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

2017年一開年,重慶經濟好戲不斷。
2月2日,惠科液晶面板第8.6代線點亮投產,最終將帶來年產值500億元的產業鏈;
3月,豪華汽車品牌林肯宣布國產計劃,將在重慶生產新款SUV;
4月,作為OPPO、華為等品牌的核心供應商,廣東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落戶重慶渝北區,預計產值達到80億元;
…………
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重慶扭住“調結構轉方式”,持續集聚新動能。
傳統支柱產業、互聯網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開放型經濟——“四引擎”發力,集聚新動能,撐起重慶發展新天地。
持續優化新結構
2016年6月29日,合川工業園區(天頂組團),北汽銀翔、比速汽車宣布雙雙擴大產能,要在合川區打造百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合川為何能贏得車企青睞?
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大的汽車制造基地,而基地的中心區域則在兩江新區。
“今后,合川與兩江新區之間僅20分鐘就可抵達。在合川建廠,等同于把廠建在了兩江新區旁。”北汽銀翔總經理白天明說。
充分利用“隔墻優勢”——兩家企業一墻之隔,產品互為配套,在共用的圍墻上打通一道門,合作便更加緊密——合川工業蛻變升級。
早年,合川工業以建材為主,建材占了工業產值的80%,其他工業都是小打小鬧。
當時的合川工業園區,紡織、機械、加工等企業擠在一起,一眼望去,雜亂無序。
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合川主動出擊,引進知名車企,淘汰落后產能,對全區工業進行重新規劃。
“無論合川怎么發展,它始終是重慶發展的一部分,始終離不開重慶這個大的環境。”合川區委書記李應蘭說。
在重慶現有的優勢產業汽車和電子信息的基礎上,再加上合川傳統的消費品制造產業,三大工業支柱產業在合川區呼之欲出。
2016年,合川區工業集中度達到71.2%,園區的集聚效應凸顯。
而這還只是重慶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一個縮影。2016年,全市工業園區集中度達到78%,工業園區產出強度達到79億元/平方公里。
加速轉換新動力
2017年4月,巴南區的接龍蜜柚讓人大開眼界,賣出了200元一個的“天價”。
“在2011年以前,蜜柚按照10元一堆來賣,都少有人問津。”76歲的柚農余朝成老人十分感慨。
是什么讓10元一堆賣不出的柚子賣出了200元一個的“天價”?
答案很簡單:科技動力。
為提高接龍蜜柚的品質,巴南區大力引入專業技術力量。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西南大學和巴南區農委的專家技術團隊,一起受邀為接龍蜜柚把脈問診。
改良后的蜜柚樹每棵達標掛果數量由以前平均十幾個增加到四五十個,柚子個頭也大了不少,口感更佳。
更重要的是,借助互聯網,接龍蜜柚打響了市場知名度。
巴南區還攜手京東,讓電子商務走進農村。巴南區農特產品擺上“京東巴南特色館”,輕松走向全國,線下還建立了巴南農村電商體驗館、京東服務中心、電商企業孵化中心、電商人才培訓中心“一館三中心”。
科技動力的注入,令接龍蜜柚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價格一路飆升。
不僅接龍蜜柚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不少農民群眾還通過電商平臺,開啟了農業“訂單式”種植,徹底解決了農產品“買難賣難”問題。
截至2016年,巴南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萬元。
釋放增長新動能
2015年,全球汽車產量增速放緩。
2016年,全球PC銷量持續下滑。
熟悉重慶經濟的人,大概都不難得出這個結論:重慶長期培育的兩大支柱產業——汽車和筆電產業相繼遭遇規模“天花板”。
新增長點在哪里?
