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兮
前幾日,一則街頭采訪引起了網絡熱議。受訪者在回答關于“什么樣的男生算是屌絲”時說:“就那些玩DNF的很多男生,然后都是那種死肥宅…”。這一言論引起了眾多DNF玩家不小的反響,隊長們紛紛制定規則:打團前要焚香沐浴,然后穿著高級定制的西裝打卡,在家記得開紅酒,在網吧的要買5塊錢以上的飲料,沒做到的不許進隊!雖然這件事后來的事態發展慢慢發酵變質,但由此引發的關于“死肥宅”這個問題的討論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那么問題來了,究竟什么是宅呢?


有關宅文化的那些事
在日本動漫游戲文化普及全球之后,宅文化也開始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各國對宅文化的理解還是有很大的偏差。這個經常被提起的所謂的宅文化,是伴隨著日本動漫游戲產業而廣泛流行的附屬文化,在日文中讀作OTAKU,即御宅族。收錄在牛津詞典里的OTAKU被翻譯為(日本的)計算機迷,網蟲。
而當御宅文化進入我國之后,許多媒體對御宅一詞理解為“家里蹲”,所以現在國內社會上所談起的“宅”、“宅男宅女”,只是待在家里,可能看看電影電視劇,吃些零食點個外賣,玩會兒游戲就這么舒坦的過一天。但其實這與真正的御宅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
換個角度來談,之所以宅文化會在全球如此大規模出現,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有西方媒體曾報道過上個世紀的80年代,大批的英國年輕人被稱作是“沙發土豆”:下班后唯一做的就是躺在沙發上,吃炸薯條看電視,而現在宅一代成為了他們新的代名詞,他們知道只是坐著吃炸薯條對健康有危害,但也僅僅是離開沙發在屋里走動走動而已。
在我國,宅文化與互聯網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這又催生出了其他產業,例如快遞服務,訂餐送餐服務,網絡直播等等行業,甚至你都不用出門,網絡超市下單就直接送到家了。而宅文化也影響了不少人選擇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在家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再通過網絡尋求商機。
不過宅文化的普及也會造成與社會脫節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在平時生活里,可能與他人溝通有些困難,有些話說不出口,反而在網絡上會更容易說出口些,甚至在網絡上更加肆無忌憚戾氣較重。網絡上素未謀面的朋友可能比現實生活中的朋友還要多,與網友交流分享內心想法的時候甚至比跟家人分享更加容易。這些都是當下宅文化帶來的問題。
被誤解的宅文化
其實御宅中的宅字顧名思義,就是家、房子、宅邸,御宅翻譯過來相當于貴府、您家的意思,比起“你家”聽起來似乎更高級。而御宅族泛是指足不出戶的人,結合貴府、您家,似乎帶著一點坐擁財富的自嘲感。
當然并不是足不出戶就是御宅族了,這類人群群體是對ACGN(動畫、漫畫、游戲、小說)有著龐大的知識量和超強的鑒賞能力。他們對ACGN的熱衷,有時甚至高于自己的一切,這就是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因此他們往往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地更新和儲備自己的ACGN知識和資料,例如有些御宅們特別喜歡收集模型手辦,他們的臥室內會有一整面墻的柜子來擺放展示自己的收藏。這些御宅族們做到了一屋一世界,將自己所有的熱情封閉在此。
在肯花費時間研究這一點上,和游戲玩家很像。優秀的游戲玩家面對自己喜歡的游戲或者項目,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來練習基礎的技能和技巧,升級適合自己的裝備。同時還要提高意識學會分析思考,分析敵我位置周圍環境,分析什么樣的局勢用什么樣的裝備,提升自己準確判斷情勢的能力,還要會揣測隊友和對手的想法,在適當的時候出什么技能等等。有了長時間的練習和思考,才能成長為一個不坑隊友的優秀玩家。而且將時間用在了自己的喜歡的事物上,不論是什么領域范疇,都會覺得十分開心和滿足。
但同時也是由于御宅族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其他方面的事情他們并不會太在意或知道,再加上自己的喜好又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所以顯的御宅族們與周圍人很難溝通。
很明顯的當我跟我的死宅朋友們聊天,談起最近熱播的電影電視劇或者爆紅的明星,他們一般都會沉默不語,一方面是因為并不知道我們說的是什么,另一方面他們也并不感興趣。又或者如果你問他們星座是什么,他們可能會一臉茫然的蹦出幾個名詞,但如果你換個問法,【圣斗士星矢】里的黃金十二宮是什么,他們能馬上對答如流。所以當我死宅朋友跟我說他是天馬座的時候我也是一臉茫然。
同樣的御宅族們對于外表也不太在意,衣服能穿就行,有時也可能是衣服上帶有喜歡的動漫游戲元素的圖標文字,頭發并不講究造型。開篇提到的那件DNF玩家事情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時出現了不少段子:我旁邊來了個油頭西裝男,當他把蘭博基尼的鑰匙扔在桌上時,我覺得我可能玩不起DNF了!
