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峰,段秀俊
(山西中醫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熱性藥附子、肉桂、吳茱萸、干姜對寒性藥黃連中所含鹽酸小檗堿提取量的影響
楊宇峰,段秀俊
(山西中醫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目的:考察熱性藥吳茱萸、肉桂、干姜、附子對寒性藥黃連中鹽酸小檗堿提取量的影響。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四味熱性藥對寒性藥黃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鹽酸小檗堿提取量的影響。結果:四味熱性藥與黃連合煎均使得黃連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量降低,影響程度由高到低為:吳茱萸﹥肉桂﹥干姜﹥附子。結論:四味熱藥均對黃連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量產生減損影響。
寒性藥;熱性藥;鹽酸小檗堿;配伍變化
中藥寒熱配伍是指寒涼藥與溫熱藥相互伍用,屬典型的相反相成配伍,其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繼承和發展了中藥七情與合理論,并具有自己獨特的雙向調節及平衡協調作用。中藥寒熱配伍源遠流長,如《傷寒論》之黃連湯,《金匱要略》之大黃附子湯,《備急千金要方》之黃連升麻散,《太平圣惠方》之澤瀉散,《脾胃論》之升陽益胃湯,《丹溪心法》之左金丸,《韓氏醫通》之交泰丸等。中藥寒熱配伍自古至今雖被醫家廣泛應用,而關于其配伍機理的研究報道卻甚少,20世紀90年代國內始有與寒熱配伍相關的藥理研究報道,主要研究一些同時含有寒熱藥物的經方,而并非從藥物的寒熱性進行研究[1]。21世紀國內始出現與寒熱配伍有關的化學研究報道,仍為研究一些同時含寒熱藥物的經方,也并未提及藥物的寒熱性,且研究內容多局限于一味藥對另一味藥的影響,結論也不盡相同[2-3]。2004年國內始有真正關于寒熱配伍的實驗研究報道,但只涉及到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痹癥的藥效影響研究[4]。本實驗選擇黃連-附子、黃連-肉桂、黃連-吳茱萸、黃連-干姜等四組寒熱對藥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不同的熱性藥對寒性藥黃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鹽酸小檗堿提取量的影響,從物質基礎的角度探討寒熱對藥的配伍機理。
1.1 儀器
Waters 515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2996二極管陣列檢測器;M32色譜工作站;微量進樣器(24 μL);SHJM-1型數顯恒溫電熱套(菏澤市石油化工學校儀器設備廠);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KQ3200 E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容量瓶,微孔濾膜(0.45 μm),注射器,燒杯。
1.2 試藥
鹽酸小檗堿(批號:0713-9906)對照品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為色譜純,水為純凈水,其他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Diamonsil(鉆石)C18(4.6 mm×200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0.5%三乙胺水溶液(41∶59),用磷酸調pH值至3;檢測波長為264 nm(見圖1);流速1.0 mL/min;柱溫為室溫,理論板數不低于3000。

圖1 鹽酸小檗堿對照品色譜圖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酸性甲醇溶液制成0.58 mg/mL的鹽酸小檗堿溶液,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的母液。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2.3.1 黃連單味藥 取黃連10 g,精密稱定,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濃縮成稠膏狀,65℃干燥。取相當于黃連藥材0.05 g的上述干膏,粉碎,精密稱定,置50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鹽酸(100∶1)溶液約45 mL,超聲提取30 min,放冷,用甲醇定容到刻度,用0.45 μm的濾膜濾過,作為黃連單味藥的供試品溶液。
2.3.2 黃連附子、黃連肉桂、黃連吳茱萸、黃連干姜對藥 分別取黃連、附子各10 g,黃連、肉桂各10 g,黃連、吳茱萸各10 g,黃連、干姜各10 g,精密稱定,同法制成干膏,各取相當于黃連藥材0.05 g的干膏按照“2.3.1”項下方法制備四組寒熱對藥的供試品溶液。
2.4 方法學考察
2.4.1 線性關系 精密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母液0.20,0.40,0.80,1.00,1.25,2.00 mL,分別至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制成濃度為0.0232,0.0464,0.0928,0.116,0.145,0.232 mg/mL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鹽酸小檗堿的峰面積。回歸方程為:
Y=4E+06X+7328.4,
相關系數r=0.9999。鹽酸小檗堿在0.232~2.320 μg內線性良好。
2.4.2 精密度 分別精密吸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溶液(0.116 mg/mL)10 μL,6份,依次進樣,測定鹽酸小檗堿的峰面積值,相對標準偏差(RSD)值為0.89%,精密度良好。
2.4.3 穩定性 分別考察黃連單味藥、黃連附子對藥、黃連肉桂對藥、黃連吳茱萸對藥、黃連干姜對藥5種供試品溶液在0,2,4,6,8,10 h穩定性,RSD值分別為1.80%,1.60%,2.40%,2.30%,2.10%,表明鹽酸小檗堿在5種供試品溶液中10 h內基本穩定。
2.4.4 重復性 分別考察黃連單味藥、黃連附子對藥、黃連肉桂對藥、黃連吳茱萸對藥、黃連干姜對藥各自干膏的重復性。每種干膏各取6份,分別相當于黃連藥材0.05 g,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處理,依次進樣,依法測定鹽酸小檗堿的峰面積值,計算鹽酸小檗堿提取量。5種干膏重復性測定結果的RSD值分別為1.30%,1.30%,2.50%,2.20%,1.90%,表明5種干膏的重復性均較好。
黃連單味藥、黃連附子、黃連肉桂、黃連吳茱萸、黃連干姜對藥各自煎煮干膏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量測定結果見表1,其相應色譜圖見圖2。

