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蒙
本文主要研究民間金融產生的制度性因素,以及如何在制度性因素方面規范化、健康化發展民間金融的問題。民間金融產生的制度性因素分別有我國經濟形式轉變、金融制度的改革落后于經濟發展的速度、法律地位模糊以及監管制度缺失等四方面。
民間金融制度性因素規范化建議
一、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現狀
民間金融,是游離于法律條文明確規定的金融系統和銀行信貸組織以外的由于自身需求而自發形成的為民間企業發展提供幫助的金融活動。
正規金融組織機構經營過程中存在著大量觸及不到的地方,使民間實際融資需求無法滿足,這為民間融資機構提供了發展的機會。顯然民間金融的發展歷史更為久遠,現在民間金融的規模越來越大,發展趨勢也越來越好,毋庸置疑,民間金融有著非常光明的發展前景。但是因為民間金融一直沒有納入到正規金融體系內,沒有一個平臺能夠準確的統計民間金融的具體規模。
全國的民間借貸的總規模上來看,截止2014年年末,我國民間金融市場規模總額的已超越5萬億元,這是歷史新高的數據。其中民間個體借貸市場活動的融資總規模已經超越3萬億元,占全部民間借貸市場的比例已經接近總規模的42%。在武漢市,非正規金融的規模保守估計至少有3000億元,占比武漢市2014年度銀行信貸總額的將近三分之一。根據武漢市金融辦的數據資料顯示,2012年武漢市不同性質和不同規模的民間金融機構在400多家,但是在2014年,機構數量快要達到600家。其中武漢市一家p2p網貸公司發展勢頭異常迅猛,該平臺在2014年交易總額達到驚人的5.5億元,解決了大約300家武漢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困難的問題。由此可見,民間金融未來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發展趨勢同樣被業內專業人士看好。
二、民間金融產生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在民間經濟發展中,特別是鄉村小企業的發展,融資困難是首要制約它們發展的重要因素。民營經濟和中小微型企業很難從正規金融得到資金的供給,特別是個體工商戶和家庭小企業在剛起步或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很難從市場上獲得資金支持,這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間經濟的快速成長。民間金融便順應而生,發揮自身特點,彌補正規金融對民營經濟發展支持疲軟的缺點,幫助民營經濟不斷成長。
我國的金融制度主要是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而不斷的改革,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國金融制度改革是一個漫長漸變的更新過程,這一改變明顯遲延于經濟的進步,成為抑制經濟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我國傳統金融制度是以國有信用壟斷的形式為主,主要致力于為國有大型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政府對國有經濟支持政策的實施,必然會使當時金融體制內的金融組織及其機構進行規模擴張,同時形成了對金融資源的絕對壟斷權利,嚴格控制新的民間金融機構進入市場。政府通過對金融市場實行嚴格的準入控制制度,促進了國有商業銀行對金融服務的信用壟斷,完成了居民個人的儲蓄進入到國有銀行,用來發展國有大型企業。
由于這種金融制度的不合理,落后于市場經濟多元化轉型帶來的對融資服務的增長,所以這種直接地矛盾成為了民間金融產生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取得的成就令世人鼓舞,然而正規金融供給不足的缺點被無限放大,民間金融在這種條件下成長起來,為促進了中小微型企業和以家庭為主的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整個金融體系注入新的活力,為我國金融體系全方位的改革和制度創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國最初的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通過改革開放促使經濟體制逐步由計劃經濟轉移到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的形式。主要表現在經濟體制內的國有大型主導經濟保持一貫穩定增長的同時,大量的非國有經濟也在自由市場環境下不斷飛速成長。整個市場非國有經濟迅猛增長,其中民營經濟異軍突起,迅猛發展,打破了公有制經濟為主導的發展思路,改變了國有經濟一家獨大的局面。其它多種經濟形式的成長發展,促進了我國多元化經濟形式的出現。
三、促進民間金融規范化發展的建議
由于民間金融自身的特殊性,在我國現有金融體系下沒有具體關于民間金融的相關制度,而且相關法律規定更是缺乏,為了更好地促進民間金融規范化發展,需要不斷完善民間金融的相關配套制度和機制。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在2014年十一月,人民銀行通過會議研究決定于2015年一月份推出創新的存款保險制度,這表明我國金融體系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于民間金融機構來說,由于沒有國家信用為其提供擔保,資金規模也很小,業務范圍相對集中,承擔外部風險的能力較低,如果吸收社會上的閑置資金,就要求和正規金融機構一樣建立保障存款人權益的存款保險制度,否則,民間金融機構很難有任何業務。同時,民間金融機構如果在日常經營過程發生嚴重的“擠兌”現象,這對于機構將是致命性的打擊,不僅會影響民間金融機構的正常運行,還會降低整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速度。
降低市場準入條件。由金融行業高風險的特點所決定,對于進入民間金融市場領域的資本必須采取審慎監管的市場準入原則,妥善處理好新進入機構與原有機構的正常競爭以及相關合作的問題,確保金融業的整體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要盟.論中國民間金融的誘致性制度變遷[J].特區經濟,2011(01):89-90.
[2]趙鑫.我國金融抑制背景下的民間金融發展[J].發展研究,2012(11):73-75.
[3]鄧路,謝志華,李思飛.民間金融、制度環境與地區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2014,03:31-4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