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語言伴隨著人的一生,幼兒的語言教育極其重要。從德行、技能、動手、讀書、改過、建立教學目標多個角度,論述了語言教育貫穿于生活與學習中的價值。
語言教育德行技能讀書教學目標一、德為性命本,技為德行枝
幼兒在幼兒園時期,要引領父母對幼兒進行語言培養。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是德行影響、教育和輸出的手段。作為父母,要在孩子認識字、讀書方面有所留意,有所作為。根據習慣,加上父母忙碌一天,比較疲勞。因此,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后,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要通過語言溝通,引導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生活會獨立自理;參加喜歡的活動舒展自己的天賦興趣;對父母及小伙伴的各種不一致能理解、等待、耐心協商,就是幼兒園階段比較好的發展了。說大一點,就是精神上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改掉壞的習氣,養成好的道德習慣;技能上能支持孩子發揮天賦,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道德為生命根本,技能為道德枝干,孩子的幸福是道德技能之樹的花果,這成了家庭教育輔助幼兒園教育的一個簡單但要無比努力的目標。
二、動手動腦,心靈手巧
從一進幼兒園開始,老師就特別注重孩子獨立自理習慣的培養,話語溫和地告訴孩子們進教室前先做“上廁所、洗手、喝水”三件事,要求能夠說出來這三件要求的具體內容,活動區自由自主地活動創作,午睡時自己自主鋪疊被子,鍛煉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在家里還是繼續秉承老師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的要求,孩子睡前獨立洗腳、刷牙,吃飯要干凈不浪費,準備好明天上幼兒園的用品;特別是第二天穿的衣褲,之前早晨起來因為穿衣褲多少,穿哪件,不允許達不成一致而和哭鬧,要提前在晚上商量好第二天穿什么衣物,必須表達清楚,提前準備,避免第二天時間緊張、鬧情緒、哭哭啼啼;如果做不通工作,就讓孩子體驗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讓他說出理由,鼓勵孩子,告訴他們要多動手動腦,所謂百聞不如一試。鼓勵孩子什么事情都獨立地去做,有時候做不好,就要積極地給予鼓勵,給他們將立志故事,并且偶爾幫助一下,或者讓孩子講一講完不成要求的原因。生活中,鼓勵孩子在收拾飯桌、刷碗、洗小衣物、包餃子、搟面條等方面也做一點,之后讓孩子發表意見,說出成就感。
三、讀圣賢經典,修仁善品格
孩子到了中班和大班的時間,身心慢慢成長起來,就帶領孩子們學一些傳統文化??紤]到讓孩子們有集體觀念,讓他們分組找伙伴玩,主動參加各種感興趣的活動,深入豐富的文化生活,支持孩子發表不同意見,同時也觀察孩子的天賦所在。
參加輪滑、瑜伽、舞蹈、聲樂、繪本閱讀等一些活動,有老師引領和伙伴陪著,讓他們學得開心,玩得舒暢,如果孩子們有想再學鋼琴、繪畫、圍棋的,就鼓勵他們把當前的技能先學會練好,合適的時候再深入學習。對于先人智慧寶藏——國學,要鼓勵學生對此感興趣,每天早晨起床鈴響后,建議家長在家中播放《弟子規》《笠翁對韻》等國學內容,久久熏陶再加教讀,《弟子規》等國學文章能整篇誦讀下來的,給予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獎勵,《弟子規》中大部分都是人生及家庭生活和學習的基本儀軌,像“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等很多內容非常實用,遇到孩子攀比穿戴和挑食時提起來,讓孩子們直接接上,一直到讓他們心中認同,對著書本全篇誦讀、朗誦也有助于孩子的認字和表達,一舉多得。
四、祛除刁鉆習氣,品味人生幸福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都很聽話,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家里,在平淡的生活中,因為吃零食、玩具、衣物、看電視、吃飯、作息、學習、陪伴等方面,也時常父母,或者跟伙伴起沖突,各種哭鬧、使性子、耍脾氣等等十八般武藝便會通通使出來,大人基本能平和溝通處理,但要牢記,事情忙碌時偶爾的“獅子吼”或者整點小“冷暴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要說服教育,或者有意讓讓步,在孩子高興的時候再進行說服。但孩子們有各種心理情緒的時候是在提醒家長,孩子們還有一些方面沒有受到父母的關注或者引導;尤其是在和同伴的矛盾中,引導孩子們把自己當成別的伙伴,體諒別人的心情,慢慢孩子也能學會平和地對待生活沖突,學會寬容并樂于跟家人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寶貝”,能主動禮貌待人。眼中沒有別人的人,同時也切斷了別人對自己幫助的路,希望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做到中華民族孝、悌、謹、信等傳統美德,這是我深深認同的幸福人生之根。這一點,我們教師要和家長多做溝通,讓他們耐心平和地和孩子們交流,引發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讓孩子們對父母能夠做到坦誠相處,把“秘密”向父母和盤托出。
五、遵循教學原則,嚴格按照要求
1.目標應著眼于學前兒童的發展。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目標的制訂應適應學前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符合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二是目標的制訂應將促進學前兒童的語言發展作為落腳點,落實到學前兒童對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技能的掌握上。
2.要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提出目標,使學前兒童從具體到抽象,從直接到間接地獲得語言經驗。
3.目標的內容應包含認知、情感態度和能力三個方面。第一,應涉及到知識概念的學習,包括所獲得知識的數量和種類,以及操作這些知識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態度的培養,包括興趣、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第三,能力的訓練,包括組詞成句的能力和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4.語言教育活動目標的表述應該采用特定的術語。教育活動目標通??梢杂脙和瘜W習行為變化進行表述。一個恰當的目標應能成功地向別人表達教師的教育意圖,應便于觀察者在活動后通過學前兒童的行為變化加以評價。
5.目標的制定:
(1)目標的確立要在過程前完成。目標決定著過程,影響著過程。教師要明確目標是活動過程設計的依據,又是評價活動成功是否的一項重要指標。
(2)目標的內容要全面。要能促進幼兒的認知、情感態度和能力的發展。教師在分析教材時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價值,如案例:“(談話活動)美麗的平谷城”從認知方面,老師提出目標是學習用完整的句子連貫敘述平谷的自然風景和城市建設,會用“有……有……”句式,從能力方面提出目標是學會基本的談話規則,知道在不同場合會用不同音量和不同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從情感態度方面提出的目標是通過談話,增進對平谷的了解,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六、結束語
《禮記·學記》中記載說:“教學相長也?!庇终f:“兌命曰,斆(xiào,教學教導之意)學半?!币馑际?,教別人,等于是自己學習的一半。教孩子們,自己作為老師,我經常念想,一定要加強語言方面的教育,讓幼兒的語言教育貫穿于生活與學習中,讓孩子們在生活與學習中的習慣中掌握語言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自己和學生們一起學習實踐,有好多的困難需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對、接受和克服。宋代的黃晞說過:“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我們讓孩子們學習語言,一定要學有所用,知行合一,做一個懂得學習、掌握方法、能夠承擔,胸懷天下的好孩子,當我們在道德修養與語言天賦發展方面都達到了理想的境地,就是我們能翱翔人生和創造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