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
史料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形式,是轉變學生歷史觀念和學習態度的重要手段。高中歷史教學應當落實重視新課改中史實教學的觀念,采用科學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生動的史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觸史料,從史料教學的必要性,史料的分類和史料教學策略角度談史料的應用。
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教學策略史料是人類歷史在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用以記錄、解釋和構建歷史過程的資料的總稱。高中歷史教學的史料主要來源于高中歷史教材,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好歷史教材的中的史料,解答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問題,完成好歷史教學任務。
一、史料教學的重要性
1.克服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
傳統的歷史教學主要以傳授歷史觀念為主,學生主要的任務是接受來自教師傳授的歷史觀和粗略的歷史輪廓,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來自教師的知識。在高中歷史新課改理念的倡導下,更強調學生的歷史體驗,要求將學生的主觀認識積極地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來,這不僅創新了歷史教學方法,而且開辟了史料教學的新領域。
2.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
史料教學的滲透徹底轉變了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學生可以在史料中全面的回歸歷史現場,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史料的解讀中生動地構建真實的歷史場景,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探究歷史真相的動力。首先,歷史史料給學生構建了更加生動的歷史畫卷,帶給學生極強的直觀感。其次,歷史史料能夠深刻反應歷史的細微變化和關鍵沖突,有利于解答學生的歷史困惑,有助于傳遞歷史的真實感。
3.有利于提高歷史教學水平
教師的歷史教學能力不僅體現在對歷史觀點的陳述上,更體現在對歷史的論證上。在信息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可以在更多渠道接觸到大量歷史觀點。教師要完成傳播主流歷史觀點的任務就必須提升論證能力。教師搜集史料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分析總結教材和提升運用能力的過程。教師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史料,不僅體現了歷史教學的魅力,而且極大的提升了歷史教學的水平,是提高教學能力素質的捷徑。
二、史料教學的主要分類
1.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主要指的是用文字記錄的歷史,文字史料散見于各種歷史典籍當中。文字史料具有信息量大、可信度高、容易接觸和廣泛使用等特點。文字史料是高中歷史課使用最常見和使用廣泛的史料。教師應當多使用原始文字史料,充分利用文字史料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考能力。為了增加文字史料的可讀性,教師在選取時應當注重學生的文字功底與理解能力。
2.圖片史料
圖片史料雖然相較文字史料少,但圖片史料具有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和生動有趣等特點。圖片史料主要有歷史文物圖片、史跡圖片和地圖圖片等。其中文物圖片的探究價值較高,史跡圖片的直觀形象性較強,地圖史料宏觀性好。不同的歷史圖片是佐證歷史觀點和增強教學直觀性的有效手段,對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當恰當選擇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數據表格史料
數據表格史料通常是用來對歷史進行再加工的重要工具,教師引導學生對數據表格史料進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到大量歷史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教應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表中數據、單位、數量的變化,從而找出關鍵的信息點,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歷史教材對史料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索,這對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有重要意義,數據圖表史料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重要工具。
三、選擇史料的主要原則
1.培養學生選擇史料的能力
史料不僅需要由教師呈現給學生,還要發揮學生對史料的辨識與甄別作用,從而讓學生對史料保持良好的敏感度,進一步樹立學生根據史料來判斷歷史真相的本領。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就培養學生對史料的質疑精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史料,讓學生根據其中的描述,在判斷推理的過程中找出破綻,這樣學生不但會對歷史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會提高歷史的證實與分析能力,把論證歷史觀點的方法運用的更熟練。其次,培養學生以各種方式收集史料的精神,經常性的布置給學生開放性的歷史課題,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史料來證明某個歷史觀點或者反駁觀點,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在史料基礎上思考歷史的能力。
2.培養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
培養學閱讀史料的能力,主要讓學生熟悉各種類型的史料,懂得閱讀史料的一般方法,能在史料的閱讀過程中找到關鍵的信息點,還要在把握史料的基礎上得出必要的歷史結論。首先,讓學生具備閱讀史料文字的能力,雖然史料中有文言文的成分,但是學生接觸到史料中的文言文都十分接近白話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文言文中的歷史名詞,然后分析推測出史料的大概含義,在進一步細讀的基礎上弄懂史料的具體含義。其次,對于數據與圖表史料,要學生注意數字的變化,能夠結合圖表的單位來判斷數字變化后面反映的經濟與政治理論觀點。
3.培養學生反思史料的能力
所謂反思史料的能力就是評價史料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反思歷史的精神,應當讓學生在史料中反思歷史,從而使歷史教學更高于教科書。首先,給學生呈現大量不同規格的史料,讓學生圍繞歷史主題對這些史料進行合理的分類整理。其次,培養學生審視不同渠道史料來源的能力,教會學生正確地分辨使用正史史料和野史史料,學會分析認識史料的基本方法。
四、運用史料教學的策略
1.合理選擇恰當史料
史料教學要為完成歷史教學目標服務,歷史史料的選擇要從歷史教學任務出發。教師應當根據歷史教學的課程標準,確定好每堂歷史課程的重點與難點任務,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對史料進行必要的取舍。首先,選擇的史料要與教學內容有共同的要素,要利于學生形成知識通道,促進學生理解歷史教科書中的內容。其次,史料要有利于揭露歷史的深刻內涵,能夠幫助學生把握歷史事件的核心,因此史料的選擇必須具有典型性特征。例如,在講述唐史《貞觀之治》時,就可以選用《貞觀政要》中的史料,讓學生全面了解貞觀時期國家政治、軍事和外交等情況,為學生構建起豐富的貞觀盛世的繁盛景象。
2.力求引發學生思考
史料教學的作用,不僅在于讓學生感知當時社會的歷史風貌,而且要求通過史料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良好思維能力,運用史料切忌只給學生留下無價值的數字、掠影,而是要學生透過史料領會社會事物的基本原貌。例如,在講述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時,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德黑蘭宣言》和俄羅斯與英國的外交電文等史料,讓學生在這些史料中不僅可以直接感受史實,而且可以透過史料折射出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深刻思考。
3.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興趣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巨大推動力,史料不僅要承擔引發學生思考和呈現歷史現實的作用,還要引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為此,史料應當與學生的心理相契合,讓學生在閱讀到史料時有相當的新鮮感與興奮感,這樣不僅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還能起到擴展學生思維和視野的重要作用。首先,歷史課堂要多選擇有趣味性的史料,要盡量滿足學生在史料中獵奇、娛樂的需要。其次,史料應當有助于學生高度的集中注意力,有利于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第三,史料包含的信息量要適度,教師要對史料做必要的解讀又不能過度的解讀,要在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前提下對史料進行合理解釋。
五、結論
史料是高中歷史的重要教學方式,有效的史料教學可以起到促進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作用。為了發揮出史料教學的作用,教師應當選擇經典有價值的史料,要保證各種史料的搭配,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田千來.新課標下歷史教學手段芻議——高中歷史形象思維教學談[J].新課程研究,2011,(03):23.
[2]凌旸.選擇與運用—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教學中史料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