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建超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發展旅游業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好載體。全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以來,重慶市彭水縣立足生態保護發展區功能定位,切實肩負起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牢牢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要求,堅持把旅游產業化作為發展生態經濟的主抓手,作為全縣第一支柱產業來抓,充分彰顯“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大力推動城旅、農旅、商旅、文旅等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打造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圍山、烏江畫廊、郁山古鎮5大精品景區,阿依河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并順利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蚩尤九黎城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連續六年舉辦“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暨中國·彭水水上運動大賽”,成功舉辦首屆渝東南生態民族旅游文化節,旅游人氣和旅游綜合收入逐年攀升,接待游客量從2013年底的554萬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71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從16.6億元提高到74.8億元。彭水旅游產業的大發展有力拉動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2013年底至2016年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97.5億元提高到129億元,年均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從115.4億元提高到180億元,年均增長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8.6億元提高到13.9億元,年均增長17.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345元提高到24482元,年均增長10.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598元提高到9294元,年均增長12.1%;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從113.2億元提高到182.7億元,年均增長17.3%左右;住戶存款從80.7億元提高到129億元,年均增長16.9%。
實施“旅游+”戰略,推進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互動發展,為相關行業和領域發展插上“旅游”翅膀,不僅能拓展旅游自身發展空間,還能優化和提升相關行業和領域發展水平,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價值,達到“1+1>2”的效果。因此,彭水旅游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就是大力實施“旅游+”戰略,立足縣情實際,在推進城旅、農旅、商旅、文旅等深度融合發展上下更大功夫,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加快構建形成以旅游產業為紐帶的關聯型生態經濟發展體系。
一、深入實施城旅融合
城市既是旅游資源也是消費平臺。實施城旅融合,不僅能帶動城市經濟全面發展,還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創造力,促進旅游業發展進步。彭水將按照民族特色旅游城市框架,秉持城市建設景區化的理念,堅持把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摩圍山度假區、工業園區“三城兩區”作為一個城市整體、作為一個大的景區來規劃打造,進一步凸顯城市特色和旅游功能,既按照景區的標準來建設城市、管理城市,又將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建設之中,著力推動旅游功能與城市功能融合、旅游產業與城市產業融合、旅游場景與城市生活融合,實現城即景、景即城,城景互動、景城融合。具體來講,老城要充分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山水資源優勢,將城市“減載提質”與旅游發展同步推進,著力做好水上運動體驗旅游這篇文章。新城要按照“現代之城、未來之城、品質之城、魅力之城”的定位,堅持城市規劃建設與旅游項目規劃建設相融合,推進城市公園、核心商圈建設,依托公共景觀、生態環境、公共設施及服務品質,大力發展城市觀光、消費、商務旅游。蚩尤九黎城要繼續在豐富蚩尤文化、苗族文化內涵上下功夫,將古色古韻、民族風情等元素全面融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商業設施、文化設施建設之中,打造全國知名的民俗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摩圍山度假區要提速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加快推進旅游地產開發,著力打造康體休閑、養生養心養老等旅游產品。工業園區要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著力為旅游發展提供優質的生態旅游產品配套服務,實現產、城、旅深度融合。同時,積極推動“一江二鐵四高”對外大通道建設,規劃建設1個通用機場,加快推進重點景區之間旅游大環線交通建設,不斷提升旅游互聯互通水平。
