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
【摘 要】隨著我國諸多傳統產業集群競爭力逐漸衰退,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通過積極作為來助推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本文通過大量閱讀國內外理論界和地方政府在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的職能理論和實際職能相關的文獻,重點對目前國內外政府在推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的職能理論、職能定位以及職能舉措等方面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政府職能
一、前言
隨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諸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的發展均面臨著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環境污染問題等問題,地方政府如何找準定位,加快推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外理論界對地方政府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理論有了較多研究,一些地方政府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有啟發性的成果。本文對國內外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二、研究現狀
1.國外關于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政府職能研究。
國外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類似于“自由經濟理論”,如阿爾弗雷德·韋伯(Alfred Weber)的工業區位理論認為產業集群是一種自發行為,企業集群可以增強勞動力獲取的便利性,可以形成有利于銷售的大市場,還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經常性開支成本。馬歇爾的外部規模經濟理論也認為產業集聚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企業因專業化分工和追求生產、銷售效率而集聚在一起,是外部規模經濟所致,該理論并沒有提及政府在產業集群形成及發展階段的作用。保羅·克魯格曼的新經濟地理學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區域經濟政策有助于該地區區位條件的提升,政府的產業政策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促成集群的發展壯大。邁克爾·波特認為要使某一集群擁有競爭優勢,受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支撐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機遇及政府作用影響。Morris、Gereffi等人認為政府部門除了要完善基礎設施外,還要為集群內企業提供完整強大的信息交流平臺、行業規范、機制建設等公共服務。Martin研究了產業集群創新的內生動力,認為政府應該在這方面積極引導企業。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政府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
2.國內關于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政府職能研究。
(1)國內關于產業集群相關理論的研究
國內理論界對產業集群理論的研究相對較晚,但隨著各地產業集群蓬勃發展,也開始重視對產業集群理論的研究。王緝慈教授的《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較全面的介紹了產業集群理論,梳理了“新產業區”及其相關學派,介紹了國外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企業集群,并提出通過營造區域創新環境來發展企業集群的構想。仇保興認為,小企業集群就是一群自主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小企業依據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建立起來的組織,在這種組織內,小企業之間廣泛地進行著物質、信息、產品鏈、工藝技術、管理經驗及商業信用等方面的交換。汪文濤、許水平和尹繼東等人認為產業集群生成的動力源主要為資源稟賦、社會文化、政府支持、企業間柔性合作等,集群衰退的主要原因為產業衰退、市場失靈、創新系統失靈等原因。
(2)國內關于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重要性的研究
我國傳統產業集群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到了瓶頸期,諸多專家學者開始意識到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緊迫性。陳超從全球價值鏈視角對我國產業集群升級的緊迫性進行了系統分析,認為我國區域產業集群已經遭受到了諸如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貿易保護主義等“崩潰因子”。湯臨佳,池仁勇通過對浙江112個集群的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集群是處于大企業集中度低、支撐結構不完善的塊狀經濟形態。這樣形態的產業集群,隨著要素成本如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當外部經濟環境發生突變時,集群內企業較低的風險抵御能力也會造成企業大批死亡。
(3)國內關于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政府職能研究
本人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將目前國內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歸納如下:
一是政府職能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的必要性研究。學界普遍認為政府與市場理論是產業集群轉型發展需要政府職能作為的基礎理論,市場機制存在盲目性、局部性、滯后性等缺陷,會導致“市場失靈”,需要政府加以干預和調控。國內學者葉青對世界著名產業集群進行研究后認為幾乎所有集群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政府“有形的手”的干預調控。如印度班加羅爾軟件產業集群、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產業集群,政府在政策引導、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上都發揮了很好的職能作用。范曉利認為由于市場機制固有的缺陷和中國的特殊國情,產業集群不可能脫離地方政府而完全依靠市場來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陳杰、陳漢芳也認為政府職能作用在產業集群的發展升級中是不可獲取的因素之一。
二是政府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發揮作用的手段研究。地方政府推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手段,歸納起來有宏觀調控、微觀管制、直接參與等。宏觀調控主要是運用行政、經濟等手段對市場秩序進行維護,通過建立良好的發展體制,創造良好集群環境等。微觀管制是對集群企業的進入、服務、商品價格、財務等方面進行控制,從而達到資源配置最優化與資源公平合理利用。直接參與是通過政府投資興建集群園區,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管理集群內企業等方式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鄧永信認為政府作用的實現主要通過制定規則、配置資源、提供服務等三種方式。
三是政府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的職能定位研究。學者認為政府應將自身定位為集群發展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物品與服務的提供者、集群轉型發展的引導者、集群內外企業交流合作平臺鑄造者、集群創新環境的營造者等角色。也有學者認為集群的形成期扮演政策扶持者的角色,科學制定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和激勵政策;發展期要扮演環境的支持者,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成熟期則要扮演積極的無為者,收集行業信息、促進產業升級、拓展發展空間等;衰退期則要扮演創新的引領者,基于產業集群周期理論下政府職能的研究的學者還有龐俊亭、李明惠等。另外還有學者研究了政府在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中政府存在職能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
三、總結與展望
從國內外關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中政府職能的研究情況來看,國外較早的理論界認為產業集群形成或發展主要歸功于市場或區位條件,政府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近代西方理論界逐漸認識到了在產業集群的發展中特別是轉型升級階段,政府角色的重要性。但是國外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普遍偏向理論層面,研究角度較單一,而國內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某一特定領域的政府職能研究,研究偏向于具體化和實用性,理論層面闡述較少。國內外的研究主要集聚在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階段,針對產業集群競爭力逐漸喪失后的轉型升級階段的研究不多,這也是目前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Po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vard Business Review,1990,24(68).
[2]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仇保興.小企業集群研究[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湯臨佳,池仁勇.產業集群結構、適應能力與升級路徑研究[J].科研管理,2012,(1).
[5]葉青.諸暨市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中的政府作用[D].清華大學,2007.
[6]陳杰.地方政府在產業集群發展中的作用[J].現代營銷,2013,(4).
[7]鄧永信.江海區產業升級的政府作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呂逸山:(1989.9—)男,浙江浦江,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