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忠
緊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充分利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平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適度發展工業經濟,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而現如今,社會需求日益加強,市場銷量逐步擴大,生產無公害蔬菜也將成為農業的支柱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核心是無公害、健康的栽培技術。
無公害蔬菜田間生態條件菜種植管理品種的選擇增加收入
受國家政策影響,農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轉變,逐漸走向環保、高產、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青海省民和縣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多年的發展證明發展無公害大棚蔬菜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蔬菜種植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產業結構的調整既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又能夠促進就業。大量生產意味著農民必須盡快將蔬菜種植擴大規模、提高產量。這就對農民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熟練程度有了更高標準。
一、無公害蔬菜種植管理
1.什么事無公害蔬菜
所謂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品質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經有關部門認證并允許使用無公害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初加工的蔬菜。其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國家標準限制,而營養成分需達到相關標準要求。鑒于目前市場上蔬菜要么農藥殘留,要么是亞硝酸鹽超標,由于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加強,無公害蔬菜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
2.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緊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充分利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平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適度發展工業經濟,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而現如今,社會需求日益加強,市場銷量逐步擴大,生產無公害蔬菜也將成為農業的支柱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核心是無公害、健康的栽培技術。農民必須熟練掌握,并能夠很好的應用。而農民們生產蔬菜與過去相比也就需要具備更高的硬件與軟件條件。
3.無公害蔬菜場地環境
良好的場地環境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保證。要嚴格控制產地的水源、土壤、大氣等各方面是否受到污染。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應選擇遠離城鎮及污染區(周邊2000m內無污染源),距主干公路100m以上,大氣質量較好且相對穩定,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區。基地的大氣環境、農田灌溉用水、土壤質量等應符合國家規定的相應標準,并經常對基地開展環境監測與評價,確保該區域在生產過程中環境質量不下降,切斷初級污染源。因此,選擇無污染的蔬菜生產基地對無公害蔬菜生產至關重要。
4.無公害蔬菜生態環境
改善田間生態條件,創造利于蔬菜作物生長環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完善田間水利設施,健全排灌系統。二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使土壤具有團粒結構。種植地塊的土壤應土層深厚肥沃,結構性好,有機質含量達2-5%。三是健全田間道路網絡,便于機械化作業。 要建立農田輪作制度、利用農業設施來改善生態條件、清潔田園,改善生態條件、提倡不同科蔬菜間作套種。
二、無公害大棚種植管理
1.品種的選擇
蔬菜品種不同直接影響蔬菜產量的高低和品質的優劣,因此蔬菜抗病品種的選擇與無公害栽培有密切的關系。因此,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應選擇優良的抗病品種,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性和抗逆性強、豐產優質的新品種是減少農藥使用和降低農藥殘留污染的有效途徑,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首要任務。
2.光照
只要條件允許大棚應采用南北向,因因南北向大棚的透光量要比東西向高5-7%,且光照分布均勻,棚內白天溫度變化平緩。而且南北向延伸搭棚,可以均勻受光。
3.排水灌溉
棚四周挖深溝排水,棚內菜畦覆蓋地摸。若有管道微噴灌,要把管道放置在 地膜內灌溉。由于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的提倡,灌溉時建議使用噴灌、滴灌,反對大水漫灌,以保護土壤、節約水源。土壤含水量和天氣情況決定灌溉使其和灌水量。溫室栽培應推廣使用膜下滴灌方式,避免打水浸灌,以降低溫室內的濕度,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4.溫度
通風降溫、降濕視天氣而定。寒冷的天氣,宜中午通風,下午3點及時覆膜保溫。隨著棚內溫度上升。逐漸加大通風度,直至掉邊裙膜及全部薄膜,改用遮陽網。
5.綜合防治
由于大棚內特殊的生長環境,大棚內一年四季都有各種病蟲害的發生。要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培育出產出優質安全的蔬菜,必需科學、準確地使用農藥。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利用粘蟲板防治蚜蟲、利用頻振式誘蟲燈防治夜蛾類、選用低毒農藥防治病蟲害等。
三、公害蔬菜的銷售
民和縣的大棚蔬菜與中國其他地方相比,具有時空互補性。民和縣的大棚蔬菜比南方城市遲,比青海其他大棚蔬菜要早,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市場優勢。并且基于良好的交通運輸,為蔬菜外運提供了良好的運輸環境,并降低了運輸成本。可以說,民和縣不僅具有勞動力優勢、政府支持,還具有很好的地理條件,同時周邊擁有廣闊銷售市場。目前,無公害蔬菜已收到周邊地區的青睞,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保證產量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打開銷售市場。蔬菜質量安全達到國家標準,生產出真正無公害、無污染的蔬菜產品,從質量和數量上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從根本上擴展農業的發展前景。公害蔬菜將來還將面臨許多挑戰和機遇。還需要提高蔬菜生產安全意識,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科技為導向,開發新品種,進一步加大蔬菜基地的建設;完善蔬菜市場的檢測和管理服務體系,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要求來樹立自己的品牌,達到建立產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的資源高效配置的現代蔬菜產銷體系。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永梅.大棚蔬菜栽培技術問答[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周秀瑩.蔬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