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青少年的“藝商”,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從今年開始,江蘇將試點把音樂、美術納入中考,考核結果計入中考總分,并要求在2020年前將全省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計入中考成績。此外,其他各省市也提出了相關方案。
對于這個現象,你怎么看?
@不想喝涼水的微微: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是崩潰的。我覺得學藝術特別講究天賦,像我這樣天生五音不全的人該怎么辦?而且,比起語文、數學等學科,音樂、畫畫的補課費貴多了,這筆開支可不小啊。這么做不僅會增加我們的精神負擔,還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
@ZY:樓上那位同學提到的學藝術講究天賦的觀點,我不太贊成,如果說學藝術有天賦差距,并且會造成經濟負擔,那學語數外何嘗不是?天生對數字不敏感的人怎么辦?就是背不出課文的人怎么辦?買輔助教材、上培訓班不用花錢?這些不都一樣嗎?關鍵還是看我們對這些學科重不重視。我覺得科目沒有所謂的優劣高低之分,每一門學科都能讓我們學到有用的東西,所以我贊成把藝術科目納入中考。
@秋水共澄鮮:這個想法挺好的,但考核標準必須對所有人公平。成績怎么量化,什么是合格作品,什么是高分作品,這些都很重要。
@東山謝氏:我覺得音樂、美術可以作為興趣愛好,硬性納入中考科目很容易讓我們顧此失彼,結果什么都學不好,全面崩潰。與其刻意提升藝術素養,不如讓我們先把基礎科目學好。如果學有余力,再去錦上添花。
@月光玫瑰:我覺得可以像高考一樣,將藝術學科列入自選科目。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科目,所以孔子說要“因材施教”,我們的考試也可以有所側重,從而培養出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才。
@打傘的魚:我支持。現在美術課、音樂課都成了擺設,我們只是一個勁兒地學習語數外這些科目,丟掉了很多寶貴的素養和未來的多種可能性。很早以前,國家就提倡我們要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但現在大家只注重智育,完全忽略其他東西。我覺得這個政策挺好的,有助于我們全面發展,不再做一個學習機器,而是做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