二、深入實施農旅融合
推進農業與旅游業有機融合,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彭水將按照“產區變景區、民房變客房、產品變禮品”的思路,突出特色抓農業、圍繞農業抓旅游,在農業發展中植入“吃、住、行、游、購、娛”等核心要素,推進農業發展向農旅融合發展轉型,著力把農業產業基地打造成為鄉村旅游景區,把美麗鄉村建設成為鄉村旅游景點,把特色農產品開發成旅游商品。按照生產集約化、產業規模化、產品商品化的發展模式,圍繞摩圍山市級山地特色農業示范區、新田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巖東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以及“四圈一線”產業示范帶建設,依托花、菜、果、魚等農業項目,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深度開發現代農業的多種功能,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養生價值。按照鄉村旅游“三線三片多點”發展布局,立足城鄉統籌發展,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豐厚的文化積淀、古樸的苗鄉風情,堅持以旅游扶貧為抓手,著力發展以善感周家寨、鞍子苗寨等為代表的鄉村生態民俗旅游,有序開發集生態景觀、休閑娛樂、農事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度假鄉村,培育發展養老休閑旅游業、鄉村旅游業。
三、深入實施商旅融合
旅游和商貿融合是市場化催生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旅游商品種類少、品質低、特色不夠,是彭水旅游要素中的一個突出短板。下一步,彭水將圍繞生態民俗文化旅游業,加快特色商貿服務業發展,不斷擴大旅游商品有效供給。一方面,著力提升城市商貿功能,規劃建設集餐飲、住宿、地方特色小吃、娛樂、休閑、購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于一體、商旅融合的民俗特色商業街區,圍繞老城打造以特色美食為主的濱江夜市商圈、圍繞新城打造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核心智慧商圈、圍繞蚩尤九黎城打造以休閑娛樂為主的景區娛樂商圈,加快推進重點景區酒店、商業中心、特色街區建設,以商貿功能提升豐富旅游資源、提升旅游服務能力。另一方面,以特色商業的發展推動旅游產業延伸,積極扶持一批文化旅游產業經營企業,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統民間工藝以及民俗風情文化等為基礎,開發一批旅游工藝體驗品和特色美食,延長旅游產業價值鏈;同時,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新型市場主體開發特色旅游商品,支持服務產品、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引導優質旅游商品進入景區購物區和大型商場超市,以電子商務為切入點,拓展旅游商品在線銷售渠道,以舉辦各類節賽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特色旅游商品展銷活動,帶動會展游、商務游、采購游,不斷滿足游客消費需求,提升彭水旅游綜合吸引力。
四、深入實施文旅融合
旅游可以服務文化、傳承文化,文化可以讓旅游產品更加有內涵,文化體驗和感受正日益成為旅游者所重視的核心內容。彭水將始終堅持把民俗文化作為旅游發展的靈魂,不斷加強民族民俗文化建設。一方面,堅持以蚩尤文化、黔中文化、鹽丹文化為底蘊,深度挖掘、整理、篩選、升華民俗文化,在加強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圍山、烏江畫廊、郁山古鎮等精品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注入,規劃建設一批民俗文化博物館、體驗館等,拓展豐富景區文化內涵;同時,充分利用好各類文化資源,面向市場需求、游客需求,精心編排以傳統苗族文化和日常生產生活習俗為主要內容的民族民俗風情休閑體驗產品,做精做優《魅力渝東南》、《苗祖·蚩尤》等大型實景演藝節目,積極打造影視文化拍攝基地,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內容,著力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融合,進一步提升景區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加強區域文化交流,堅持節會活動與旅游搭臺、同臺唱戲,以舉辦苗族踩花山節暨中國·彭水水上運動大賽、渝東南生態民族旅游文化節等節賽活動為載體,將旅游資源與節日慶典、體育賽事、歷史文化有機結合,不斷豐富文化體育活動、促進區域文化交流,推動渝東南區域文化融合、資源整合,實現抱團發展、整體營銷,努力建設渝東南民族民俗文化高地。
彭水是重慶市少數民族集聚區、生態保護發展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純厚古樸的民風民俗、獨具魅力的民族歌舞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壯美的山、湛藍的水、深邃的史、迷人的情,將彭水繪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絢麗多姿的美麗畫卷。深入挖掘、充分彰顯“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深入實施“旅游+”戰略,必將有力推動彭水的脫貧攻堅及成果鞏固,推動渝東南生態經濟走廊、民俗文化生態旅游帶和生態保護發展區建設進程。
責任編輯: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