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
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亟待解決。而環境問題的解決根本要在經濟上入手,并且無論哪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業,離不開投融資,離不開商業銀行,因此綠色金融在商業銀行的發展自然需要得到重視。當前,綠色金融的發展一方面可以促使商業銀行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在環保方面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綠色金融商業銀行綠色信貸
一、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
起步階段,發展潛力大。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開始于第二十世紀70年代末,進入快速發展期在第二十世紀后90年,但仍處于初始階段。作為一種全球性的新興金融產業,綠色金融在國外的發展較國內早,且發展更為完善。從美國、加拿大、德國、挪威和日本等綠色金融較為發達的國家的發展成果來看,綠色金融的發展不僅可以獲得巨大的環境效益,還可以提升GDP產值,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隨著國外綠色金融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日漸加深,以及政府對綠色中國建設的積極引導,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潛力巨大。
多方共贏,與多領域聯系密切。
二、我國商業銀行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狀況
綠色信貸率先得到發展。我國綠色金融領域,綠色信貸已率先發展。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關于貫徹信貸政策與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對于信貸要重視資源問題和環保問題進行了強調。之后的幾年中,人民銀行與國家其他相關部門又頒布了多個同綠色信貸相關的文件,我國信貸和環境保護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自2007年開始,國家對環境經濟的重視程度加大,并以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結合的方法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順利展開。當年,國家還頒布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簡稱為意見)這一重要文件,《意見》的最為核心的內容即是“綠色信貸”,重點強調要以信貸來控制兩高產業的資金鏈,要通過信貸控制環境污染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那些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審核及未通過相關環保措施驗收的新計劃,將得不到銀行的授信。銀行對于在建項目存在違規現象的,不能再向其發放新的貸款,而且要盡快收回已經發放的貸款。
綠色金融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前景樂觀。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產品的種類并不豐富,產品推廣仍有待加強。雖然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已經開展了綠色信貸政策,但仍然存在真正落實的內在動力不足的問題,尚處于積極探索的階段,綠色金融產品較為單一。雖然在中國的綠色金融的外國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是相對比較落后,但隨著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中國金融機構也遵循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實踐,各大商業銀行均已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實踐措施。如工商銀行采用了信貸分類、“環保一票否決制”,并推出了以網絡融資方式為主的綠色金融產品——“網貸通”、“易融通”;北京出現我國第一家綠色金融專營機;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發行的“建設低碳銀行倡議”,并正在開發“未來收益的合同能源管理買斷保理”產品,等等。綠色金融產品正越來越受到各大商業銀行的重視,隨著產品的不斷開發,理念傳播的不斷擴展,綠色金融產品探索的前景比較樂觀。
三、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推動,政府政策的積極引導可以使商業銀行不只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并且更多的關注環境利益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使商業銀行更加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經濟循環體系的良好、健康發展。在綠色金融發展被商業銀行日益關注的今天,政府的政策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本身也在不斷完善現有相關政策,以及新政策的出臺。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環境經濟政策仍然處于探索的階段,在環保領域,仍然存在著地方保護主義、政策執行不力,環保信息不透明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近幾年來,在國家環保總局進行的幾次環評的執法中,所采用的手段全部都是大項目直接叫停,區域、流域的限制審批等行政手段,雖然能夠暫時解決一些環境問題,但是長期效果并不樂觀。雖然節能減排目標已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評估的指標,但環境政策執行中的項目,并在特定領域的企業,并不是很順利。對于環保違規信息的及時發布,我國仍缺乏完善的發布機制。商業銀行獲得信息的成本較高,且其本身的環保專業知識存在局限性,其主要依靠的央行征信系統《企業基本信用報告》中提供的“環保信息”僅僅涉及到眾多企業中的很小部分,而大部分企業并不在國家監控范圍之內,非法的情況是難以確定的,信息的不對稱性極強,這些缺陷也是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政策的發展與完善依舊任重道遠。
四、我國商業銀行應對綠色金融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在資金融通過程中,商業銀行起著樞紐的作用,國家的產業和環境政策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影響重大,應當時刻關注,并對自身的發展戰略及時做出調整,既要在源頭上切斷“雙高”企業或項目的資金來源,也要對節能減排企業或項目基于高度支持。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既要保證利潤收入,又要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需要積極爭取政策體系的完善。
商業銀行通過專門涉及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綠色金融產品,從而宣傳綠色金融理念。花旗集團面向收入不高的客戶推出了結構化節能抵押產品,是否可以獲得貸款必須參照其省電節能指標。而英國第一個碳中和借記卡則是出自于巴克萊銀行,而其運用來源于英國本土的環保項目對借記卡產生的全部碳信用進行補償。以上兩個成功經驗我國商業銀行很有必要學習,通過個人綠色金融產品的推出,可以促進更多人對綠色金融的認識,并能夠吸引更多的普通客戶加入到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中來,從而拓寬其各戶群體,達到經濟與社會效應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王樂.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0.
[2]黃宇.新金融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危機的政策建議[D].西南財經大學,2010.
[3]李少華.金融危機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9.
[4]王眾.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