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鋒
【摘 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智能電網結構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項目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技術應用和運行過程中,由于其能有效優化和提升供電過程的穩定性以及兼容性,值得大面積推廣。論文對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構成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針對技術模型和發展趨勢展開了討論,旨在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加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ructure of smart grid in China has shown a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secondary power protection project of smart gri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as it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process and compatibility, it is worth a large area to promote. In this paper, the secondary relay protection of smart grid is analyzed, and the technical model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discussed.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searchers with more valuable suggestions.
【關鍵詞】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穩定控制系統;技術;趨勢
【Keywords】 smart grid; secondary relay protection;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technology; trend
【中圖分類號】TM7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6-0162-02
1 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構成分析
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結構具有極大的項目優勢,相較于傳統的電網系統結構,智能電網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及效率都更高,且系統結構的組成參數以及基本元件更加系統化,不僅符合電網規范,也能有效實現智能服務提醒。在智能電網保護系統中,相關組成結構能在實現電能有效管理和輸送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信息和數據的傳遞效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通信技術對系統的具體運行情況展開動態化處理和綜合性分析,確保管理效果和控制措施符合標準。
2 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穩定控制系統的技術分析
在技術分析和應用路徑判定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確保應用模型的穩定性,也為管理體系的全面升級提供保障[1]。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系統,能在提高供電服務品質的基礎上,為項目升級奠定堅實基礎,也能使得用戶在享受基本電能服務的同時,獲取更加有效的系統化信息,確保處理機制和管控措施之間的穩定性發展,也為項目整體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只有從根本上提高管理系統的穩定性,才能為整個系統升級以及優化處理提供便利,并進一步獲得增值性和智能化的服務體驗。
第一,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穩定控制系統的廣域保護技術。主要是指技術結構將子域作為基本的分析單位,結合參數體系和管理機制,建構系統化的處理機制和控制措施,并且能對子域內相關信息和繼電保護數據展開深度分析和集中調研,確保采集的有效性,也能對整個系統數據管控模型的綜合性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另外,在對技術模型的域內和域外展開綜合性評定的過程中,也要分析數據參數的穩定性和系統性,確保技術結構和應用體系的完整程度。廣域保護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最大的優勢在于其能有效踐行系統化的自動化控制模型,在升級數據分析能力的基礎上,也能保證操作流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為項目升級提供支撐,也為智能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升級提供保障,實現整體技術結構和組織架構的有效銜接。除此之外,廣域繼電保護技術能更加快捷地實施保護動作,確保電網保護和技術保護之間建立更加默契的配合,從根本上提高繼電保護的實際效率。由于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自適應判斷能力,因此也能借助技術模型對電網進行系統化的診斷。另外,在實際操作機制建立后,要對建設智能電網系統展開深度整合,除了要對技術和管理項目進行統籌優化外,也要保證智能服務體系應用模型的穩定性,確保管理機制和控制措施的完整性,為項目升級提供便利。
第二,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穩定控制系統的重構保護技術。在實際技術結構應用和擴展的過程中,借助相關參數體系和管理要求,要積極踐行更加完整的在線配置以及重組模型,確保電網結構和技術要求之間的匹配效果符合預期。在系統中應用保護重構技術的過程中,技術人員能夠對繼電保護系統的具體操作元件展開針對性地管理和實時監測,在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后,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診斷,從而建立健全對應的處理機制和控制措施,確保隱性問題以及故障都能得到有效地甄別和處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體技術結構和模型的穩定性。另外,在技術結構應用后,能及時發現失靈故障,通過調整相關參數的數據組成模型,自動進行替代,從而保證繼電保護系統運行的完整性和實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自愈功能是保護重構技術的核心優勢,其能在提高整體效率的基礎上,維護項目運行質量,從根本上規避了二次繼電保護故障問題[2]。
3 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穩定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在技術結構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穩定性實現了管理系統的綜合性優化,也為管理體系的完整性提供了便利。在不同技術結構升級的同時,廣域保護、數字化結構、自動化結構等都能在提高檢測水平的同時,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保障。不僅能提高穩定控制系統的實效性,也能在擴展保護范圍的基礎上,優化信息采集效率。
例如,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的設計結構中,保護裝置采樣和跳閘滿足的相關要求,并且結合實際情況,確保保護裝置符合標準進行有效建模,完善其自身的自描述功能。在實際理念中,要將站控層設備和通信保護裝置相連,支持通過的裝置,形成跳合閘信息傳遞保護裝置。并且為保證相關功能的有效性,投退和出口壓板宜采用軟壓板保護雙重化配置結構。按照標準化保護功能展開保護行為,真正提高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效果。
3.1 數字化發展
數字化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優化,實現了整體技術模型的綜合性升級。在數字化技術發展進程中,要對測量項目進行統籌分析和綜合性處理。技術結構能通過數字接口和電子互感器進行有效地配合[3]。只有從根本上提高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融合程度,才能使得全部的測量數值逐漸走向數字化。另外,未來幾年信息化傳輸將全部依托光纖網絡,不僅具備速度快的特征,且傳輸質量和數據完整性也更高,保證傳輸操作的系統化升級。信息傳輸數字化將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繼電保護技術數字化發展的基礎。
3.2 網絡化發展
在技術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要從網絡技術的便捷化進行統籌分析和綜合性管控,確保技術結構和運行機制符合標準。在網絡化技術發展的進程中,要結合信息傳遞模型和信息共享模型,集中升級管控措施的穩定性,并且積極踐行和落實更加有效的管理機制。由于二次繼電保護項目十分重要,技術人員在實際操作時,要將重要的信息通過網絡技術進行有效地傳遞和分析,在提高其準確性的同時,保證整體系統的實效性和時效性符合標準[4]。例如,在變電站網絡化變革項目開展后,要促進繼電保護信息的網絡化,但由于設備間的網絡聯系更加密切,產生的信息關聯問題也更多,這就需要技術人員結合實際問題進行統籌處理,確保控制系統的應用模型。
3.3 自動化發展
在技術模型建立和應用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提高技術的實效性,建立健全網絡技術模型和管控體系,為提升整體電網運行效率奠定堅實基礎。在未來幾年,智能電網二次繼電保護技術將實現全面自動化,并對保護線路系統進行優化控制,在升級保護性能的同時,為其實時性和管控機制提供支撐。只有從智能電網保護效果和應用準確性價值出發,才能為項目升級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不僅要提高保護協同性,也要對智能電網的繼電保護系統展開深度處理,落實自動化控制體系,為整體技術升級提供保障[5]。
4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速度在不斷提高,二次繼電保護穩定控制系統的升級和更新也在不斷推進,積極應用智能管理技術,能在優化研發效果和應用體系完整性的同時,確保實踐效果得以全面升級,同時也為電網運行的穩定性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保會,郝治國,Zhiqian BO等.智能電網繼電保護研究的進展(二)——保護配合方式的發展[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5,30(02):1-4.
【2】郭敏,喬欣.二次繼電保護裝置在智能變電站的應用設計[J].電子制作,2015,55(02):15-15.
【3】秦紅霞,武芳瑛,彭世寬,等.智能電網二次設備運維新技術研討[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5,43(22):35-40.
【4】孫宏剛.探討二次繼電保護裝置在智能變電站應用[J].低碳世界,2015,22(30):79-80.
【5】戎俊康.淺析智能變電站建設對繼電保護工作的新要求[J].中國電力教育,2015,24(3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