“不想高位跌落,就得順應市場,未雨綢繆,尋求新的有效供給。”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郭堅說。
事實上,重慶早在2014年,就前瞻性布局電子核心部件、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新材料等十大戰略性新興制造業。
“這些領域的產品都是市場急需的,如液晶面板仍是我國大宗進口商品之一,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不到美國、德國的四分之一,增長潛力巨大。”郭堅說。
2017年2月中旬,美國康寧在重慶布局的8.5代液晶玻璃基板項目投產,標志著重慶液晶顯示產業鏈條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被打通。
加上已經投產的京東方等項目,一個千億級的顯示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目前,重慶已在十大產業領域構建起“產業生態圈”:既有龍頭引領,也有相關配套;既有技術研發打頭陣,也有生產性服務作支撐。
2016年,重慶市十大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2700億元,同比增長50%。
拓展市場新空間
如果現在問一個俄羅斯人,對什么中國產品最有印象,很可能他給出的答案是重慶的力帆汽車。
“力帆汽車平均每月銷量在2000輛左右,從2011年開始,連續六年蟬聯中國品牌在俄銷量榜榜首。”力帆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俄羅斯大城市,力帆汽車4S店在街頭隨處可見。
力帆汽車并不是國內一線品牌,何以在俄羅斯獨占鰲頭?
“中歐班列‘渝新歐為貿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力帆汽車相關人士坦言。
如今,憑借中歐班列“渝新歐”,重慶貨物可直達歐洲,運輸成本僅為空運的1/5,時間只有海運的1/3。
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產自重慶的汽車零部件運到了俄羅斯,大大降低了力帆在俄羅斯的生產成本。
以“渝新歐”大通道為肇始,重慶形成了水陸空三個交通樞紐、三個國家一類口岸、三個保稅區的“三個三合一”開放格局,成為重慶企業“走出去”的絕佳“跳板”。
2017年以來,通過重慶跨境電商大龍網,超過5000家企業成功將貨物鋪到海外市場。
2017年,重慶機電集團產品出口交貨值達1.23億美元,一季度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
…………
2017年一季度,中歐班列“渝新歐”運行量更是同比增長91%。
觀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高度重視三大結構。
——升級產業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產能要進行三個方面的布局調整。具體而言,要做好“三個一批”:升級一批傳統產業,實現企業提質增效;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清除“僵尸企業”,盤活存量資產;發展一批新興產業,創造新的有效產能。“十三五”時期,重慶既要對“6+1”主導產業進行持續升級,又要大力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技術與市場方面,要做好主導產業與新興產業的互動。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為“6+1”主導產業的升級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6+1”主導產業又要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有效的市場空間。
——順應需求結構。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大眾化的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規模化、低層次的生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多樣化和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供給側必須要在“精準化供給”上做文章,否則就會產生結構效率低下的問題,進而導致經濟的結構性減速。“十三五”時期,重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適應三方面的消費需求結構變化:一是順應城市和農村的需求結構變化;二是順應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結構變化;三是順應生產和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
——調整人力資本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人力資本對物質資本的結構性替代過程,也是人力資本的優化配置過程。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不僅可以改進有效供給,同時也作用于有效需求。但囿于體制因素,壟斷性部門比競爭性部門集聚了更多高端人力資本,非生產性的行政事業單位也吸引了較多高端人才。因此,能否將高端人才的智力資源進行有效挖掘,將高端智慧引入競爭性部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重慶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敬
心聲:
重慶以前也是消費品生產大市,希望能進一步推進消費品工業的建設,在消費品領域叫響重慶品牌。
——南岸區居民 肖婷
現在不出門就能買到重慶農村產的土雞蛋,還有其他特色農產品,互聯網讓我們買得方便,也讓農民賣得方便。
——巴南區居民 劉杰
我以后都不準備買車了,現在力帆開發的共享汽車,又方便又便宜,很好地從供給端滿足了消費端的需求。
——江北區居民 郭寰
大事記:
2015年12月25日至26日,市委四屆八次全會召開,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重點部署。
2016年2月19日,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重慶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
2016年5月19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3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重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匯報。
2016年7月1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專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