表1 鹽酸小檗堿的提取量測定結果

圖2 配伍研究色譜圖
3.3 實驗討論
3.3.1 方法學考察結果表明所建立的各種供試液的含量測定方法精密度高、穩定性好。
3.3.2 實驗結果顯示,四味熱性藥均使黃連中鹽酸小檗堿提取量降低,但降低程度不同,其中吳茱萸影響顯著,使黃連小檗堿的提取量降低40.0%,其次是肉桂,降低31.7%,干姜降低13.3%,附子對黃連小檗堿提取的影響不明顯,只降低0.9%。
3.3.3 黃連-吳茱萸藥對中吳茱萸顯著降低黃連小檗堿的提取量的原因可能有兩個:①吳茱萸喹啉類生物堿分子結構中有3個N原子,堿性較強,在煎煮過程中可抑制黃連小檗堿的解離,使之由季銨型部分轉化為親脂性的醛式或醇式而降低提取量;②吳茱萸中含有一些酸酚性的苦味素或黃酮類成分,這些成分的存在也導致了黃連小檗堿在煎煮過程中的減損[6-7]。
3.3.4 黃連-肉桂藥對中因肉桂中含有多酚類成分(黃酮類、羥基查爾酮類),這些偏酸性成分的存在可導致黃連小檗堿在煎煮過程中的減損[8]。
3.3.5 黃連-干姜藥對中因姜辣素中含有姜酚、姜烯酚等酚性成分,并含有棕櫚酸、硬脂酸等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黃連小檗堿提取量的降低[9]。
3.3.6 黃連-附子藥對中因附子主要含有生物堿類成分,雖也含有一些高級脂肪酸類成分,但以生物堿類成分為主,且堿性又不是很強,使之對鹽酸小檗堿的提取量未產生明顯影響[10]。
3.3.7 寒熱配伍屬相反相成配伍,作用增強。但從實驗結果看四個熱性藥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同一寒性藥黃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小檗堿的提取量,可以推測寒熱配伍的相成作用不能單純從物質基礎增損的角度來考慮,可能從藥對配伍對藥理效應的影響角度來探討配伍機理更為適宜。
[1]覃驪蘭.淺談中藥寒熱配伍[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4):371-372.
[2]段秀俊,裴妙榮,裴香萍.酸堿對藥大黃與附子在大黃附子湯中配伍的化學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17):2167-2171.
[3]葉強,劉剛彥,郭力,等.大黃附子配伍對蒽醌類成分影響的研究[J].現代中醫藥,2011,31(4):72-74.
[4]秦林,孫蓉,呂麗麗,等.中藥寒熱配伍抗炎增效與調節T細胞亞群紊亂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7):28-30.
[5]蔣亞萍.RP-HPLC法測定胃炎康膠囊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J].藥學研究,2010,29(1):15-17.
[6]周偉.吳茱萸化學成分的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08,19(6):1334-1335.
[7]張恒斌.吳茱萸化學成分及測定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08,10(11):9-10,12.
[8]李誠,周建平,翟清波,等.肉桂多酚的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1,7(9):169-172.
[9]芮雯,馮毅凡,吳妍,等.干姜油中姜酚類成分的UPLC/ Q-TOFMS分析[J].中草藥,2008,39(5):667-668.
[10]考玉萍,劉滿軍,袁秋貞.附子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J].陜西中醫,2010,31(12):1658-1660.
本文編輯:張鈺
Effect of Hot Drugs Including Monkshood, Cinnamon, Evodia and Ginger on Extraction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in Cold Drug Goldthread
Yang Yu-feng, Duan Xiu-jun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ot drugs including monkshood, cinnamon, evodia and ginger on extraction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in cold drug goldthread. Metheds:The effect of four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of hot nature on the extract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 major active component of coptis chinens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ool nature, was evaluated by HPLC. Results:The decocation of four hot drugs together with goldthread decreased the amount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extracted. In the turn of effect level, the four hot drugs were evodia>cinnamon>ginger>monkshood. Conclusion:All the four hot drugs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extracted from goldthread.
Cold Drug; Hot Drug;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Compatibility Change
R286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4.010
2017-03-22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3011048-6
楊宇峰,男,碩士。研究方向:藥事管理學。E-mail:18636173685@163.com
段秀俊,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藥物制劑與方劑化學。E-mail:dxjzhyx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