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本春
為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精神,認真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國辦發〔2015〕79號)關于完善企業內部監督機制,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工作的聯動配合的要求,為切實解決部分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存在的監督部門橫向溝通松散、縱向監督不力,監督范圍既有交叉重復、又存在監督盲區,監督信息不靈、時效性不強等問題,亟需探索整合市屬國有企業監督資源,構建大監督工作機制。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重慶市國資委緊緊把握職責定位,依法履行出資人監督職責,指導國有企業不斷強化內部監督,探索創新監管方式,著力提升監管效能,推動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隨著我市“十三五”規劃的全面實施和國資國企改革的持續深化,為切實增強企業內部監管實效,進一步建立健全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適應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當前亟需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橫向溝通松散,縱向監督不力
企業監事會、內部審計、紀檢監察、內控(法務)、財務等監督部門在監督過程中往往各自為政、缺乏有效溝通,沒有打破部門界限,容易造成監督割裂,無法形成監督合力,監督效率低下、實效不強,導致對同級的監督、對主要領導的監督流于形式,對下屬企業的監督深度不夠、效果不好。
(二)監督范圍既有交叉重復,又存在監督盲區
企業各監督部門各自安排本部門的監督計劃、監督內容、監督重點、監督對象等,一方面,在運行過程中經常出現多頭監督、重復檢查問題,被監督單位經常反映交叉檢查、疊加檢查名目多、次數多;另一方面,由于監督主體多,缺乏協調磋商和統籌安排,又容易出現一些監督空白和盲區。
(三)監督信息不靈,時效性不強
企業各監督部門缺乏信息溝通機制,在實際工作中相互聯系不多、體系不暢,各自內部一些重要的監督信息資源未能得到共享,無法及時掌握監督動態,容易形成信息孤島。
(四)監督資源統籌不夠,監督效能不高
企業沒有有效整合分散于各監督部門的監督資源,人員配置參差不齊,經常出現監督任務與監督力量不匹配的問題,同時對不同監督部門的技術方法和專業手段的整合也不夠,沒有從整體上系統配置監督資源,監督效能有待提升。
二、對策建議
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國有資產監管的中心工作和重點內容,指導企業在黨委的集中領導下,加強監事會、紀檢監察、內部審計、財務、法務(合規、風控)等監督部門的協調聯動,在依法依規履行各自監督職責的同時,整合監督資源,統籌配置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探索構建資源優化、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整改共促的大監督工作機制。
(一)建立四項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監督工作聯席會機制。在企業黨委的領導下,由監事會主席牽頭,監事會、紀檢監察等內部監督部門共同參與,以定期會議或不定期的臨時會議形式協商年度監督計劃、溝通監督信息、共享監督成果、審議聯合檢查報告,協調解決大監督工作中發生的重大或緊急事項。二是建立聯合檢查工作機制。各監督部門按照大監督工作計劃,開展大監督項目檢查,共同參與,協調配合,形成統一的檢查報告。三是建立監督成果共享機制。各監督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職責,充分合理利用監督成果,督促企業整改問題或防范風險,對違反國資監管相關規定的,啟動問責程序。監事會、紀委依照法定程序分別將大監督成果報告市國資委或股東(大)會、市紀委駐市國資委紀檢組。四是建立監督手段創新機制。調動各方資源,綜合多種途徑,拓寬信息渠道,改進調查研究、監督檢查等方式、內容和傳遞手段,創新監督方式。
(二)堅持抓好五個結合
一是堅持同級監督與對下監督相結合。合理布局監督資源,實現監督層級的全覆蓋。既要根據股權關系、干部管理權限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國資監管制度規定,加大對下屬子公司的監督;更要強化對同級的監督,尤其是對“一把手”權力運行的監督。二是堅持集中監督與日常監督相結合。既發揮集中監督對企業進行全面深入檢查,同時重視日常監督,確保監督的常態化,通過當期和事中監督,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和問題,及時預防和整改,增強監督的時效性。三是堅持事前監督、事中監督與事后監督相結合。各監督部門充分履行各自監督職責,通過資源整合、成果共享,實現全過程監督。四是堅持全覆蓋監督與重點監督相結合。既要推進全覆蓋、多方位、無盲區監督,又要結合企業有限的監督資源和監督力量現狀,突出監督重點,著力強化對企業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等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重點決策環節及其他腐敗易發、多發領域的監督,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五是堅持發現問題與督促整改、追責問責相結合。既要及時揭示問題、預防風險,又要落實整改責任和整改措施,完善整改機制,加大整改力度,對違法違紀違規問題突出、造成重大國有資產損失的,要強化對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和處理處罰,形成監督工作閉環。
(三)突出六大監督重點
在健全監督機制的同時,要突出問題導向,切實把十八大以來巡視、審計、執紀審查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問題、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領域以及涉及國有資產容易流失的關鍵環節作為監督重點。一是“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缺失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重點關注決策制度機制不健全,領導班子對“三重一大”事項研究討論不深入,造成決策失誤;“三重一大”事項未經黨委會先議;“三重一大”事項未按法定程序召開董事會表決通過,以領導班子辦公會、總經理辦公會等形式替代董事會決策;董事會議案先執行后補程序;決策前未進行合法性審查等問題。二是工程建設管理不規范的問題。重點關注違規擅自簽訂合同或隨意變更合同;招投標制度不健全、招投標程序不完善,工程設備和重要物質采購未按規定公開招標;違規轉包、分包;項目概算未經嚴格審查,嚴重脫離實際;擅自變更工程審計、建設內容;工程成本嚴重超支,項目投資嚴重超概;違反合同約定超計價、超進度付款;工程管理混亂、導致工程質量不達標等問題。三是出資企業管理失控的問題。重點關注投資合同、協議及標的企業公司章程中國有權益保護條款缺失,對標的企業管理失控;投資參股后未行使股東權利,發生重大變化未及時采取止損措施;監事會監督、延伸審計等國有股東權利未得到落實等問題。四是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的問題。重點關注企業領導及其親屬開辦關聯公司“圍啃”任職企業;企業改制過程中故意轉移、隱匿或向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操縱中介機構出具虛假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與資產評估鑒證結果;將國有資產以明顯不公允低價折股、出售或無償分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等改革改制過程中變相套取、私分國有股權;在投資并購中,違規以各種形式為其他合資合作方提供墊資,或通過高溢價并購等手段向關聯方輸送利益,違反合同規定提前支付并購價款等問題。五是資金管理失控的問題。重點關注違反決策和審批程序或超越權限批準資金支出;設立“小金庫”;違規集資、拆借資金、捐贈、擔保、委托理財、融資性貿易或開立信用證、辦理銀行票據;虛列支出套取資金;違規以個人名義留存資金、收支結算、開立銀行賬戶;違規超發、濫發職工薪酬福利;因財務內控缺失,發生侵占、盜取欺詐等問題。六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不力的問題。重點關注所屬企業領導人員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松馳;管黨治黨責任缺失、工作虛化;監督執紀問責失之于寬松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力;“四風”和腐敗問題嚴重;巡視整改不力等問題。
作 者:重慶市國資委監事會工作處副處長
責任編輯: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