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瑩
汽車工業的發展會帶動許多其他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從上游產業看有鋼鐵、化工等行業,下游產業有汽車服務業,再如電子、能源、橡膠等行業都會受到汽車產業的連動影響。所以汽車金融的發展在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會帶動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連動的產業鏈發展必將大大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汽車金融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意義。
汽車金融發展問題對策
一、我國汽車金融業的現狀
不完善的信用體系和保障體系使汽車金融業發展緩慢完善的信用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是汽車金融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而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初期,社會信用體系和保障體系還不完善,放貸者無法準確完整地掌握貸款者的完整信息,所以這就增加了放貸者的放貸風險,而放貸者為了減小自己收不回貸款的風險,就會嚴格控制放貸數量,從而抑制了汽車消費信貸規模的擴大。從2004年起,外國資本紛紛登陸中國,開始開設汽車金融公司以最大化自己的產業收益。
再看中國自主的汽車金融發展,大多數企業是與銀行合作提供汽車消費信貸,很少有自己建立汽車金融公司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龐大集團的“冀東模式”了,它的實質是汽車經銷商為消費者提供擔保向銀行貸款買車,雖然“龐大”這種汽車信貸模式經過十年的發展成果顯著,但其目前還沒有建立金融公司的打算。中國汽車金融業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摸索過程才能發展成熟。
二、我國汽車金融業的發展問題
(一)個人信用體系欠缺
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能為汽車金融的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機制。目前個人信用體系在中國還沒有建立起來,客戶資信信息難以取得。汽車金融機構對汽車消費信貸申請者的信用評價主要依據其家庭財產和經濟收入狀況,然而申請者提供的資信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又難以得到核查和證實。由于缺乏一個完整、系統和合理的個人信用體系可資利用,導致信用評估成本過高、信貸門檻過高、信貸手續煩瑣,制約著汽車金融服務的健康發展。
(二)風險控制措施不嚴
截止2004年底,中國汽車消費貸款余額約1800億元,其中不良貸款達945億元,不良貸款率超過50%。這一現象固然有個人信用制度欠缺導致汽車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加大的客觀原因,但更為關鍵的是以商業銀行為主的汽車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措施不嚴。汽車消費信貸的壞賬問題主要源于“騙貸”。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汽車貸款之所以成為壞賬,其主要原因是沒有建立或實施有效的授信審批、崗位責任、檢查監督制度,使得從業人員有機會里應外合,從而順暢地騙取車貸。
(三)法律政策環境欠佳
雖然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政策文件為汽車金融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但是其縝密性和完備性不足。以《擔保法》為例,一是對一些保障金融債權密切相關的擔保方式沒有給予法律認可;二是《擔保法》的相關規定也造成汽車信貸的擔保抵押適用范圍有限,可操作性不強。再以《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為例,汽車金融公司受到資金來源、貸款利率、業務范圍和地域范圍等多方面的限制,無法充分發揮其專業化優勢。
(四)汽車金融人才缺乏,電子網絡亟待發展
目前中國汽車金融服務的從業人員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具備良好的金融服務營銷知識但缺乏汽車專業技術知識;二是熟悉汽車專業技術知識,卻不懂汽車金融服務營銷。中國缺乏復合型的汽車金融服務專業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汽車金融的快速發展。而且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汽車金融的網絡化已經很普遍。利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開展網上選購、支付、咨詢、理財等業務,可以實現汽車金融產業鏈信息化,進而提高汽車金融企業的運作效率和降低其運營成本。當前,中國對汽車金融電子網絡的建設還不夠重視,廣大的汽車消費信貸者還無法享受到汽車金融電子網絡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三、中國汽車金融行業發展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
汽車金融是否發展能較快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用體系是否完善,由于貸款者和提供貸款者間信息不對稱,就可能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而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國家可以為每個人建立一份資信檔案,其中記錄了該人所有的信用記錄;然后有專門的信用評估機構為每位居民的信用進行評估,以供提供貸款者參考。
(二)強化經銷商貸款業務,增加融資方式
支持優秀經銷商增加周轉車輛、庫存配件、4S店建設、人員培訓、流動現金。既配合了汽車廠商,增強了經銷網絡的競爭力,同時也為經銷商更好地為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建立基礎。
(三)完善汽車金融的法律法規制度
我國汽車金融信貸規模小,市場開發不夠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個人征信為主的法律制度。現有《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雖然是我國對汽車金融進行規范與監管的主要依據,但卻缺乏對征信及擔保行為的詳細規制。而加快征信法律建設,為信用信息的搜集、保存、評估與服務等業務提供法律依據,將使汽車金融機構有效節約貸款成本,并將精力集中在風險控制上。《貸款通則》與《擔保法》則需在原有涉及消費信貸的條款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關消費信貸及車輛抵押登記等配套制度。
(四)落實汽車金融的監督管理工作,加強風險控制
建立與完善汽車金融的產業政策與法律法規之后,關鍵是以此為依據推進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將其付諸實施落到實處。考慮到汽車金融橫跨汽車產業和金融領域,涉及多家政府職能部門。因此,對其監督管理應由發改委牽頭,組織商務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與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參加,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就汽車金融諸如利率的市場調節等重大問題建立磋商與溝通機制及共享平臺。
參考文獻:
[1]譚興民,宋增基,楊天賦.中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0(11).
[2]程茂勇,趙紅.我國商業銀行利差影響因素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05).
[3]徐忠,沈艷,王小康,沈明高.市場結構與我國銀行業績效:假說與檢驗[J].經濟研究,2009(10).
[4]鄧超,代軍勛.銀行存貸款利差分析[J].金融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