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旭
眼看著中國的農業風險逐年的在增大,而對于分散農業風險的農業保險卻不斷的在退縮。利用分析中國商業性的農業保險的現今狀況和現存的問題,需要從制度上的經營模式提出相關的研究對策。
風險農業保險立法
1了解中國農業保險現狀
中國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個農業國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基本用處。但是最近幾年來,農民的收入與城市收入形成了兩極分化,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非常嚴峻且待繼續待解決的問題。農民之所以收入低增收難,其中的因素有很多種,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莫過于農業是一種典型的“高風險、低收益”的產業。中國現在也是一個面臨災害損失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農業受災面積總數達到30%以上,相比較發達國家要高出10%~20%。而我國對農業災害的損失補償水平并不高,差不多就維持在2%~5%,補償的方式也是非常的單一性,也只有政府的救濟還有農業保險災害的微弱扶持。農業保險相比較其它兩個補償方式,只占有10%,是屬于一種風險型的管理形式,在最鼎盛的時候也就達到25%,但是從1992年以后到2003年,農業保險卻下降到5%。
2目前中國農業保險發展面臨主要問題的因素
2.1缺乏巨災支持保護體系
商業保險公司承保的是我國農業巨災風險,但是這也恰恰成為中國的農業保險與發達國家的農業保險存在最大的差別之一。在發達國家,他們將農業保險提升到最高保險,并且提供多方面的保險遲滯,而在中國,損失僅由保險公司承當,大量的風險僅限于經營個體,所以致使承保能力和持續經營的能力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2.2缺乏國家財政稅收支持
農業保險補貼屬于“綠箱政策”,不少的發達國家對于農業保險非常的看中,有著非常好的扶持和利益保護。比方說美國對農業保險的平均補貼達到了50%,如果是巨災,將會全補,而在中國就沒有這樣的政策,尤其是直接保費補貼更是缺乏。
2.3缺乏農業保險的法律法規
發達的經濟國家對農業保險有自己專門的法規,但是在中國乃至現今都還沒有這方面的法規,因此法制的缺失給農業保險帶來了多方面的困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保險的規范化,阻礙其發展。
2.4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
因為多方面因素,農民對農業保險不是很了解,中國多數實施大災政府直接救助,而讓農民產生依賴和缺乏主動了解農業保險的意識,從而致使農民對農業保險不是很重視且不擅長使用農業保險解決問題。
3現階段發展農業保險的建議
3.1提高農業保險的相關立法
在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套正規且完整的法律法規對農業保險提供扶持,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規范農業保險,提高農業保險的作用,立規立法提高對農業保險的意識,才能夠更好更健康的持續發展。
3.2提高國家政策支持與財政扶持
對于農民的產業遭受天災,農業保險需要一定的程度上讓國家財政提高扶持,需要政府務必支持本國的農業,只有明文規定才能夠更好的有利于農業的發展與保護。
3.3發展再保險體系
農業保險單獨由商業性保險公司承擔,本來就是一項風險性做法,如果遇到特大的災害,將會出現保險困難甚至無保險狀態。因此再保險是農業保險的一種更可靠的保險。再保險形式多樣化,可以采用比例再保險和費比例再保險,形成層層分保,達到農業保險最高化。
3.4農業保險經營體制改革需加快
農業保險的特性并不是和其他保險一樣,需要建立多層的保險和保險分擔,需要政府市場雙方參與,讓個體保險成為國家相互之間的扶持保險,化解農業保險與政府扶持之間的矛盾,達到應勢而求的發展保險,讓個體成為主體,調整農業保險,形成規模式結構。
4創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
4.1加強生態教育,提高全名族的生態道德素質
一個國家一個名族,生態道德意識非常的重要,是創造生態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礎。而想要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一種自主的意識,需要提高培育全名族的生態道德意識。所以對于想要建設一個完整的生態文明,首先就需要把人和自然樹立起道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國與民一起走向生態,全面推向生態,正確的保護和治理,建立起國民共有的文明生態工程。
4.2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發展生存,就會對大自然提高攝取,所以生態和資源就不斷的遭到破壞,因此需要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好生態保護,遵循生態法則,加強生態文明的理念。減少破壞性,需要崇尚自然,種草種樹、退耕還林、治理污染、樹立正確的生態觀才能夠更好的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
4.3政府需要對國家財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加大財政支出
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所有制是中國所有制的特色之一。國家所有制在一般情況下,誰享有所有權就有義務進行必要的保管。在現實生活中,國家的有些部門雖然能夠代表國家行使政權,但是沒有做到應盡的管理義務,導致出現河流污染荒山得不到很好的開發。因此一定要落實好資源管理權,不能失職,需要追加財政支出,才能夠加強對環境投入正確意識的保護。
4.4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和法律政策體系
對于生態的文明,不單單是需要靠著道德獨有的力量來推行,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和權利機關的支持,需要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實行。需要有權威的法律法規制定保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充分的發揮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需要寫入憲法,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生態文明的健康發展。
5結語
生態文明是繼承物質、精神、政治等文明之后的有一類型人類對社會文明的認知,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所有文明中最基礎的一項。想要構建社會文明和諧社會。首先就要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提高本質上的認知和深化,需要保護生態文明,提高建設性,并非破壞,合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資源和生態循壞發展,而不是毫無休止的浪費和揮霍。
參考文獻:
[1]潘岳.社會主義生態文明[N] .學習時報, 2011.
[2]李景源,楊通進,余涌.論生態文明[N] .光明日報, 2012.
[3]姬振海.對建設中國特色生態文明的若干思考[J].科技農業,2013.
[ 4]歐陽志遠.生態寄托對社會和諧的作用[N] .中國環境報,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