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銳
困境兒童指因家庭貧困、自身殘疾或缺乏有效監護陷入生活、安全等困境的兒童。失獨家庭指因各種原因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據統計,重慶市現有困境兒童1萬余人、失獨家庭2萬余人,銅梁區現有困境兒童136人,失獨家庭502戶、762人?!半p關愛”即關愛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關系千家萬戶安居樂業、和諧幸福,關系社會穩定、文明進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
一、重慶市“雙關愛”存在的問題
(一)保障政策不夠健全
對于困境兒童,2016年底,重慶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后取得了較大成效,但還存在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保障政策范圍和內容不夠全面,分類保障制度不夠完善、專業心理疏導機構較少、政策落地監管不夠到位等問題。對于失獨家庭,重慶市對符合條件的失獨家庭每人每月發放500元扶助金,也購買了住院護理保險,但還存在扶助標準不夠高、扶助范圍不夠廣、醫療和養老配套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
(二)基層基礎力量薄弱
各部門優勢資源配置未形成合力,尚未建立系統化、制度化工作機制,部門間聯動反應和協作配合機制有待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直接面向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承擔著摸底排查、動態管理、補貼發放、關愛幫扶以及政策實施和監管等工作,但工作力量有限。相關部門對社會組織、志愿者、專業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的引導、支持不足,開展活動陣地和載體不多,行政資源與社會力量的銜接有待加強,志愿服務組織作用發揮不夠,社會效益體現不足。
(三)社會防控風險加大
監護不力,就容易造成困境兒童遭受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甚至危及生命等問題。失獨家庭不僅面臨生活孤獨、看病難貴的問題,并且還面臨社會歧視、心理失衡的問題,往往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同時,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成員普遍自我封閉,很難與人交流,容易言語偏激、行為失常,往往成為潛在的社會風險。
二、銅梁區對“雙關愛”的探索
(一)落實三大保障,解決機制問題
一是制度保障。銅梁區將“雙關愛”寫入全區“十三五”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建立由區文明委總攬,文明辦牽頭、部門協作聯動、群團全力參與,鎮街、村(社區)等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構建起區級、鎮街、村(社區)三級關愛網絡,實施區、鎮街兩級督導制度。
二是政策保障。民政部門對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每月補貼生活費600元,對部分孤兒送市、區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教育部門對困境兒童減免學費并給予食宿補助。2016年銅梁區在全市率先出臺《銅梁區生育關懷扶助金使用辦法》,對符合條件的失獨家庭給予5000元一次性慰問金,對收養子女考上一本院校的給予3000元一次性學雜費補助,每年春節給每戶失獨家庭發放慰問金500元。
三是陣地保障。在全區每個村(社區)建立“雙關愛”志愿服務工作站,負責轄區內“雙關愛”工作。依托區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開展困境兒童自救避險訓練、實踐操作、心理疏導等各種活動。依托全區650余個村衛生室、350余所市民學校,對失獨家庭開展健康醫療、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活動。
(二)建立一支隊伍,解決力量問題
一是建立自愿者隊伍。銅梁區通過在擁有12萬注冊志愿者的“志愿云”系統進行線上招募,在廣大機關、學校、村(社區)進行線下招募愛心志愿者,成立“潔雅銅梁愛在身邊”志愿者隊伍,廣大志愿者全面深入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采取問卷調查和現場走訪的形式,掌握服務對象需求,建立一本臺賬,實現按需對接,多點服務。
二是開展結對關愛活動。廣大志愿者分別扮演“愛心父母”“愛心兒女”“愛心教師”“愛心家庭”“愛心鄰居”等角色,實現全區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結對關愛幫扶全覆蓋。
