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龍+何勝男+姚鑫雨
隨著經濟發展的逐步加快,青壯年勞動力紛紛背井離鄉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他們的子女往往因為交由父母、親戚代為照料,也就成為了留守兒童。近年來隨著留守兒童問題受到社會關注逐漸增多,作為在知識、技術和志愿者隊伍建設優勢的地方高校也在不斷地探索怎么樣找到更好的機制服務于留守兒童關愛中來,但也能看到在志愿服務開展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問題。本文就存在的問題,從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人才優勢的發揮等各角度提出建議。
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心理疏導長效機制
一、前言
1978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經濟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企業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伴隨而來的工作機會的快速增多,使得越來越多原本就向往大城市生活的農村青年放棄祖祖輩輩賴以生計的農業生產,背井離鄉到大城市辛苦打拼以謀求更好的生活。
在大量農村務工人員涌入城市的同時,農村地區也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征的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問題,大多數農村地區都是爺爺照顧孫子的生活起居和上學,但是由于老人的寵溺,家庭教育的確實及其父母關愛的缺少等,使這些留守兒童在心理、家庭教育、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問題成為普遍現象。而近年來隨著志愿服務力度的不斷加強,使得本身就將服務地方經濟作為四大基本職能之一的高校更是積極發揮自身各方面的優勢,以關愛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為主要關注點來開展志愿服務。但是在志愿服務實際進行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怎樣能更好的利用高校在人才、技術、知識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以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主要著力點,建立起一個長效的服務機制,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二、留守兒童問題的現狀
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目前階段留守兒童大多跟自己父親或者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其他親戚生活在一起。
蚌埠作為安徽省第三大城市,據2016年蚌埠市政府、民政局、教育局和公安局對本市區留守兒童聯合摸底結果顯示,截止2016年7月,蚌埠市全市農村留守兒童共有53956人,留守兒童問題最嚴重的五河縣達到24757人。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很突出的社會問題,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在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還是在其他家庭教育方面,他們都需要來自父母的細心呵護以及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給予引導,而他們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應有的來自父母的呵護和關愛,很容易產生認知,價值觀的偏離和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現階段留守兒童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疏于照顧,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突出
據統計,現在農村地區由接近80%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在孩子成長發育的正常階段,父母都會成為他們獲得心理安慰的重要途徑,大多數孩子會在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及時和父母溝通使得問題得以及時解決,但是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常年在外,加之隔代親人對他們的過分溺愛或者其他人的過分苛責,使得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著性格柔弱內向,心理自卑不愿意與人交流,語言表達能力下降等問題,甚至產生孤獨無靠心理或者對父母的不理解導致的怨恨心理等,長此以往會是得他們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2.學習教育問題
孩子的學習教育主要分為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監督兩方面,留守兒童在學校結束學習后,由于父母雙方或者一方不在身邊,家長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沒有,使得他們在學習方面存在無人過問的狀況,逐漸使得他們對學習產生無所謂的態度,進而將精力放在娛樂、打架等方面,對學習不會產生過多的興趣,使得他們的學習狀況越來越不容樂觀。
三、高校留守兒童志愿服務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作為服務地方經濟、保持高素質人才輸出的各級高校,在其發展過程中自然會關注突出社會問題。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為了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讓大學生充分參與社會發展,承擔社會責任,在學校黨政領導的關懷和校團委的有力推動下,各學生組織和社團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得到了各級媒體和黨政機關的高度評價,但是在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1.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流于形式且內容單一
在現有的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學校和學院各級青年志愿者協會和學生組織社團在策劃活動時,多數注重活動整體的流程和趣味性,且大多活動策劃存在延續和抄襲原來活動形式的狀況,導致關愛留守兒童的原本初衷被忽視。
2.忽視心理疏導和學習幫扶
留守兒童問題除了本身缺乏關愛之外,最迫切需要改善和解決的問題就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的現狀,高校大學生具有專業的基礎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加之大學生和留守兒童的年齡差相對較小,能更快的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理應在心理安慰和學習幫扶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從目前安徽財經大學14個各級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活動開展狀況來看,只有經濟學院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開始關注這一方面。
3.志愿者缺少專業技能培訓,隊伍素質較低
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開展過程中,對于志愿者本身的應變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他們在和孩子們交流的時候在語言用詞、行為引導等各方面都應該格外注意,這就要求活動組織方在開展活動之前對志愿者進行系列的培訓,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但是在短期活動、志愿者本身學業壓力和學校缺乏專業的心理輔導指導老師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還是以快餐式的開展為主。
4.活動整體存在經費不足的狀況
高校志愿服務與社會志愿服務不同,高校學生本身沒有收入來源,但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大多需要長時間坐車到偏遠的農村,并且需要給孩子們帶去關愛禮物和開展活動必備用品等,開展活動經費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就需要得到學校充分的資金支持,但由于部分高校學生活動資金本身就不多,而且各學生組織社團開展活動都需要經費支持,使得在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方面,資金的不足成了最大的障礙。
四、針對現狀的解決對策
1.發揮學校人才和技術優勢,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只有解決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問題,使得更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肯回到家鄉發展就業,才能根本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場所,在師資隊伍,技術知識的儲備等各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帶動周邊地區尤其是周邊農村地區經濟快速的發展,更多的勞動力可以不用離開家鄉,留守兒童問題自然也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
2.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化、長期化、內容多樣化發展
高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應當摒棄之前各自為戰,短期湊任務式的志愿服務模式,積極探索項目化運作的可行性,堅持活動的長期進行并且不因社團換屆和人員的流動而受到影響。
在活動內容方面,積極拓展線上線下互動模式,合理利用現代化資源。通過不同組織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本著為留守兒童負責,為學校聲譽和為自己負責的原則,不斷策劃和創新出更有利于他們健康發展的活動。
3.注重對志愿者的培訓、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志愿者的開展活動的專業性是活動開展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高校開展志愿服務過程中,應該就基本注意事項以及他們的法律安全教育和學習興趣培養等關鍵問題安排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培訓,將志愿服務精神落到實處,也使得志愿服務真正發揮其該有的作用。
4.各部門合作建立志愿服務活動開展聯動機制
高校雖然在留守兒童關愛問題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真正問題的解決需要有關各方打破職能界限,通力合作。學校需要整合自身學生內部資源,積極拓展活動和給予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的支持,不斷提升志愿服務水平。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做好留守兒童的建檔等事項,保證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不遺漏任何一個人,同時利用政府資源優勢,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留守兒童的主流意識。只有高校,政府和社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聯動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才會長久。
參考文獻:
[1]李玉華.大學生志愿服務機制研究——以山西大學為例[D].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謝雨池.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的構建與思考[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10),70-73.
[3]韋紅霞.高校志愿服務工作現狀及發展研究——以貴州大學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0),68-70.
[4]周湘寧.我國志愿服務制度完善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田倩倩.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山西榆次區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5),105-109.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61037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