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龍+于浚湜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摘 要: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逐漸發展,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走向平穩狀態,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部署和實施,如何使其完美配合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工作是當前社會發展面臨的課題。在當代中國所發展的政治哲學思想建設中,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是一種新型的發展形態,在具體的建設工作中,黨和人民都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本國的發展國情,促進工作的實質進行。本文從中國的社會政治發展現狀入手分析,闡述如何走好政治建設新形態,以供參考。
關鍵詞: 當代中國 馬克思主義 政治哲學 新形態
引言
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就開始逐步提高國家實力,注重經濟建設和文化素養的提高,使得國強民富,國泰民安。這樣的國家發展進程要歸功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它的實施不僅能促進國家的進步,而且能改善相應的發展問題。但是它的發展和實施都要基于國家的國情發展現狀,根據需要做出有效的調整,從而使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因此,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思想在中國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基于國情發展現狀和問題
在國家的發展建設中,政治哲學理論是實現國家進步發展的必要條件,為國家的政治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政治形態方面呈現一些問題,某些表現得較為直接,某些則表現得較為間接,在時代和地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現實因素。我們應根據國情,根據國家與人民的需要,探索相應的新形態,建立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創建具有發展特色的政治哲學,同時應該具備一定的時代特征,從而使中國的發展和建設走得更遠更好。
在西方的發展建設中,面對資本主義政治建設與發展,政治學家大多是發展資產階級建設,面對后現代的資本主義,在微觀社會中存在一定問題,他們能夠從國家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發展實情,使問題從微觀到宏觀被細化解決。因此,我們應該從中借鑒,基于本國的國情。例如:針對后現代發展的現狀,大問題背后存在相應的小問題,在資本主義市場之下,發展機制和體系具有極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逐漸發展中滲透到多個領域。因此,要根據國情進行發展,讓其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和國家的分級中,更在世界體系內進行發展。
在問題的解決方面,需要具體實施,也就是說,具體的創新方法是需要行動進行實踐的,要能夠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有效的方法和經驗進行采納吸收,從而不斷加強自身的建設。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滲透,不能使其進行有效的實施,這樣的方法創新就不能叫作創新。毛主席的偉大思想決策來自于他對中國建立發展中的每一步進行較獨立的思考,吸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各個領導人的思想進行結合,促進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的新形態。鄧小平在思想政治方面表現為改革開放問題的提出,他根據本國的國情發展狀態,結合國外的發展水平,提出現代化的建設發展,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形態開辟了新天地。也可以說,創新的政治思想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創新方法要遵循本國國情,從而尋求更好的解決創新之道,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創新。
2.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作為根本指導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政治思想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所以政治思想是一門科學。鄧小平曾說他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他堅信中國走相應的馬克思主義道路是正確的選擇。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作為國家思想,作為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堅信他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建設中形成了成功的兩大理論,一個是毛澤東思想,另一個是鄧小平理論。這樣的哲學思想和哲學形態是馬克思哲學主義的分支產物,也是結合了時代發展的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恩格斯理論的新形態。在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當中,鄧小平的政治思想發展是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產物,也就是說,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發展應該遵循其整體性。
踐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基本指導,應該打破相應的教條化現象。在新形態的摸索過程中,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條化的哲學思想會使其變得僵硬化,致使它失去相應的生機形態,作用效能無法發揮。因此,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道路上,要堅持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將兩者進行具體的、微觀的結合,這也是踐行了鄧小平同志理論思想的重要體現。人們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在發展過程中使其結合和變化,從而在不斷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當中,逐漸創建相應的政治哲學新形態。
在世界人民不斷解釋世界的進程中,即使西方國家運用了很多方式,卻依然難以像馬克思主義一樣解釋世界,改變世界和統一世界,實現革命性的改革。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性質中,針對其批判性和建構性的存在,促進其本身的生命力變得更加強大,并具有更遠大的發展前景,這樣的性質是其他政治哲學無法超越的。再針對它的開放性和科學性來看,它能夠靈活地改變,可以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實踐進行發展,杜絕了相應的教條僵化現象。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進行利用,可以推進人類理論的新發展,創建出適合本國國情發展的新形態。中國正是最好的踐行地,它在不斷地發展中促進了中國的發展與崛起,實現中國夢,將逐漸形成適合中國發展的新哲學形態。
3.將中國的傳統政治哲學思想進行轉換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個國家的發展,首先要看它的創新,而文化的精髓也來源于思想政治的哲學。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中,政治思想的建立都是極具創造力的,它能融合法線的界定和道德的理制,促進相應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但是在相應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問題,在很多古代文書上可以看出政治思想的分裂性使其無法統一,從而導致戰爭的頻繁爆發。因此,在探索政治哲學道路的進程中,要轉換一定的傳統思想,立足于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加以相應的道德建設,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立足于道德根本,使其發展具有一定的新形態。
結語
在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新形態的道路上,要促進哲學意識的強化,立足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道德標準,基于本國國情,在不斷的發展實踐中吸取經驗,從而推進偉大的民族復興。
參考文獻:
[1]張紅梅,李福巖,沈玉志.創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新形態的路徑論[J].高等農業教育,2015(02):46-49.
[2]王玉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3]李素余.馬克思的“哲學-世界觀”理論形態[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3.
[4]余衛國.關于建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的幾點思考[J].理論導刊,2011(07):40-42.
[5]余衛國.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的幾個問題[J].探索,2011(04):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