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濤
通脹預期是指人們已經估計到通貨膨脹要來,預先打算做好準備要避免通脹給自己造成損害,然而防范通脹的措施本身就會造成資產價格的上升,即對通脹的預期本身就會加快通脹的到來。
通脹預期利弊通脹預期管理
一、可能誘發通貨膨脹預期的三個因素
2009年二季度以來,由于房價的暴漲,由于資源性產品的不斷漲價,由于股市樓市的大幅度上揚,許多專家和民眾預感到2010年要出現通貨膨脹預期的局面。現在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苗頭,2010年能否出現通貨膨脹預期的風險,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予以分析:
刺激經濟復蘇中投資過旺,銀行大量放貸,刺激了物價上漲。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中國經濟復蘇,2008年中央財政拿出4萬億元的投資,各地方政府拿出18萬億元與之相配套,加大投入,拉動消費,以項目求發展,應該說目前經濟企穩回升,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投資,刺激增長帶來的正面效應,應該說對全年GDP增長“保八”功不可沒。
但是事物總是利弊兼備,22萬億巨資投到下面以后,由于結構性調整沒有到位,體制性障礙尚存,所以產生了不少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問題。銀行1至10月份放貸總量達到8.6萬億元,到年末可以提高到10萬億元以上,這是建國以來發貸量最高的年份。銀行的大量資金投入市場,刺激了經濟,也加大了市場上的貨幣投入。從前三季度看,目前的貨幣政策甚至過于寬松。2009年9月末,M2余額同比增長29.31%,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個百分點;M0余額為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5.96%。這都是貨幣投放量過高,資金流動性過剩的一種表現。
當前由于國內外對人民幣升值的通貨膨脹預期較高,國際上的過剩資金和流動資本紛紛看好人民幣升值這個投資增值的通貨膨脹預期,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熱錢涌入規模達到21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相當于1.5萬億元左右。這樣大規模的熱錢涌入中國市場,加重了中國貨幣的流動性過剩,這些熱錢在中國首選進入房市和股市,催生了中國“兩市”的大幅度上揚,也積累了兩市的泡沫風險。這也是通貨膨脹預期的又一個誘因。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的資源性產品進入了新一輪的漲價期。例如成品油價上漲每噸提高了480元。水價上漲哈爾濱每噸提高了0.6元,價格漲到2.4元/噸,北京每噸水提高了0.9元,現在全國各個省區、各大城市水價紛紛上揚。天然氣、煤氣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度上揚。最近非居民用電每度提高了2.8分,居民用電提出了階梯型漲價的辦法。煤水電氣這四大資源性產品,均屬于國計民生的必須品,也屬于上游產業的產品。隨著近幾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社會生產到人民生活對四種資源性產品的依賴型越來越強。資源性產品漲價推動中游、下游產品漲價,這樣就必然加大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民眾的生活成本。所以資源性產品漲價容易催生新一輪的通貨膨脹,群眾對此多有議論,壓力很大。
二、對通貨膨脹預期的利弊分析
通貨膨脹預期特別是低通貨膨脹,對于中國人口眾多、生產力水平低這樣的基本國情來看,有適度的低通脹是必要的,也是有益處的。
通貨膨脹預期正面效應:適度的通脹預期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通過拉動物價激活消費和投資,對經濟的企穩回升起到了固本強基的作用。適度的通貨膨脹還可以減少企業的庫存,盤活企業的流動資金,激活市場銷售,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使資源型產業增收,農產品漲價會使農民增收,對經濟發展和民生的穩定也是有益的。
通貨膨脹預期的弊端。一是通貨膨脹之后,特別是上游產品的漲價,導致中下游企業成本增高,利潤變薄,收益減少,由于企業經營狀況不好,也帶來了稅基萎縮,使財政收入增加了困難。二是通貨膨脹之后,增加了民眾的生活成本,比如煤水電氣這些民眾生活必備品的漲價過多,使家庭的生活成本突增,從而影響民眾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三是通貨膨脹容易催生泡沫經濟,加大風險,使民眾產生恐慌心理,影響社會穩定。特別是樓市、股市的價格飛揚,熱錢的涌入,容易制造虛假繁榮,釀就泡沫經濟,引發新一輪的經濟和金融危機。
三、加強通貨膨脹預期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通貨膨脹與經濟周期存在密切聯系,因此,通貨膨脹預期也就成為與經濟復蘇相伴隨的一種現象,而通貨膨脹預期也是引發實際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人們普遍存在通貨膨脹預期,消費者就愿意用較高的價格購買產品和服務,因為他們擔心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勞動者則要求給他們增加工資,因為通貨膨脹會導致他們實際收入的減少;廠商當然也會充分利用這一點,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產品,并且不會拒絕工人提高工資的要求,因為這樣做并不會減少他們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潛在產出不會發生變化,但實際物價水平則會上升。通貨膨脹預期會引發物價水平上升的實質,是通貨膨脹預期刺激了社會總需求,而總需求的膨脹必然導致物價水平的上升。如果實際物價水平由于通貨膨脹預期而上升,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增強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由此就會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導致通貨膨脹預期的自我強化和自我實現。
如果通貨膨脹是在實體經濟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由于通貨膨脹預期或者由于錯誤的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過剩而引發的,就會導致經濟出現“滯漲”。顯然,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也是避免通貨膨脹的重要內容。
四、對策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的關鍵是,及時轉換經濟政策和掌握好政策的力度,避免經濟出現過熱。除此之外,適時轉換宏觀調控的目標,表明政府控制通貨膨脹的決心,增強經濟政策的透明度,引導公眾對經濟政策和通貨膨脹形勢作出合理判斷,就可以阻斷通貨膨脹預期自我強化和自我實現的機制,從而避免由通貨膨脹預期引發的實際通貨膨脹。
在當前的宏觀調控中,我國既不應過分強調貨幣供應量目標,也不應過分追求低通脹率目標,而應當追求“組合式目標”。只有這樣,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才有可能真正發展起來,這也是調節收入分配結構,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有效辦法,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楊蕾.一類非線性理性預期模型中的不同資產結構[D].西南財經大學,2009.
[2]郝笛.理性預期模型中的幾個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
[3]夏冬晴.隨機擾動的經濟系統動態分析[D].中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