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越來越受到青睞,成為大勢所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對金融服務大眾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農村金融作為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借助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不斷推動自身改革和發展,已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互聯網金融也逐漸向農村金融方面滲透。本文通過研究互聯網影響下農村金融轉型的原因,并基于農村金融的特點,提出了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策略,以此更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互聯網金融農村金融轉型發展策略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指互聯網企業與傳統的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等服務,這一新興領域體現了傳統的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農村金融就是一切與農村的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有關的金融業態,屬于傳統金融范疇。不同于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范圍廣和產品多樣化的特點。日前,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有限公司、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和合作備忘錄,共同探尋雙方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強強聯合和優勢互補。這一戰略合作是一個重大標志性事件,必將推動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進入到一個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時代。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村金融順應形勢、進行轉型必是大勢所趨。
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轉型原因分析
通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中國經濟得以從以“高增長、高出口、高投資、高能耗與高污染”為特征的“舊常態”進入到了“三期增長”的新常態。由于“舊常態”時期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較為強烈,以致于這種影響現今還未消失,因此在“三期增長”的狀態下,我國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改革轉型、創新提質和發展戰略等方面都受到來自各方的挑戰。
一是經濟增速放緩。前些年,受經濟高速增長的影響,我國金融市場也愈加繁榮和活躍。但是自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大,對傳統的金融機構的經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在宏觀經濟的影響下,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經營明顯大不如前。如果繼續沿著原來的模式經營,那么其發展必然會停滯不前。只有通過不斷創新、不斷改革,積極探索合適的經營模式,才能改變當前局面。
二是競爭日趨激烈。近些年來,各種形式的農村金融組織以及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上越發活躍,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下沉,加劇了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除此之外,借助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面臨金融產品、服務、經營區域、網點開設以及各種資源的爭奪中,農村金融機構優勢不足、實力較弱,因此必須充分了解客戶需求,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三是農村金融需求日趨多樣化。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以及農村客戶和產業結構的變化,農村金融的需求也發生變化,不斷朝著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農村地區對于投資理財、金融結算、網上銀行、電子銀行等專業需求也逐漸增加。農村金融機構如果不能在經營模式和產品服務上進行創新,不斷拓展新型業務,必將會失去大量客戶和市場。
四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后,一方面金融機構的存貸利差縮小造成金融機構的經營利潤減少;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會對金融監管產生影響并且加劇利率的波動,這將使金融機構面臨更大的利率風險、承擔更多的責任。因此,農村金融機構必須通過創新轉型、開發產品和服務、調整發展戰略來面對風險。
三、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1.農村金融機構缺乏
包括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在內的金融機構都未能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并且服務基本局限于部分與農業相關的項目和企業,開設的經營網點和配套的基本設施都難以適應市場日益變化的要求,由此使得市場活躍度不高、參與者積極性較低。農民由于知識水平有限,產品意識和法律觀念淡薄,再加上民間借貸服務管理混亂,使得他們在進行民間借貸時容易對自身利益造成損害。
2.服務單一,缺乏創新產品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業務種類較少,經營形式單一,在經營管理上默守陳規,限制了其打破原有模式的束縛開創更為合理的經營模式。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下,雖然農村金融機構積極調整發展戰略,不斷研發各種形式的創新型金融產品,但是無奈其創新能力存在明顯不足,創新業務占比較小,難以使客戶滿意。由于農村經濟發展受限,農村金融機構的工資待遇、工作環境以及職業前景與大城市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很難吸收到一批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來對金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雖然國家在三農問題上越來越重視,大力建設新農村。但是在現代金融發展上,政府僅僅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這種支持不包含農戶企業與民間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支農惠農的作用。此外,政府對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長期支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間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導致農村金融的資金在三農建設方面的利用率不高。
四、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策略
1.科學定位,扁平化管理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數據和云計算對客戶的準確定位和精準營銷,比如余額寶通過其科學的客戶定位使其規模達到數千億元。對此,農村金融機構想要不斷發展首先應主動進行市場調查,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將客戶群體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如農民、農村小微企業、農村個體工商戶等等,選擇適合的客戶群體,重新定位,打造全新的服務體系,以期取得長久發展。其次,要根據客戶和業務流程特點合理設置管理級次,實行扁平化管理,減少冗長多余的管理層級和審批環節,提高服務效率,贏得客戶的支持和信賴,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
2.創新金融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水平
農村金融機構應改變長久以來以產品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敏銳察覺客戶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提供以客戶為中心的周到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展現金融機構高效優質的服務水平,促進金融機構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首先,應提升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態度,對他們進行系統優質的培訓,使其服務理念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其次,不斷完善各經營網點的操作系統,使其操作起來更方便、更快捷、更智能,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改變金融機構的經營形象,除此之外,還可以加深客戶對智能化金融服務的認識,提升客戶體驗度;最后,加強與電商等互聯網企業的合作,積極開發適合客戶群體需求的APP應用和移動客戶端,并充分運用微博論壇、電子郵件等網絡平臺進行營銷,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實現共同發展。
3.加強政府政策的扶持和監管力度
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不能只依靠單方面力量,而應將多方力量綜合起來加以運用,共同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就政府來看,應加大財政和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對金融發展和稅收政策進行改革,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政策。提供惠農支農的信貸業務,支持“三農”融資以及銀擔合作機制,不斷推動農村地區的金融業的現代化發展。在金融機構監管上,也要健全農村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制,不斷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明確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有效規避金融風險,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
4.創建個性金融發展模式
農村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特點和不足之處,我們只有對農村地區的現狀進行全面透徹地分析,才能更好地將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金融相融合,不斷創造新的金融產品,不斷完善金融服務。對于互聯網金融與農村金融融合發展方案的制定,首先應該普及互聯網,促進農村客戶群體正確使用網絡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參與到投融資以及儲蓄活動之中,同時引導人們正確管理資金,加強風險防范意識,防止上當受騙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其次,相關部門人員應該向農村客戶講解有關金融知識,指導其進行合理的金融活動,以此增加資本和保證財富的安全穩定。最后,政府和村鎮地區的領導可在經得廣大人民的許可后,針對不同家庭的情況制定合理的資本管理方案,還可結合本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進行合法資本融通,帶領村民共同富裕,提高本地區金融發展水平,拓展金融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巴曙松,諶鵬.互動與融合: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競爭新格局[J].中國農村金融,2012(24).
[2]翁文東.互聯網金融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06).
[3]楊貴倉,董學力,衛強.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金融轉型發展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
[4]蔣國鋒.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農村金融發展策略[J].時代金融,2016(29).
[5]陳騏.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策略[J].農業經濟,2016(12).
[6]劉志平.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的啟示[J].中國金融,2015(03).
[7]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