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靜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目前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農業生產領域,它們推動著現代農業步入創新階段。本文通過對現代農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市場分析,從而得出“互聯網+”時代下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可能為農業電子商務、傳統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村信息服務以及農村新技術人才方面帶來的機遇。并在文章最后簡要分析了“互聯網+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阻礙及解決措施。
互聯網+現代農業新農民
一、引言
近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與它們與傳統農業的融合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應運而生。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在產業鏈中處于低端,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要想改變這一趨勢,就必須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潮流,積極加入到互聯網發展這趟高速列車上。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對各行各業的滲透,“互聯網+農業”將會使我國的農業產業升級迎來最好的時機。因此,將現代互聯網技術引入到傳統農業領域中,將成為一種新業態,新趨勢。
二、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市場分析
目前,安全、綠色、無公害的特色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尤其是對于城市里的老百姓來說,健康營養的農產品備受他們的青睞,在一些大城市中,安全食材的市場已經逐步的火熱化,而我們中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眾多,需求的市場也很大,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也極大的促進了農村寶貴的資源急需走向市場。其次,由于農村的信息較閉塞,很多好的農產品沒有銷售渠道,以致于滯銷的情況時有發生,在微博中也經常看到有求助買農產品的信息,基于這種背景,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將農村里那些健康無公害的農產品推廣到有需求的城市中,是打破信息障礙壁壘,順應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再次,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大量農村人涌入城市,給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這些人也把“家鄉”情結帶到了城市,隨著他們進入城市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這也就使得眾多的農村產品成為了他們需求品,對于他們的需求,雖然各種生態農產品專賣店也在逐步興起,但由于商圈的地域限制或專賣產品來源地單一的限制等,一些特產超市產品質量或特性往往不能得到他們對過去鄉村產品的認可,使得其市場需求根本得不到滿足。
三、“互聯網+”為農業帶來的機遇
1、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在農產品流通經營領域的探索越來越活躍,我國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已經初步建立。農業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隨著農村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先進的市場理念在農村也逐漸普及開來,這也對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的建立起了促進作用。并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使用門檻越來越低,互聯網得到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民也能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活動,這也是我國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發展較快的一個原因。
2、加速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互聯網+”現代農業正好符合我國當下的經濟發展背景,符合我國農業需要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因此農業信息化或將成為助力器和新動能,加速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近年來,我國多地區出現鮮活農產品滯銷,買貴賣難的現象,而互聯網大數據帶來的海量數據將為從源頭上解決這些難題提供途徑。我國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過去以生產為中心,轉變至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以銷定產倒逼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標準化、規模化。
3、全方位信息服務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常態,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在互聯網技術的協助下,農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業生產,準確的把握了天氣、土壤、水分、市場環境、市場需求等信息,更加有效的指導農業的育種、栽培、施肥、灌溉等生產過程,一方面實現了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促成了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率、農業資源利用率以及勞動生產率。”互聯網+農業“正逐漸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
4、新農民的出現
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下,一些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型職業農民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搞產品促銷,那些已經走入城市的人也開始帶著新知識、新技術返鄉創業,還有一部分大學生考取公務員留在農村當村官帶領農民發家致富,也開始出現大批企業帶著資金和互聯網成果投資農業,他們都是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民。雖然們目前新農民這個群體還不夠龐大,但他們正深刻地改造著傳統農業,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身上彰顯著蓬勃的生命力,嫣然成為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鋒。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的發展也存在不少阻礙,例如部分農村網絡基礎設施薄弱,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水平不高,觀念落后技術推廣較難,以及缺乏互聯網專業人才,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就是互聯網農業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商業模式不夠完善。要想解決這些難題,就必須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生產鏈,面向全社會廣納良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既懂互聯網又懂農業的新農民,發展智慧農業和智能農業。“互聯網+農業”發展需要理性,它一時可能不會為農業帶來顛覆性變化,但此時邁出一小步,未來定會成功一大步。
參考文獻:
[1]吳絮穎.“互聯網+”對農業產業升級促進作用探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5:208-212
[2]王艷華.“互聯網+農業”開啟中國農業升級新模式[J].人民論壇,2015,23:104-106.
[3]程奎文.“互聯網+農業”助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5,06:92-94.
[4]趙大鵬.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7: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