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聞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至此,我省共有9個地區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本期推出試點地區成都、綿陽的兩個特色小鎮,報道其結合本地實際,闖出城鎮發展新路徑的有益探索。
5月24日,早上7點40分,家住溫江區永寧鎮芙蓉家苑的居民張秀不慌不忙換好工作服,吃罷早飯,才推上電瓶車出門。在泰康蜀苑工作的她今天值早班,按照公司規定得提前10分鐘到達工作崗位。不過,張秀一點也不擔心,上班的地點離家很近,騎行五六分鐘就到。
近年來,隨著永寧鎮大力推進建設“三醫”研發小城市,像張秀這樣成功融入新型城鎮生活的居民越來越多。
農業小鎮轉型“三醫”研發小鎮
溫江區永寧鎮東鄰成都主城,北連郫都區,成都繞城高速、芙蓉大道等交通大動脈穿境而過,清水河流經全鎮。然而,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并沒讓永寧這個傳統農業鎮成為經濟大鎮,“雖然我們生態底子良好,但唯一出名的東西就是大蒜,可大蒜能養活多少人啊?別說吸引青年人來創業,連本地農民都不得不進市區打工掙錢。”永寧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永寧鎮躋身全國重點鎮、全省百鎮建設試點鎮和成都市小城市建設示范鎮,這一切發生了轉變:該鎮以成都醫學城B區這一市級功能載體為依托,以打造醫學、醫療、醫藥“三醫”創新小鎮為目標,積極探索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近年來,該鎮先后引進了華西醫院永寧分院、八一康復中心、博奧生物產業基地、“三醫”研發中心等一大批醫學研發相關產業項目。2016年,“三醫”產業產值已占全鎮三次產業比重的54%。
短短幾年時間,一個傳統農業鎮就轉型為一座健康產業日益興盛、優勢產業蓬勃發展的“三醫”研發小鎮,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真誠服務引來“高大上”企業
高端企業云集、科研單位入駐、人口快速增長、城區環境明顯改善……昔日默默無聞的傳統農業鎮何以能夠華麗轉型,成為川西平原上的“明星鎮”?
“靠的是科學頂層設計,高起點高水平繪制了建設‘三醫研發小城市的規劃。”“憑的是政府對企業熱情真誠,有求必應的周到服務。”
“在沒有開展建設‘三醫研發小鎮之前,全鎮常住人口只有2萬多人,鎮上商家生意都不好做。”永寧鎮政府城管科負責人介紹,為了盡快從傳統的農業鎮轉型成為新興的活力小鎮,永寧鎮的工作人員滿懷激情開展服務,大到醫療、醫學、醫藥、教育等項目的引進協商,小到公交線路的開通、外來人才子女上學的具體工作。
博奧公司的員工大都居住在成都市區內,由于往返永寧鎮和市區的公交車線路偏少且公交站較遠,公司人力行政總監顧代春向對口聯系的鎮經濟發展服務科負責人文霞反映了這一問題。鎮政府高度重視,經多次與公交公司溝通協調,終于增加了公交線路和班次。“現在有3路公交車直達公司,職工上下班方便多了,真沒想到政府對企業的事這樣上心。”
隨著“三醫”研發中心等一個個高精端企業的入駐,永寧鎮吸引高端技術人才的優勢不斷增強,服務工作愈發重要。電子科大教師公寓與永寧鎮僅隔著一條清水河,由于道路不通,每天學校教師都要繞行10余公里。永寧鎮政府了解到情況后主動聯系規劃道路,今年5月,大伙兒盼望多年的永合路全面通車,大大節省了教師們的出行時間,進一步加強了校地合作。
八一康復中心來了、保利幼兒園來了、康貝佳幼兒園來了,國際知名品牌學校也落戶永寧……博奧生物年產值從2012年的2000多萬元增加到1.5億元。晶芯公司副總裁宋云鵬坦言:“集團總公司今年還要投資1億多元擴大產能,力爭5年內實現年產值14億元,跟這樣的誠信政府合作放心啊。”
產業發展,小城迎來就業之春
隨著眾多高精端企業的進入,永寧城鎮化建設腳步日益加快。目前,永寧鎮建成區面積達10.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70%。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往往意味著失地農民急劇增加,他們的生活過得咋樣呢?
“早上好”“您好”,一進入工作的養老中心,張秀便帶著她標志性的恬靜微笑,挨個跟相遇的同事問好。若不是手上拎著的水桶與笤帚,人們很難將這位淡定從容的職業女性與保潔阿姨劃上等號。張秀一度也很擔心土地被征收后沒了生活來源,可喜的是政府早就有了對策,“幫助推薦單位,集中開展新市民技能培訓,讓我們順利融入了新生活。”在張秀看來,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務農好了很多,“每天工作8小時,月工資有兩千多元,公司還給買社保,并提供一頓免費午餐。”
據了解,永寧鎮政府堅持舉辦養老護理員培訓,培訓內容包含老年人的日常護理、保健、按摩等。“隨著華西醫院永寧分院、八一康復中心等大型醫療機構進入,對護理人員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我們將培訓‘永寧護工作為解決‘40、50人員就業的重要途徑。”小城市建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吳云鵬說。
被當地人稱為“永寧護工形象大使”的居民錢秋紅是培訓活動的受益者。長期從事物業管理的錢秋紅失去工作后,由于缺乏一技之長多方求職無門,生活過得很是拮據。得知鎮上開展護工培訓的消息后,錢秋紅立刻報了名,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下課后反復領悟動作要領,思考攙扶病人應該怎么彎腰、用什么角度讓服務對象更舒服……培訓中途,恰逢成都市舉辦首屆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錢秋紅代表“永寧護工”參賽,贏得了在場觀眾的掌聲。如今,錢秋紅成了永寧的“金牌護工”,有的老人專門點名請她護理,收入也“芝麻開花——節節高”。她高興地說:“政府辦的培訓班,學技術不要錢,找工作就在家門口,為失地農民想得太周到了。”
從事生物芯片研究和生產的博奧產業基地有三分之一的員工都來自永寧本地。顧代春說:“高科技企業也需要生產一線和保潔、后勤、物流等崗位的員工,這些崗位特別適合離家近又穩定的當地居民。”
據統計,僅有2萬戶籍人口的永寧目前已有4萬多常住人口。人員猛增也激發了小鎮青年的創業熱情,大學畢業的劉慧多年前回永寧開了家電子器材店,結果生意冷清被迫關門遠走他鄉。幾年后“卷土重來”的劉慧又在鎮上開起連鎖超市,3年時間便擴張至4家連鎖便民超市,解決了當地40多人就業。他常說:“沒有‘三醫小城帶來的人氣財氣,就沒有超市的生意興隆。”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永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達2524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達24160元,在溫江區各鄉鎮中名列前茅。
“我們做事得時刻想著老百姓能從中獲得什么,政府能為企業和群眾做些什么。隨著‘三醫研發小鎮建設的持續發展,預計到2020年,醫療、醫藥、醫學的產值將達到200億元,群眾的幸福指數將進一步提升。”永寧鎮黨委副書記馮瀾信心滿滿。(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