▲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環球時報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