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金+薛輝
“兩基”任務雖然早已完成,但隨著經濟的跨越發展和思想多元的沖擊,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現象呈“復燃”之勢,但只要工作到位,方法到位,這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輟學原因對策2001年,農村義務教育實施“兩免一補”政策以來,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困難學生“上得起學”的問題,農村教育迎來了蓬勃發展。但是,由于人們對多元化生活的追求等原因,造成了中小學生輟學現象呈反彈之勢,幾欲挑戰1%和3%的目標紅線,已成為制約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瓶頸,亟待解決!
一、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的基本原因
筆者長期工作在農村第一線,面對從未間斷的中小學生輟學現象感到非常痛心,經過具體調查和分析,總結如下:
1.政府因素。一是宣傳教育不到位。《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出臺多年,對政府、社會、家長和學校的責任和義務都作了明確規定,由于宣傳不到位,教育不到位,很難引導農民朋友牢固樹立依法“普九”的思想觀念,很難使其充分認識到督促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對留守兒童教育的關注不到位,再就是學校規劃與建設布局不盡合理。
2.社會因素。一是“讀書無用論”抬頭和“讀書無望論”滋生。1989年高校對所有學生實行收費,標志著招生與畢業生就業的“雙軌制”正式確立。這就意味著考上大中專抱上“鐵飯碗”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學生畢業后不再包分配,而是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擇業,或雙向選擇。使部分學生及家長產生誤解,認為考不考學無所謂,早晚還是得自謀職業,交錢上大學,畢業后還不一定找到舒心的工作,何必花冤枉錢出冤枉力呢?
3.學校因素。一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評價機制呆板,側重于重點科目的教學和考核,實踐活動少,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僵硬,課堂死氣沉沉,課業負擔沉重,使學生精神壓力陡增,厭學情緒油然而生。三是管理不到位。
4.家庭因素。一是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作怪。農民由于“小富即安”的傳統心理作怪,認為早就業早養家,早掙錢早成家更劃算。二是確有個別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高中甚至大學基本的雜費、書費等,也不得不含淚離開校園。三是個別家長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造成部分女孩子輟學。四是留守兒童輟學。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自卑心理強,容易在困難面前選擇放棄。
5.個體因素。一是學習興趣的喪失,最終選擇輟學。二是突然的變故(父母離異,親人去世或致殘)等原因,學生含淚選擇輟學。三是抗挫折能力差,最終自己無法承受學習和生活的壓力而選擇輟學。四是習慣差,有的孩子“破罐子破摔”,選擇輟學。
二、農村中小學生輟學帶來的負面影響
農村中小學教育是國家教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中小學生輟學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它給社會的和諧發展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既影響了國家實施的“普九”和“普高”戰略,又增加了社會就業壓力,并且給社會的穩定埋下隱患。
三、制止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的對策
1.國家要出臺強力的惠民政策,為教育教學工作護航。一是政府要做好統籌和引領。在學校撤并和建設中,切實做到因地制宜,使學生就近入學,使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紅利。二是加強對《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和執行力度。使每一個人都了解,使每一個人都明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力也是義務,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這樣從思想的源頭杜絕輟學。三是構建職業教育新體系,為其幸福人生奠基。四是積極落實“三個增長”和“教育執法目標責任制”,切實保障教育經費足額、按時撥付,使一切違背教育法規的人和事得到應有的教育和懲治。
2.社會組織要不斷強化職能,創造教育的外部環境。一是要注重宣傳,提升服務,為農村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提供優質的外部環境。二是要規范管理,強化監督,徹底關上適齡兒童“就業”的方便之門。三是多措并舉,增進交流。要建立幫扶體系,開展培訓活動,不斷豐富和提高農民的育人知識和家教水平,根除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的“破窗效應”。四是建立救助機制,共享發展成果。各村委會和社區要拓展途徑,建立助貧基金會,向生活困難或者家庭遭變故不便就學的學生伸出援助之手,絕不讓學生因貧輟學,因殘輟學。
3.學校要充分發揮獨特的育人優勢,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一是加大宣傳,明確責任。在學校周圍的墻壁上書寫永久性標語,通過學校網站、???、宣傳櫥窗等使教師、學生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二是強化教師素質,提高育人水平。(1)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全體教職工準確把握目前的教育形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刻理解國家實施“普九”和“普高”教育工程的重大意義,切實轉變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切實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切實提高育人水平。(2)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課堂上允許學生具有出錯權,質疑權和話語權,切實做到問題由學生去發現,方法由學生去尋找,規律由學生去總結,困難由學生去解答,把學習變成學生愉快的精神之旅,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歡樂,愿意分享學校生活。面對職業,要求教師必須把教育當成畢生追求的事業來做;面對學生,要求教師必須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盡心呵護;面對自我,要求教師必須深刻地認識自我,勇敢地超越自我。通過活動的開展,使教師爭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生活的關愛者,思想的點撥者和行為的示范者。三是做好家長委員會工作。學校要不斷提升家委會的服務職能,編著好《家長通訊》,及時為家長提供教育信息和政策指導,使家長知法,守法。四是開展好家校系列活動,努力開展家庭教育研究,增進家長之間的交流,為家長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提高家長履行教育監護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五是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長為主體,社會為依托的九年義務教育新體系。六是多措并舉,實施無縫管理;落實責任制,加大獎懲力度。學校與各年級制定《學額鞏固管理目標》和《關于學生鞏固的獎懲制度》,學生無故不到校,班主任要逐級匯報并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措施。學生一旦輟學,教師要第一時間到家做工作,使其盡早返校,并鼓勵在校優秀學生與他們結對子,喚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確保學生進得來,留得住,不再有第二次輟學發生。
制止農村中小學生輟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我們只有凝心聚力,科學決策,齊抓共管,才能從根本上制止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的產生和蔓延,才能更有效地推進九年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才能更快地加速民族素質提升的進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06-29.
[2]田慧生,吳霓.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