實際上最早出現的對熱衷動漫和同人動漫群體的稱呼,常用的“ビョーキ”(即日語病気的諧音)和“二次コン”(二次コンプレックス的縮寫,complex,劣等感)這種聽起來并不是很善意的詞匯,而后社會評論家中森明夫在自己連載的【御宅的研究】中,提出帶著點諷刺的御宅一詞來形容這類群體。
恰巧的是當時出現了兩件社會安全事件,一件發生在北海道原野,一名腳上有傷的男子因被一塊墜落的鐵臂阿童木模型砸中而不幸身亡。另外一件是更加嚴重的發生在一周后所謂"宮崎勤事件",這件發生在東京,崎玉等地的連環幼女殺人事件震驚社會。因為當搜查罪犯房間時,發現了大量的幼女蘿莉的漫畫游戲,所以各大媒體均用御宅來指稱疑犯宮崎勤,這也直接導致御宅一詞帶有更加貶義和負面的意思,直到現在人們對御宅族的認知,往往也是帶有不好的感覺,這也讓不少御宅族們并不想直接承認自己是“OTAKU”。
后來隨著時間和文化的推進,御宅族的定義開始慢慢擴大,兼容了其它的熱衷某種文化的人,例如“軍事宅”,“攝影宅”,“電車宅”等。我覺得美劇【生活大爆炸】里的謝耳朵,就是帶有一些明顯的二次元御宅特點的角色。他是個物理學天才,因為超常的智商而顯得與眾不同。他十分精明又吹毛求疵,在生活中一定要按規律行事,缺乏對幽默、諷刺的理解,習慣于顯擺他超常的智商(其他角色時不時會覺得這讓人很不爽),對美國漫畫和電影中的超級英雄們極其的崇拜,并且完全沒有幽默感,對社交感興趣但完全不在行,所以他承包了這部劇的大部分笑點。
宅也可以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態度
最后再來探討下開篇那個街頭采訪。
也許那位受訪者曾經接觸到過她所形容的人恰巧是個玩DNF的,也許她正是受到了騷擾才造成了這種印象,以點概面是這位受訪者犯了狹隘思維的錯誤,但是宅文化一族們不是應該為自己正名而努力么?
細數下現在也有不少明星喜歡玩游戲,像一不小心上了央視新聞的電競選手周杰倫,新聞里周董帶著口罩的畫面一閃而過,還是讓眼尖的網友認出并表示“這個寫歌的竟然靠打游戲上央視新聞?!绷硗庖晃痪褪橇挚〗埽瑩f在今年春晚上臺前還在打游戲,也曾因為新加坡的家用網絡癱瘓而忍不住跑去網吧打游戲,有人說這是一個被唱歌耽誤的電競選手。其實這些人玩得了游戲又唱得了歌,愛好工作都不耽誤,形象干凈又惹人喜歡。
當然,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每個人都會有喜歡的和完全不喜歡的,擅長與不擅長的,這與御宅族們的喜好特點并沒什么不同,如果大家都抱著互相尊重的心態,我想很多矛盾和誤解都是可以化除的。
所以,宅文化一族們,我們應該宅的起,也應該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