(三)探索兩大模式,解決方式問題
一是建立困境兒童“1+1+N”關愛模式?!?+1”即由1名村(社區)婦聯干部志愿者擔任“愛心父母”結對關愛1名困境兒童,“N”即由愛心家庭、教師、鎮村干部和社會志愿者共同參與關愛。
二是建立失獨家庭“三幫一”幫扶模式。由“愛心兒女”“愛心家庭”“愛心鄰居”志愿者共同結對幫扶一戶“失獨家庭”,建立幫扶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實現家庭(學校)、鄰居、社會關愛無縫對接。
(四)實施全面關愛,解決載體問題
一是政府“雙關愛”的載體。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邀請國家級、市級心理咨詢師給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開展“心理團輔”“個別特輔”等心理輔導活動,在寒暑期定期開展關愛困境兒童“情暖童心相伴成長”主題活動,對失獨家庭實施“銅梁好兒女”關愛項目,配套人、財、物。
二是社會關愛困境兒童的載體。對困境兒童,“愛心父母”定期開展見面、談心、過節、親子互動等“六個一”活動,“愛心家庭”深入開展日常交流、親情陪伴等活動,“愛心教師”開展培育習慣、關注成長等活動,全方位彌補困境兒童缺失的“親情”。
三是社會關愛失獨家庭的載體。對失獨家庭,廣大志愿者廣泛開展“四送四幫”關愛活動,送免費體檢、送家庭醫生、送文化活動、送暖心旅程,幫助實現一個新年小心愿、幫助完成一次生產活動、幫助完成一次家務勞動、幫助開展一次家庭party,從生產、生活、健康、親情、心理上對失獨家庭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愛。
三、開展“雙關愛”的建議
(一)健全黨政牽頭的有效機制
一是市委市府要抓好頂層設計,確保各項“雙關愛”政策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市級相關部門應當組織力量對“雙關愛”問題開展廣泛深入調研,起草規范化的“雙關愛”文件,報市委市府審批。
二是區縣級黨委政府要建立運行機制,確保各項“雙關愛”活動行之有效。要建立完善困境兒童、失獨家庭和愛心志愿者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要實施“菜單式”“個性化”幫扶舉措:對監護和勞力缺失的給予人力保障,對經濟困難的給予經濟支持,對生產技能欠缺的給予技術指導,對身體缺陷的給予醫療救助,對心理障礙的給予人文關懷;要使志愿者特長與服務對象需求有效對接,真正解決“雙關愛”對象在安全、生產、學習、生活、醫療和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三是鄉鎮(街道)黨委政府要抓好督促檢查,確?!半p關愛”工作落到實處?!半p關愛”工作重心、服務主體都在基層,在基層建立督導隊伍,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各項政策貫徹執行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打通政策惠及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二)健全專兼結合的志愿者服務模式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宣傳、民政、教育、衛生計生、人力社保等部門專業志愿者的資源,整合共青團、婦聯、工會、殘聯、關工委等群團志愿者的優勢,匯集廣大社會愛心志愿者的力量,確保關愛困境兒童“1+1+N”模式和關愛失獨家庭“三幫一”模式的有效運行。
二是志愿者要對服務對象進行“一對一、多對一”的關愛。最終實現“抱團關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融入社會。
三是讓“雙關愛”對象重拾生活信心作為關愛關鍵。為此,各級各類專兼職志愿者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地開展關愛幫扶活動,讓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時刻感受到全社會多維度的關愛,重拾生活信心,開創美好生活。
(三)探索創新更多關愛幫扶途徑
一是運用新媒體。依托愛心志愿者,創建關愛困境兒童和失獨家庭QQ群、微信公眾號,構建網上家園,進行線上互動、線下交流,“抱團取暖”。
二是探索建立專業的民間公益服務組織。聚集政府與社會兩種資源,拓寬“雙關愛”工作新渠道,提高社會效益。
三是探索建立社區養老模式。一方面將機構養老服務引入社區,讓失獨者在家享受各種關愛服務;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設立專門的失獨家庭免費養老機構,讓志愿者集中開展關愛服務,既提高關愛效率,節約關愛成本,又從根本上解決服務對象的后顧之憂。
作 者:中共重慶市銅梁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責任編輯: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