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輝+段艷紅++張道通+尚云翔+劉洋洋
摘 要:該文通過調查新鄉市人民公園中灌木的種類及其狀況,分析其結構分布并總結其情況,以期更好的管理公園中灌木,調查方法以樣方法為主,輔以無樣地取樣法。結果表明,新鄉市人民公園中灌木種類偏少,建議今后引入更多種類的灌木。
關鍵詞:新鄉市人民公園;灌木;調查
中圖分類號 S6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1-0131-02
綜合性公園是城市環境建設的主體,也是城市游憩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現代城市中較大型的專有綠化場地,又兼有改善周圍環境的作用。植物景觀是綜合性公園景觀資源體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1],公園的植物群落主要包括喬木、灌木、草木等植株,其中灌木在彌補高大喬木與低矮草木間的審美空當的同時,又有著其他的存在意義,即增加物種多樣性,使公園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加豐富,從而使得公園生態系統更具抵抗力穩定性,減少其維護損耗。
1 調查地區自然狀況
新鄉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南臨黃河,北依太行山,地處東經113°23′~115°01′,北緯34°53′~35°50′。屬暖溫帶南部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旱澇頻繁,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冬季干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風沙,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年平均氣溫14℃,植物資源比較豐富。
新鄉市人民公園位于新鄉市市中心,始建于1958年,1964年正式對外開放,是牧野大地上的1顆璀璨的綠色明珠。公園占地48.60hm2,綠樹常青,花繁葉茂,綠化面積達到了39.23hm2,占全園總面積的80.72%,綠化覆蓋率達到94.2%[2]。公園于2007年進行了一次局部改造,使得人民公園更富生活和藝術的氣息,分區也更加明朗合理,現已成為一所集水上娛樂、休憩、文化、健身和動物觀賞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2 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以樣方法為主,以無樣地取樣法為輔,對新鄉市人民公園進行實地調查,并拍攝考證,查閱相關的文獻,全面地記錄公園中包含的灌木種類及其分布情況。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調查結果 經統計,新鄉市人民公園共有147種植物,其中灌木以木犀科、薔薇科植物為主,包含了33種灌木(表1)。其優勢種有小葉女貞、金葉女貞、石楠、灑金柏。而人民公園中有喬木86種,喬/灌為1∶0.38,這個比例遠高于適宜比例1∶(1.0~1.5),這表明新鄉市人民公園植物中喬木相對于灌木來說種類過多,灌木嚴重不足。并且在調查中發現,冬季園中大多植物狀況較為蕭瑟,常綠灌木雖然也不少,但整體還是呈現出衰敗的景象,使得公園顯得空曠而生機不足。
3.2 植物群落結構 從水平結構上看,新鄉市人民公園中喬木分布廣泛并占據大片面積,而灌木僅有優勢種在分布較為廣泛,但占地面積也不多,其他灌木分布零星,占據極少部分面積。從豎直結構上看,公園中喬木大多高大且生長茂盛,相比而言灌木則較為低矮,除去某些小喬木或喬木分布稀疏的地方灌木占優外,其他大多被高大的喬木影響,并且在幾處存在著灌木常年照射不到陽光的情況。因此,公園中的幾個地方在水平結構上和豎直結構上出現大小不等的空白區域,陽光、土壤等資源得不到高效率的利用,并且在冬季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的不均衡地配比也顯現出來,整體呈現得略為衰敗。可見,該公園中的植物配置與設計并不完美,還需引入更多的物種以及更好的設計來改善現況。
4 幾點建議
4.1 引入灌木 新鄉市人民公園作為一座要聯系市民與自然的生態化園林,在加入娛樂和便民的等諸多設施后,這一園林變得更加親民了,但其設計上的缺陷還是未能完全的彌補過來。喬木與灌木的比例仍舊失調,應適當的引入灌木。首先灌木的面積可大可小,可以在水平面上彌補公園各處的空白區域,使之不顯得過于突兀、空曠。其次,灌木的種植形式靈活多樣,可以在豎直面上聯系喬木與灌木合理的利用陽光等資源。再次,在相同的種植面積內,灌木的光合作用強度遠遠大于草本的光合強度,對改善空氣質量有更好的作用。
4.2 灌木選擇與應用 經過調查,新鄉市人民公園景觀,在空間感、立體感、體積感和變化度等4個方面表現較為欠缺.變化度單一、空間層次感淡薄是其突出缺陷,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和不斷提高的審美眼光.這就要求新鄉市人民公園在今后的改造和建設中,要進一步地利用建筑、植物、地形、水體等造景要素,加強空間層次感的營造和色彩豐富度的提高,創造出更符合市民需求的公園景觀[3]。因此,除了地被類灌木外,人民公園還需要造型類灌木、植籬類灌木、觀花果類灌木等灌木來配合其他植物彌補這些空缺。當然,同一種灌木的應用類型可以是多重性的。在實際應用中,灌木引進應在考慮節能、節水等要素的前提下,優先選用據有本地特色的樹種,不僅可以迅速地適應環境,快速地增強公園內綠化效果,而且可以保護當地植物,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市民。同時引用也是要充分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生長習性等合理設計植物的配置的,以避免公園出現景觀上的空白時期,例如公園在冬季的一片衰落的景象。再者,根據人民公園中喬木較多的實際情況,在考慮生態習性、種間關系的基礎上,應調節好植物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布,故應盡量選取一些耐陰的灌木來引入。最后,公園作為一個城市的“肺”,理應特別地引入一些能夠有效改善空氣質量的、除塵的灌木,來改善周圍空氣環境。
4.3 灌木的種植 根據生態學的觀點,我們應將接近自然的土地如城市綠地、農田和自然保護區,以及土地上的植物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連成網絡,讓其能夠更加穩定而順暢的運行下去。所以要在公園內適當的地方,用合理的方法種植一些灌木。而在植物進行片植時,最重要的一個生態功能是覆蓋地表,即作為地被植物。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景觀,要求植株低矮、密集叢生,耐修剪,觀賞期長,容易繁殖,生長迅速,并具有適應力強,便于養護,種植后不需經常更換,能夠保持連年持久不衰[4]。灌木作為地被覆蓋植物,正適合這一方法,在人民公園中種植灌木時,在片植的基礎上,也應考慮灌木與其它植株的合理搭配,可將散植和叢植結合起來運用,使之與草坪綠地和喬木一起能構成一個自然的植物群落。這樣不但能充分展示這些植物的多姿多彩,也能構成一個和諧靜謐的自然生態環境,這種自然式的園林才能體現出合理的植物分配于園林生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充分地體現了當代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5 結語
本次調查顯示,新鄉市人民公園中喬木與灌木的比例失調,灌木種類較少。應參考討論中的方法與原則,合理地引進灌木資源,來豐富新鄉市人民公園的物種多樣性,同時考慮多方面的問題和現狀去設計公園中灌木的結構和分布,并不斷地完善,使人民公園成長為一個可以為市民提供更加完美的與自然交互、放松身心的場所,一個可以更好、更長久地改善周邊環境的城市生態園林。
參考文獻
[1]段艷紅,孫雅群,梁桂楠.新鄉市人民公園植物結構調查分析[J].甘肅甘農業科技,2016(6):48.
[2]崔惠.新鄉市人民公園局部改造設計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8):101-102.
[3]王建偉,王瑤,曹曉強,新鄉市人民公園景觀分析與評價[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9(2):56.
[4]馬英姿.灌木在湖南園林植物造景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6,33(1):5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