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長敏
筆者通過對我國農業產品貨物傳輸的現狀進行調查后,對所得數據分析,得出我國農業產品貨物傳遞量大,并且,在該項上的資金需求過高,運輸設備損耗大,二次升值力度不足,傳輸基礎設施完善度不足的問題。我國該行業規模小,很少有高級人才在該領域任職。筆者對發達國家該行業信息進行收集,并和我國此行業現狀相結合得出發展導向,并對其存有的紕漏給予彌補性建議,希望能夠加快該行業優化速度。
農業產品貨物流通分析
前言:對農產品進行貨物流通是為了將價值從農產品物理性轉移至購買者,在進行該經濟活動時,主要包括農產品采買、遞運、保存、再運輸、包裝、銷售等環節,通過該經濟過程,農作物價值實現擴張翻倍。目前,在該領域內,研究人員對農產品貨物流通的研究角度多為宏觀層面,而且對定量分析的系統度不夠。本文參考國內外該行業現狀,對該行業存有的紕漏進行分析,給予促進該行業健康性優化速度。
一、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
中央當局對農業極為重視,施行的惠農政策也使我國農業進步勢頭迅猛。農業所得產品一部分農民自用,一部分要向外流通。農業物流需求度很大。但是,在我國,該行業不夠發達,與其他國家相比,該領域在我國存在傳輸主體量少,行業層次低,缺乏規模性等問題。以下為我國典型的農業物流模式。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現有問題
1.成本過高
由于在該物流領域,公路運輸為其主要路徑,鐵路貨運不發達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優化,這使得該領域物流只能采用單一路徑進行使成本過高。其次,在該工作進行中,所涉及的環節過多使貨物被多次轉移,使成本增高。
提及貨物流通的本金,宏觀的統計結果可以給我們清晰的答案,對普通調查數據分析可得,在我國GDP組成中,物流資金占其百分之十八,對該行業發展度高的國家來說,該領域資金僅占國家GDP的百分之九。若以這些國家為標準,我國已經超出很多。對此,在我國存有爭議。我國相關學者對此進行情況采集,根據其分析結果得出,在發展的這二十多年中,我國的產業構成狀況與美國其實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構成狀況相似。因此,如果采用相同產業標準衡量,我國該領域的成本比重只比美國高出百分之四而不是百分之九。
2.損耗大
農業領域物流對產品的損耗較大,平均的產品損耗率使百分之三十,對果蔬等鮮活度要求高的產品的損耗率為百分之三十五,與美國相比,該領域的損耗率高出百分之二十八。引發該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該領域的物流中,貨物傳輸設備多缺乏專業性,分散化運輸改革推擠速度慢,集裝設備陳舊化,缺乏標準化管理。其次是冷鏈缺乏。我國農業領域物流缺乏冷鏈對接環節,對冷鮮產品的運輸能力不足。在對貨物進行冷藏運輸角度來說,我國同美國等國家的差距大。例如,我國人均的冷藏容量是0.056立方米,美國為0.2立方米,法國為1.4立方米。由于我國農業產品冷運輸效率低,所以,使其對運輸對象的消耗率增大。最后是因為該過程中所經環節過多,貨物轉移次數較多,導致產品質量損耗。
3.增值力低
我國的農產品產量和最終對其進行加工所得產量的比值為等比,水果比值為一比二而美國的比例分別為一比三和一比四。我國對農業產品進行深度加工的技術落后,產品層次低,包裝化程度不高,并且,深加工能力弱導致農業產品初級化嚴重。這些原因導致農產品增值化程度低。
三、我國對農業物流對策
1.減低成本
在農業物流發展中,我國要優化鐵路運輸力,構建公路鐵路協同運輸的農產品物流新模式。公路的覆蓋范圍決定了采用該運輸路徑的高成本性,而鐵路是該漏洞得以彌補。在構建公鐵協同運輸結構中,要注重其時效性。應當降低運輸本金,壓縮中轉環節,在發展新模式下采用農超對接的方法,使集中化程度提升。
2.降低損耗
對裝卸裝備要進行優化,使其機械化程度增加。例如,可以將渦輪式輸送機、該載荷量提升機等設備進行農產品裝卸。其次,還可以提升運輸裝備專業化程度,例如,可以將敞開式運輸裝備升級為封閉集中式,并且在運輸中加入冷藏車進行運輸。最后,可以將儲存化解專業化。按照產品需求完善倉庫多樣性,建立特種倉庫、可移動倉庫等。
3.提升增值能力
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的深化程度,使農產品的深化性增加,提升整體農產品傳輸水平。
四、我國農業物流發展趨勢
1.園區主導
該模式與傳統物流有所區別,告別單一化,采用將交易、休閑等多方元素進行綜合,實現業態多元化,在該園區內,包含多個其他產業。該區域具有生產及城市職能,將二者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的產業模式。
2.電子化
農業物流電子化是該行業傾向的一個方向,在該行業中,開通具有電子性的第三方平臺,該平臺不作為交易方,靠交易傭金的收取和宣傳費用的收取進行收益,在相關費用收取后,為客戶提供相關專業化服務。在農業物流方面,通過該平臺可以進行貨物匹配送達,交易資金在第三方保存,使交易風險降低。該模式在我國已經進行推廣。
結語:提升農業物流質量能夠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提升農產品的流通速度可以使提升對城鄉居民的保障。但在我國,該行業不夠發達,與其他國家相比,存在傳輸主體量少,行業層次低,缺乏規模性等問題。應當降低運輸本金,壓縮中轉環節,在發展新模式下采用農超對接的方法,使集中化程度提升。只有解決好以上問題,把控好其發展趨勢,才能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世界性優勢。
參考文獻:
[1]施先亮.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5,07:25-29.
[2]侯秀英,李正紅,劉娜翠,卓偉謙.福建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39-43.
[3]王婉晴,張馨,付雪芳.大連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4,16:28-29.
[4]馬小雅.“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06: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