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未
非常感謝清華聘我做兼職教授,為我創造了一個走進清華,近距離考察、學習的機會。
2017年是我第三次參加這個兼職教授座談會。任職3年來,通過與大家的交流和實地考察,我感覺清華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得很好,值得總結和推廣:
一是在招生方面。清華學生的入學標準非常高,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各省市前200名。這些優秀的學生不僅完全掌握了中學所學的知識,而且有極佳的心理素質和積極主動進取的精神,這就為接下來的大學階段各個環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在本科教學方面。大家知道,本科學習的核心內容就是基礎課,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知識的精華。清華十分重視基礎課教學,除了自身原有的高質量師資外,還從世界各地聘請很多一流大學的教授來講授本科課程,確保了基礎課的教學水平。隨著MOOC網上課程的出現,學生還可通過自學提高水平,通過MOOC網上課堂和世界級名師進行視頻交流,博采眾家之長。這樣一來,清華本科生的水平就可以與美國、歐洲知名大學的學生相媲美,甚至比他們更高。這為學生的近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礎。
三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清華十分注意將順應國家戰略需求的項目與研究生培養相結合。學校精心挑選了品學兼優、具有戰略頭腦和組織能力的教授和學術帶頭人申請各種重點項目、重大基金和重大戰略專項,再與研究生組成課題組、項目組,讓這些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習為祖國戰略需求服務的技能和本領,這樣既培養了最優秀的領軍人才,又完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使命。
我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7年,那期間花了一點力氣去思考如何在我國特殊國情下辦好高校的問題。按我的經驗,以上三點是我國高校最應重視的,而清華都做得很好,堪稱楷模。
在擔任清華兼職教授的3年里,我還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一個高校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就是學生,擁有他們,學校就擁有了一支最富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的,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生不息的科技創新軍團。
清華每年錄取大約3 600名本科生、5 000名碩士生、2 700名博士生,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超過3萬人(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about/about-6.html)。這些學生在本科時期都是最優秀的人才,在人生最寶貴的22~28歲期間,他們只有一個念頭,一個目標,就是完成一個具有學術價值的科研項目。這樣的科研活動就意味著科技創造。每個歷史階段都會出現一批著名企業,但隨著科技發展、世事變遷,這樣的公司總有一天會退出歷史舞臺,而由學生組成的創新軍團則是永遠不老的常青樹。這也是教育和企業的不同,世界上不管多么顯赫的公司總有老化的一天,而高校的學生則是永遠年輕、熱情,永遠充滿創新精神的。我認為這就是清華的財富,也是清華成功的根本。
他們畢業時,都已成長為掌握世界先進科技知識的優秀青年學者。其中有一部分人會留校,就可以申請國家重大前沿項目和課題,加入到清華的傳幫帶過程中,與老教師們一起繼續培養優秀的學生。最優秀的導師加上最優秀的研究生,只要是這種組合,就可抓住重大科研課題,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努力,取得尖端的重大科研成果。
由清華我還聯想到其他高校。其實,任何高校都具有這樣一支充滿活力、生生不息的創新軍團,這是每一所高校的財富,值得大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