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西
細品本期文章,不禁感慨歷史如同復雜側面組成的多棱鏡,若從平素忽略角度去感受,不定便有新的認知與感悟。
提起中央蘇區,除了五次反“圍剿”,中央紅軍在贛南蘇區留下的紅色標語漫畫,也能令人強烈感受到那個革命時代的氣息。在當時的環境下,恰是這種簡而明、平而實的宣傳品,成為傳播己方主張、反擊敵人誣蔑丑化的有效宣傳武器。它“使得農民如同每個都進過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保珴蓶|語)這種宣傳手段的簡單粗獷,又形象反映了當時革命斗爭之嚴峻尖銳,以及蘇區較多民眾和紅軍戰士不識字的歷史背景。
由國民黨士兵加入解放軍的農寶央,94歲時講述當年軍旅生涯。在他的視野和記憶里,最揮之不去的是戰爭環境中挑戰忍耐極限的艱難:當國民黨兵也很苦;國民黨兵只講服從,解放軍很講團結;抗美援朝戰場硝煙的背后,有挖穴而居的漫長歲月……這些多少異于時下大眾傳媒描述的情形,或正是今人預料之外的一種歷史真實。
亂世中的冰心苦苦尋覓救世良方,受五四運動感召,她走上“為人生”寫作之路。從周明回憶與冰心交往的往事,我們還特別得知,冰心的父親——“來遠”艦槍炮二副謝葆璋,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冒險把身邊戰友被炸飛沾到軍艦煙囪的一截腸子取下,放回那戰友遺體腹腔里。后來謝葆璋用這段屈辱往事,教育剛懂事的女兒。冰心長大后總想把那段屈辱史寫下來,但每憶起,總是痛哭不已,無法下筆,直到她逝世也沒能把父親的傳記寫完。這些鮮為人知的細節,顯然正是這位世紀老人一生力行以善感化惡、以美感化丑的“愛的哲學”之早期“因緣”。
若說“魔鬼”藏于細節之中,其實“魔鬼”也藏于整體之中。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任省府大員時,競因接濟乞丐窮到將冬衣送到當鋪去;平素粗茶淡飯僅一襲官衣蔽體;當了富甲天下的江南封疆大吏,仍布衣蔬食,被民眾稱為“于青菜”。這些驚人細節真實么?須知于成龍以前朝舉子身份進入仕途,“為天地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千年儒家文化浸透了他的心靈,并成為支配其行動的內驅力。再者,時逢滿清開朝初期,勵精圖治的康熙帝急需清官能吏理政。
史學家朱維錚在其《歷史的真實與真實的歷史》一文中認為,歷史既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種主觀的東西,是人們對過去種種事實的描述和解釋。
讀史,猶如傾聽池塘里許多不同品種青蛙的爭鳴??v然被某個最宏亮或最悅耳的聲音所傾倒,也不應忘記其他蛙嗚的存在。對歷史的整體了解,如同傾聽各種蛙的爭鳴與合嗚,并由此體會蛙群的社會生態,一個隱藏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