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喆嬋
通過闡明 PPP模式的定義和特點,依據演化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比較三類PPP模式在參與方責任、產權和風險配置三方面的差別,再關聯我國普通公路建設的特殊性就PPP模式的選擇提出建議,對普通公路建設采用PPP模式的影響做出相應探討。
PPP模式融資普通公路
一、PPP模式的界定
(一)PPP融資模式的界定
PPP融資模式即為“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的是政府與私人部門通過簽訂特殊的權利轉讓協議或合同,通過以公私合作的方式建設或提供某種公共物品以及服務的“伙伴式”新型融資模式。與傳統融資模式中公共物品提供由政府的主導、財政的支出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相比,PPP模式在交通、公共安全、國防、教育、衛生、公共不動產管理等公共產品項目建設中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二、PPP模式的分類與比較
(一)PPP模式分類
1.外包類PPP模式包括:服務外包協議(Service contract)、運營和維護外包協議(Operate- Maintenance contract)、設計和建設外包(Design-Build,DB)、設計——投標——建設分步外包(Design- Bid-Build,DBB)和設計—建設—運營分步外包(Design- Build-Operate,DBO)五大類。
2.特許經營類 PPP模式包括:建設—經營—移交(Build-Operate- Transfer,BOT)和移交—運營—移交(Transfer-Operate- Transfer,TOT)兩類。
3.私有化 PPP模式包括:建設—擁有—運營(Build-Own-Operate,BOO)、購買—更新—運營(Purchase-Update- Operate,PUO)和私營主動融資模式(Private-Finance- Initiative,PFI)三大類。
(二)PPP模式的比較
1.參與方的責任與合作關系
外包類 PPP模式中私人部門根據外包合同承擔外包環節合同責任,從服務協議、運營和維護協議、設計和建設、設計—投標—建設、到設計—建設—運營模式,私人部門分別承擔服務、運營和維護(打包)、設計和建設(打包)、設計和建設(分開外包)、設計—建設—運營(分開外包),外包合同的私人參與方不是同一個主體。
在特許經營類 PPP模式中,特許經營合作關系的維護是因階段多元化和期限持續性從而復雜且難以維護,在特許經營期內合作關系的維護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保障性因素。
在完全私有化的 PPP模式(含 PFI模式)中私人部門根據合同負責公共產品供給周期中除設計項目以外所有環節的所有責任。在部分私有化的 PPP模式中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是以股權比率確定建設權益和責任的大小。
2.參與方的項目產權
外包類 PPP模式下,從服務協議、運營和維護協議、設計和建設、設計—投標—建設、到設計—建設—運營模式,私人部門參與的環節越來越關鍵,外包合同的私人參與方之間具有較強的獨立性。
特許經營類 PPP模式下,從建設—經營—移交到移交—運營—移交,只有建設成果的性質區別,沒有所有權性質的差別。在完全私有化類 PPP模式中私人部門擁有項目的運營權和所有權,在引入部分外包服務的情況下,不會改變項目所有權的歸屬情況,外包方根據外包合同承擔公共產品私有化供給模式的部分環節或者部分環節輔助性服務,為公共產品的供給填補鏈條,同時完善供給系統,但不享有建設成果的所有權,只擁有承擔環節或輔助性服務所使用的生產工具的產權。
3.參與方的風險配置
PPP模式中參與方的責、權、利的配置由 PPP合同相關條款確定,但責、權、利的實現受到風險因素的影響。在外包類 PPP模式中,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責、權、利由外包合同確定。
在完全私有化 PPP模式中私人部門是享有項目的所有權,公共部門僅僅只享有項目的監督權,私人部門責權利的實現盡管會受到一系列風險因素的影響,但是由此產生的相應風險完全由私人部門承擔。
在特許經營類 PPP模式中公、私部門共同享有項目的聯合產權,參與方權、責、利的實現因組合環節較多、特許期限時間跨度較大、影響權責利實現的風險因素相對較多,從而表現出較強的復雜性。
三、PPP模式比較對我國普通公路建設的研究
(一)普通公路 PPP模式的選擇
1.普通公路PPP模式選擇的經濟學原理。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在普通公路的建設中各自有優劣,普通公路建設是屬于公共物品建設,最優的供給量取決于公共物品市場供求的均衡。
2.普通公路可采用一定形式的外包和特許類PPP模式。普通公路不具有向公路使用者收取費用的權利,依靠“政府付費”來回收投資成本。
(二)普通公路 PPP項目的基本取向
1.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出資比率。財政資金對項目的補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視為政府的“抵押品”,也是政府對私人部門就項目所做出的承諾。
2.私人部門投資約定的回報率。社會資本具有天然的逐利特性,私人部門參與到普通公路建設中,是以一定的資本回報率或預期收益率為前提。
3.私人部門回報的形式與結構。普通公路項目不具有收費權,故其獲得回報的方式較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等可收費項目更為單一。
4.私人回報的保證。在普通公路 PPP項目中,關聯方主要包括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政府對項目的管理應貫穿于整個項目生命周期。
5.契約精神和平等的民事經濟活動主體地位。私人部門與政府通過簽訂相應的合同從而達成合作關系。在項目實際運行過程中,公、私兩部門之間仍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為了能夠消除信息不對稱可能造成的違約風險,這要求合同簽訂雙方應秉承良好的契約精神在公平、平等、公開的前提下,達成公平誠實的伙伴關系。
參考文獻:
[1]沈俊,羅毅.PPP模式在普通公路融資中的應用研究[J].交通財會,2011(3):20-22.
[2]李桂榮,丁雨.新財稅體制下普通公路投融資問題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2011(5):94-96.
[3]鄧燕,吉富星.普通公路建設及養護問題研究——基于財政投入的視角[J].財政研究,2013(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