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東麗
(云南桂苑律師事務所,云南 東川 654100)
【摘 要】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執業理念也需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本文主要從不同的視角,從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執業理念轉變的必要性入手,就執業理念的變遷提出了幾點分析。一是律師和當事人之間換位思考的執業理念;二是律師和法官之間分工協作的執業理念;三是律師和法律之間相互滋養的執業理念。
【關鍵詞】經濟發展新常態;律師;執業理念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不僅法治文化得到了創新,而且需要從而傳統的法治理念中走出來,從傳統的爭霸強勝轉移到和平崛起的道路上來,從傳統的推行自我的工具轉移到合作共贏的方法上來,從傳統的個人英雄主義觀念轉變到承經世濟民的情懷上來。順應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新潮流,對執業理念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完善。以下筆者就此展開思考。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執業理念轉變的必要性探析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發展策略上進行了調整,在政府職能上進行了轉變,在市場形態上進行了完善,在市場主體上進行了重塑。加上律師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律師執業理念的轉變也需要結合經濟發展,并在執業理念轉變過程中始終結合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需要,從而促進律師業務更快更好地增長。所以在這一背景下,律師的服務體系也將得到不斷的完善。律師執業理念將得到更加完善的發展[1]。
一是就時間線而言,未來律師需要介入的經濟事務事件在時間上將得到提前。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不僅要將傳統事后補救的職能發揮出來,而且還要在事前和事中的預防和規范的價值體現出來。所以必須在執業理念上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二是就政府職能視角而言,由于政府從大部分的經濟事務前置性的審批與審查的職能中退出來,也就是政府不會就市場主體在經營管理上預先實施管制,同時也表明政府不會替代市場主體離開承擔合規的成本。從西方法律服務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此時主要是由于專業的服務機構對市場行為進行判斷,而政府就會委托律師對其實施行政審查,所以為了更好地規避和防范法律風險,規避政府在事中和事后監督中的處罰,就需要在法律才能面上管控政策風險、法律風險和經營風險。所以也需要律師注重執業理念的轉變。
三是就服務廣度而言,未來律師在各類經濟事務中介入的領域和范圍均會得到拓展。尤其是在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法治化進程不斷加深的今天,在重視法治的同時,勢必會衍生出更多新型的律師業務內容,從而更好的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型作用發揮出來,而律師又是踐行和維護市場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也需要在執業理念上不斷的轉變[2]。
二、執業理念
(一)換位思考的執業理念
這一執業理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主要是基于律師和當事人而言。因為律師不僅是被動的去適用法律規范體系,對現有法律法規體系的適用范圍和內涵進行準確解析的基礎上,還應切實注重傾聽當事人各方的心聲和意見,做到換位思考,才能更好地引導和幫助當事人在未來生活中找到更加幸福和合作的方式方法,引導其提升心性,才能為社會機器的良性運行而提供軟化劑,并非傳統的提供的是螺絲釘。尤其是在最高法提倡的一帶一路建設和提供司法服務與保障的要求下,為了更好地為自己的當事人的利益進行辯護,均需要在庭前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在法庭調查中要讓當事人折服,而在辯護中則能為其減輕壓力,而在附帶民事質證答辯中也要給對方預留一定的余地,同時在庭內外的調解中引導和幫助其找出利益平衡點所在,這樣才能在法庭宣判中實現從定紛到止爭的完美收官。律師自身不僅是法律之師和正義之師,而且更應該是引領社會法治的文明之師,以及人們在心理成長中的良師益友,這樣在矛盾、利益、糾紛中,盡可能地將律師的作用發揮出來,實現化干戈為玉帛,從而更好地重塑人際關系,實現和諧互利共贏。
(二)分工協作的執業理念
這一執業理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主要是基于律師和法官而言。二者之間并給對立的關系,既沒有矛盾,也沒有利益沖突,所以雙方的工作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但是二者均是為當事人之間在利益紛爭和人際關系協調時提供服務的利益共同體,所以應和法官之間作何分工協作。尤其是律師,在辯護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做到言簡意賅、邏輯清晰,將其清晰的陳述出來,這就需要在執業過程中克服和避免以下幾個執業理念。一是辯護發言并非多多益善,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應盡可能地用一句話將觀點概括出來,用三句話將事實和理由陳述出來,給人一種語言簡練而又觀點明確的印象。只有以最簡潔的話語來表達觀點和概括陳述,才能給人更多信服的理由。二是在關注法官動態的同時,還要及時的注重思路的調整,在提問過程中應做到理性而又平和,在回應中應做到言簡意賅、落落大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對方,在贏得庭審時間的同時提高庭審效率。三是庭外陳述往往弊大于利,所以律師應在庭審陳述上下功夫,預防對庭外陳情的以來,才能更為為紛爭的解決和相互妥協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相互滋養的執業理念
這一執業理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主要是基于律師和法律而言。因為二者理念的轉變是是應21實際發展所需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經濟日益崛起的今天,應對法律規范體系在人們社會關系規范的滯后性和原則性上進行調整。律師在對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利益糾紛處理時,從傳統的機械式、被動式的處理依據法律變得更加人文性和主動性,因為傳統的更多的是被動和機械式的解釋和遵從價值觀,而轉變之后則是更具有人文性和主動性的法律理念的滋養。在社會實踐快速發展的今天,既要注重法律法規的完善,又要利用司法實踐經驗不斷的完善和滋潤法律。利用自身的司法智慧和經驗而促進法律的滋養和發展以及完善,讓法律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成長,使得人們對法律和司法心存一種敬意,從而實現律師執業效果的最優化[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執業理念的轉變已成為必然。所以作為律師應協調好與當事人、法官和法律之間的關系,致力于律師執業理念的創新和轉變,才能更好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促進律師業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海瑩.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的執業理念[J].中國律師,2015,(10):67-68.
[2]李華鵬.主動適應新常態以創新提升競爭力——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舉辦系列“新常態背景下律師法律服務產品創新論壇”[J].中國律師,2015,(08):39-40.
[3]馬銘志.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律師業務前瞻[J].中國律師,2015,(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