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庫普·米吉提
摘 要:本文研究課堂提問方式,即研究懸念式提問方式的應用。用課堂教師提問的方式,將學生能夠引入到教學環境中,引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懸念式提問方式;互動性課堂效果
一、物理學課堂提問
有教必有問。問的根本目的不應為問而問,而在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以教師為主本”轉向“以教師為主導”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將課堂教學從老師與學生的“授受”轉向老師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策略之一。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要征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問題,由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必要時可以展開討論,做到共同提高。
提問時要注意學生的反映,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給予鼓勵和啟發,幫助其順利的回答出問題,而不應自問自答,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把提問作為走過場。在提問時應該根據教學需要,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既可以是直問直答,也可以是層層遞進;既可以是定向提問,也可以是多角度回答,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如果什么時候都是一種提問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乏味,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的多維性、變通性和發散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懸念式提問方式
1.懸念式提問方式概念
懸念式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懸念,從懸中引發學生的期待心理,已達到最高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效果。
這種提問方式主要是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探究心里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運用設計懸念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
合適的懸念會具有強調重點、突出難點的作用。教師運用巧妙地懸念法,將重心點更直觀地體現在學生面前,引起學生的重視,輕松地傳授到課堂中心思想。通過懸念也時時轉換學生的思路,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好的一個懸念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懸念式提問不僅僅會提高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還可提高學生分析、思考。那么如何運用這種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呢?
新課導入環節是引起學生興趣的要點,此環節設置懸念,會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誘發興趣。“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般”,一開始引入懸念提問方式,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熱情,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重點或難點之處設置懸念也會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通過學生的解惑渴求讓他們事實參與重點或難點的掌握過程,結果達到教學目標,同時大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用懸念式提問方式提問時,注重時時肯定學生的答案,使得學生感受到成功,因而提高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2.課堂教學案例
案例一:阿基米德定律。
新課引入時,教師問道:“木塊放在水里,會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放到水里,為什么會沉下去呢?”學生可能回答:“因為鐵塊重或鐵塊密度大。”教師追問:“那么鐵板材料制成的巨輪也很重,但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呢?”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懸念,這懸念在學生思維中產生矛盾,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和需求。
懸念在學生思維中產生矛盾,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和需求。本案例中用一個貌似帶著矛盾的問題,將整個懸念都串聯起來,統籌一體,這樣能夠更加全面地更加完整地調動學生的懸念。
案例二: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依據實際情形造懸疑)
大家應該都坐過車吧,不管是轎車,還是公交車,哪怕是自行車。你們都坐過車吧,那你們有什么感覺沒?有沒有有過一種很特別的感覺,當車在轉彎的時候,身體往外傾側? 學生回答。
那好,我們總結一下,筆者每次坐車的時候,當車一要轉彎時,筆者就拼命地抓緊扶手或者椅子,以免身體向外側倒下去。然后模擬一下坐車拐彎的時候,身體的傾向。你們每次是不是也都這樣的啊。那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拐彎時你們的身體會不自覺的往外側倒下去。我們知道,只有受力才會產生動作,你們身體往外,又是什么力在起作用呢?你想你身旁也沒有人在往外推你,所以這個力肯定不會是其他人給的,這個我們就可以排除了。那你們想想,還有什么可以給這個力?車?空氣?車與空氣都與人有著接觸,可是空氣很輕,根本就給不起這個力。那么,當然,是跟車有關的力。你們想想,車拐彎,人的身體就往外傾倒。這就得結合車分析了。好,大家就想想車與人的運動,我們討論一下。人在車上,與車成一體了。車拐彎時,繞著一個點做圓周運動,那么分析這個圓周運動,一個物體繞一點做圓周運動,就像你拿著一個繩系著一個球,然后甩這個球,球就繞你的手做圓周運動,他這個圓周運動是受到了這個繩的牽扯力所以就繞手做圓周運動。這個里牽扯力就是我們教材里所說的向心力。那么同學們,這個車做圓周運動,他的這個力是什么?對,它就是這個向心力。同理,在車上的人也是會受到這個向心力,所以人才會傾倒。
這也是一種懸念,有利于吸引學生,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積極配合教師解析課堂重難點。學生莫名其妙地想象到拐彎的情景,并急著思考其原因。
三、結論
文章通過兩個課堂教學案例來討論與研究懸念式提問方式,并提出了依據歷史故事造懸疑與依據實際情形兩種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就是好奇心大,如果能在課堂上誘發疑問,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相關內容的思索上來,形成濃烈的教學氣氛。強烈的釋疑欲望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提問是一門藝術,提出問題過寬,不能觸及疑點,也無益于教學目的的實現;過深,超出學生的智力水平,也會失去預期的效果,巧妙的提問須在創設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提供誘因,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
參考文獻:
[1]盧潔瑩.什么事有效提問[J].中學教育.2002(11)
[2]王士文.淺談如何創設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J].教海探航.2011(6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