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小云
【摘要】16世紀末,巴洛克藝術在歐洲興起,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在音樂、建筑、繪畫、雕塑等不同的藝術領域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雖然不同的藝術家對藝術表達形式不同,創作的作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巴洛克藝術家在某些審美理念及表達上存在著一些共同之處,本文在闡述巴洛克藝術及其產生原因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藝術家及作品進行分析,并進一步分析巴洛克藝術人文精神。
【關鍵詞】巴洛克藝術;雕塑;繪畫;人文精神;藝術風格
一、巴洛克藝術產生的原因
關于巴洛克一詞的來源,并沒有明確統一的界定,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巴洛克最初的形成與意大利建筑存在緊密的聯系,后來逐漸被運用到文學、繪畫、雕塑等不同的藝術領域中,在18世紀,巴洛克被用來表示對自然規律、古典藝術的違背。直到19世紀末,巴洛克藝術逐漸衰落,才有藝術家對巴洛克藝術進行了系統性的回顧與研究,并對巴洛克藝術標準的對抗意義做出了肯定。由此,巴洛克作為一個時期的藝術風格被確立下來,巴洛克藝術也被藝術家、學者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雖然巴洛克藝術在西方世界誕生,但是不同的國家歷史文化、思想理念不盡一致,巴洛克藝術在不同國家的發展時間、狀態也不盡相同。起源于意大利的巴洛克,其發展形態深受意大利審美的影響,各國藝術家在吸收意大利的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同時,也充分融入了本民族的藝術特色,因此,巴洛克藝術涵蓋的范圍廣泛。
二、巴洛克藝術家及其作品
在宗教、科技、人文思潮、社會審美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巴洛克藝術在意大利產生并迅速延伸到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
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涵蓋了文學、建筑、繪畫、音樂等各個層面。如巴洛克雕塑藝術家貝爾尼尼創作的雕塑《圣德列薩的迷醉》(圖1),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圣德列薩是一位來自16世紀的西班牙修女,她自幼患上癲癇病,每次發病都會聯想到各種神跡,產生奇特的幻覺,她后來在隱居生活中以書信的方式將發病時的幻覺記錄下來。17世紀,教會將圣德列薩封為圣徒,以宣揚宗教的神秘色彩。在這幅作品中,貝爾尼尼細致地刻畫了圣德列薩在發病產生幻覺時遇到上帝的情景,雕塑中的圣德列薩神情迷醉,嘴唇微張,身體向后斜傾,顯得飄忽無力,而站在她面前的小天使神情頑皮,正要將金箭刺向她的心口,這是根據圣德列薩的描述創作的雕塑:“我感覺到了這只箭似乎刺穿了我的心并洞穿了我的身體,當天使把箭從我的身體里拔出時,她留給我的完全是對上帝熾熱而無盡的愛。痛苦是如此的劇烈,使我忍不住呻吟,并同時帶給了我無限的甜蜜,并希望痛苦永遠延續下去?!边@尊雕塑不僅形象生動,更體現了一種復雜、矛盾的宗教情緒,圣德列薩的神情似乎痛苦,但又表現出一種不舍的迷醉。不僅如此,貝爾尼尼還在雕塑上方添加了豎直的鍍金鋼管,仿佛金色的神圣光芒照耀在人物身上,將觀眾帶入到神秘的宗教世界中,使觀眾從視覺感官到心理對宗教產生敬畏。
《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圖2)是魯本斯繪畫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鮮明的巴洛克風格,這幅繪畫構思巧妙、構圖生動飽滿,從希臘神話中取材,不僅讓這幅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而作品中的構圖、色彩與神話內容相互交映,形成了引人入勝的視覺畫面。繪畫中,人物、馬匹的動作引導觀眾的視線,而這些視線又形成一個回旋的圓形,顯得整個畫面緊湊且富于視覺張力,畫面中兩位婦女、兩個兄弟、一匹戰馬以及一個天使,錯綜復雜的關系與相互交錯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一種緊張、變化的視覺效果,使觀眾更加深入地感受古代“搶婚”的風俗以及刺激的場面。
《夜巡》(圖3)是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代表作。這幅作品是倫勃朗于1642年應布料公司商人邀請而創作的。倫勃朗在創作中將夜巡的緊張、激揚生動地描述出來,畫面中,上尉、副官、鼓手、男孩、槍支、長棍等錯綜紛亂,但畫家利用光影將畫面進行了恰當的分割,在生動展現夜巡某個瞬間的同時,也突出了主題人物,《夜巡》里展現了20多位或隱或現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的表情、造型都具有各自特點,場面看似混亂,但還是有章法可循,畫面中間,左邊上尉好像正在對旁邊的中尉嚴肅地發出指示,而身穿亮色制服的中尉,在昏暗的場景中顯得特別突出,吸引觀眾的視線,他左手的長矛延伸,沖出畫面,他金屬質感的服裝華麗、精致,更增添了人物的活躍跳動,在他的視線引導下,身著黑色服裝的上尉顯得沉穩,身材比中尉要顯得壯碩,這種構圖既平衡了畫面,也將人物之間的關系直觀地展現出來,畫面的左右兩側還有一些民兵人物形象,他們也都神情專注、緊張,體現了這場夜巡的重要意義。
三、對巴洛克藝術人文精神的思考
巴洛克藝術不僅象征著一種新的視覺形式,更體現了人類自我意識的深入發展,在巴洛克藝術中,文藝復興時期所創造的平衡、理性、邏輯等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動態、華麗、富于戲劇性視覺形象的畫面,這種動感的藝術風格,表現了古典主義藝術追求恬靜、平和的突破,對觀者產生更加直接的感染,不僅如此,巴洛克藝術家更加強調人的真實情感,將發乎人自身的內在需求挖掘并展現出來,體現了人們對自我認識的深化,人文精神的本質就是對人的自尊、自我實現等自然屬性的尊重,打破古典主義追求穩定的僵硬思維模式,巴洛克藝術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了自由、激情的力量,以貝爾尼尼、魯本斯、倫勃朗等為代表的巴洛克藝術家,以不同的方式將生命的動態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人文精神關照下真實、自然的生命。
結語
綜上所述,巴洛克藝術是從16世紀末誕生于歐洲的重要藝術形式,對于現代思想、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激蕩不安的政治、宗教、科學技術發展中,巴洛克藝術突破了傳統古典主義的理性模式,將人文精神映射在繪畫、雕塑、建筑等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中,這些藝術作品內涵豐富,表現了藝術家對人類自然情感的關照,體現了藝術對于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永恒價值。
參考文獻:
[1]雅克·德比奇,讓·弗蘭索瓦·法弗爾,特利奇·格魯納瓦爾德,安東尼奧·菲利普·皮芒代爾.西方藝術史[M].??冢汉D铣霭嫔?,2002.
[2][意]弗拉維奧·孔蒂.巴洛克藝術鑒賞[M].李宗慧,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