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我以為我只會是一個平庸的少年
可是我沒有
我知道了什么是夢想
我從此平庸,亦不會腐朽
我以為我只是個囿于北國小城的孩子
可是我沒有
我為了追逐你
橫跨了大半個中國去擁有你……
從廣西回來的第二天,我回味著熊芳芳老師解讀的《可是你沒有》,寫下了上面的仿寫。對我來說,三天的“求學杯”之旅,不僅僅是去參加一次作文大賽,更是去趕赴一場三年的心靈之約。
與《求學》的相識始于那年的暮秋。在學校的書店里第一次看見溫柔的它,我們便開啟了彼此三年的相伴。在上學期的某一期《求學》中,我看到那張彩頁比賽啟事,我知道,我到了該赴約的時候了。
很多人問過我:“跑這么遠去參加一個作文大賽值得嗎?”無論是支持我的人,還是反對我的人,我都只對他們說一個字:“值。”如果當初我沒去南寧,沒去參賽,那份遺憾將伴隨我終身。
古人認為在讀了萬卷書后,理應行萬里路,我確實做到了。從遼寧飛到廣西,從祖國的“雞脖子”飛到“雞腹”。為了這次遠行,我特意提前四天出發,提前去感受南國的生活。對于一個自小生活在北方的人來說,在二月份穿短袖果真是一種神奇的體驗。(其實我在感受八桂大地二十幾度的高溫時,遼寧正在悄悄地下著大雪)。說來慚愧,廣西大學是我第一次走進的大學校門,二月份的廣西大學百花爭妍,真的羨煞我這個在二月只見過雪花的人!
比賽那幾天,聽名師授業,感受大師之大,可謂是“求學杯”的重頭戲,也是我認為最精彩的地方。習慣了機械地聽高考考點的我,在聽了廣西大學熊柱教授的講座后,就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那六十分的作文竟還有如此多的學問,原來文學創作中還有這么多流派,這些都是我之前聞所未聞的“非考點”,它們激起了我對文學的渴望,讓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文學追求之路。高雅的熊芳芳老師、溫婉的韋洋洋老師、干練的盧濤老師,她們獨特的高考作文教學視角,也是我之前在校園顯少見的。
對我來說,這次廣西行還有另一種特殊的含義,就是比賽的最后一天恰逢我十八歲的生日,組委會在十八號晚上悄悄地為我送上祝福——專屬蛋糕!我很慶幸三年前認識了《求學》這位好友。當然,認識了那么多全國各地的志同道合的“考友”也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在短短的三天里,大家因為《求學》而相遇,共話天南地北,真的讓我收獲滿滿。
感謝《求學》這位老友,在它的幫助下我將更強大。希望我能像仿寫《可是你沒有》的結束語那樣:
我以為我會被嚇得一蹶不振
可是我沒有
我會努力爬上山外的高樓
這一次
高考制勝
相信我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