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杰
富縣縣委黨校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推進,我縣新型農村建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相當一部分農民都住進了新社區,城鎮化社區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和提升。但要建設好農村新型社區還有許多矛盾和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本文通過對當前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程中所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研究,并就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富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矛盾和問題;對策及建議
前言
新型農村社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并對周邊區域具有一定經濟輻射作用的新型社會生活共同體,它發端于基層,來源于農村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最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以此為突破口加快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步伐,轉變農村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由于農村區域差異大,經濟社會基礎不同,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各地基于自身現實狀況,出現了適合各地不同具體情況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類型。下面我就我縣當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程中所存在矛的矛盾和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什么是新型農村社區,如何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干部群眾認識模糊。一些干部等待觀望、信心不足、甚至有嚴重抵觸情緒。
(二)規劃不到位
沒有新型農村社區的布局規劃、社區的建設規劃。
(三)體制轉變不到位
新型農村社區必須打破原有行政村體制,建立便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管理的新體制。體制不轉變社區建設難于完成。
(四)建設用地難于解決
新型農村社區要建設服務設施擴建民居。需征占一定的農耕地,而宅基地指標有限,難于滿足社區建設需要。
(五)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缺口大
據有關部門實際測算建設一個1000口人的小型社區,僅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需投資700余萬元,僅靠我縣財力很難在短期內完成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任務。
二、對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新型農村社區的認識
新型農村社區是我縣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統一思想認識是搞好社區建設的關鍵。新型農村社區是指:聚居一定地域范圍內的農村居民,在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基礎上所組建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享受公共設施和公共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農村社區有利于整合資源、集中資金建設公共設施,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于促進農村土地進入流轉市場,建設現代農業;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管理服務的高效化和運行的有序化;有利于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各級政府干部群眾要充分認識到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摒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為,改變農民居住觀念,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宣傳形式,積極引導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形成全社會支持農村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使廣大干部群眾把社區建設變為主動要求和自覺行動。
(二)科學設置,搞好新型農村社區的規劃
社區建設規劃是前提,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三十年不落后的理念設計。一是要科學制定好縣域內布局規劃,堅持便于服務管理、尊重群眾意愿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公共資源的原則。二是要綜合考慮遷村并點集中居住建設和農業區域發展等情況,科學布局合理確定社區服務范圍,按照三種模式設置社區。(1)將鄉政府設為社區村,把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一律納入“社區”化管理,通過擴大小城鎮建設規模、完善各項設施功能,逐步消化吸收周邊村村民來社區村居住;(2)按照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確定中心社區村。把鄰近各村納入中心村建設,以中心社區村為核心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公益設施建設吸引帶動周邊村村民進入社區,社區規模應在2000口人左右,塬區社區服務半徑不超過4公里,川道社區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擴大小城鎮人口規模,逐步消除周邊小村,壯大社區建設;(3)對其它無法整合到一起建設的村,單獨成立社區,按新農村建設規劃設計建設。一是要做好社區建設規劃。在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擴大規模,按600戶以上居住設計,主街道設計要以小城鎮街道標準設計,基礎設施水、電、路、廣場、文化活動陣地、黨員活動陣地;公益設施如幼兒園、學校、衛生室、社會服務設施、計生、社保、治安、商飲業、農資供應、銷售市場等都必須設計齊全,配置合理。二是要編制好社區產業發展規劃,在原新農村建設產業規劃基礎上,因地制宜,統盤設計出合并村后產業如何科學發展。
(三)理順體制,使各村參與社區建設能夠成為真正的統一體
體制的轉變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關鍵,中心社區確定后,撤銷設計在社區內其他村的組織機構,把規劃納入社區的村從體制上進行轉變,實施統一管理有利于統盤考慮,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即中心社區及周邊進入社區的村只設一個黨總支,一個社區管委會,其他村為社區黨支部、社區居民小組,社區黨總支、管委會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人員從鄉鎮富余人員中調配。以利于統一規劃,統籌管理。
(四)合理調整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用地
把各個村整合到一個村建設社區,基礎設施、服務設施規模必然擴大,占用宅基地面積加大,需占用大量的耕地。在建設社區中即要加大力度加快社區建設進度,又要在占用土地上不違規。解決用地可采取兩種辦法:一是被整合村的宅基地指標、全部用于社區村宅基建設,今后被整合村宅基建設全部凍結。同時,加大對社區用地指標的安排,每年必須給在建社區安排一定的占地指標。二是在建社區村可采取占一還三或占一還一的辦法,先占后還,用舊宅基還田或開墾荒地補齊所占耕地。對兩村間相互占用的地可采取對換、置換或征用的辦法來解決。
(五)廣泛動員、多元化統籌資金
按照“產業發展靠信貸、基礎設施靠項目、公共設施靠政府、民宅建設靠自己”的辦法,建立“財政支持、項目支撐、社會扶助、各村自籌、市場運作”的投入機制。一是信貸支持。落實涉農貸款重點投向產業開發,支持農民壯大產業規模、實現農民增收。二是財政補助。爭取市上專項投資資金,縣財政每年也應拿出一定的專項資金,主要解決社區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建設。三是項目投入。整合項目,捆綁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投入社區建設。四是社會參與。充分發揮社會能人和工商企業的優勢,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在自愿互利基礎上,參與社區建設。五是農民自籌,政府應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積極鼓勵引導農民在民居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六是市場運作。對社區的幼兒園、超市、餐飲飯店等經營性設施,可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辦法,吸納社會資金投資經營。
三、結束語
總之,只有以城市化發展的理念進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才能有力推動新型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