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學家王陽明提出了一個哲學名詞——“知行合一”。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要堅持“知行合一”,知于心誠于行,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
[關鍵詞]“知行合一”;“不忘初心”;擔當
[作者簡介]熊卓軍(1983-),男,漢族,籍貫:四川井研,中共四川省仁壽縣委組織部,大學,工學學士,研究方向:黨政。
[中圖分類號] D26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6-0047-01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一年的時間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踐行“忠誠干凈擔當”,爭做黨的好干部,就要堅持“知行合一”,知于心誠于行,始終砥礪絕對忠誠、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的優秀品質,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心“知”忠誠跟黨走。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為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實現共產主義這一偉大而崇高的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的奉獻和付出著自己的青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因為他們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始終牢記自己入黨時許下的誓言,那就是忠誠于黨、為國效力,永遠跟黨走,時刻聽黨話。共產黨人的忠誠,是牢固建立在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指示基礎上的絕對忠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踐行“真學實做”,就要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以身許黨、永不叛黨的優良政治品質和忠誠使命,發自內心對黨的信仰忠誠,對黨組織忠誠,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還要忠誠于人民、忠誠于從事的偉大而光榮的事業,全面貫徹落實“六個始終”,始終講政治、始終守紀律、始終顧大局、始終敢擔當、始終會干事、始終抓落實,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憂,時時刻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心“知”百姓葆初心。“不忘初心”最早出自佛家箴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不忘初心”,時刻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群眾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焦裕祿就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榜樣和代表,他隨時“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為共產黨員樹起了一根學習的標桿。時代在變化,事物在發展,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尤其是黨員干部,面對外界的侵擾和社會的誘惑,一些黨員干部經受不住誘惑,甚至萌生歪念,忘記了初衷、初心。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經過時間的考驗、風雨的洗禮、歲月的錘煉后,如何才能“我心依舊”,才能保留最初的那一份純真、一份激情、一顆初心?這就需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時刻用理論武裝自己,提升自我思想境界,錘煉最強黨性,時刻以好干部的要求來鼓勵自己和要求自己,始終牢記:無論身在何處、身居何職、身擔何責,都不要忘最初來時的那顆心,那一顆與生俱來、難能可貴的干凈初心。
心“知”事業敢擔當。在民主革命、建國之初、改革開放、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無數優秀共產黨員在不同歷史時期展現了敢于擔當的寶貴品格、頑強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說:“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遠大目標”。當今社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干事創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無擔當精神至關重要。改革進入深水期、社會發展進入高速進步的全新時刻,新時期新起點需要黨員干部具備擔當精神,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這是對黨員、黨員干部“知行合一”、“真學實做”、敢于擔當的試金石。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牢固樹立擔當意識,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黨的事業高于一切,把事業抓在手上,把人民放在心上;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當“原則領導”、不當和稀泥圓滑世故的“老好人”、不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看客過客”、不當“維持會長”,旗幟鮮明反對一切形式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不斷強化和提升擔當本領,通過意識培養切實增強干部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廣范圍多角度努力營造擔當環境,堅持“好干部”標準,打破“論資排輩”、打破“大鍋飯”,為深化改革、敢于攻堅者、善于創新、務實擔當者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新新環境、搭建新平臺。
[參考文獻]
[1]張晶.讓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自治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綜述[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6(11).
[2]吳吉圣.淺論大學生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及其意義[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
[3]李秋燕.對“兩學一做”實踐價值的思考[J].黨史博采(理論),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