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張雪飛+程衛亞



摘 要 隨著核應急能力建設的加速發展,為了對核應急能力建設成果進行評估,國家核應急響應技術支持中心(NNERTAC)開展了核應急響應能力評估體系的研究。為提高評估工作的效率,減輕統計和分析等繁瑣的工作強度,設計和開發了核應急能力評估軟件。該軟件實現了包括應急指標體系編輯、應急能力評估等功能,并對試點評估工作進行了統計分析。該評估軟件既能夠很好地輔助核應急能力評估工作的開展,也能夠用于同類型評估工作的實施。
關鍵詞 核應急;能力評估;軟件
中圖分類號 TP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8-0042-02
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我國迅速加快了核應急能力建設的步伐。各級核應急組織,包括核設施營運單位、核設施所在地方和省市應急組織,以及國家層面的相關應急組織都把提升核應急響應能力作為當前核應急工作的主要任務。但核應急響應能力建設的要求、標準是如何體現和檢驗需要通過評估進行評判。國家核應急響應技術支持中心組織開展國家層面上的核應急響應能力評估體系研究,包括建立針對核設施營運單位、地方省市和國家的應急響應能力評估方法、評估指標。本文所介紹的核應急能力評估軟件是用于應急能力評估的一款軟件,它包括應急能力評估指標的建立和編輯,以及應急能力評估兩部分功能,通過該軟件可以將評估工作電子化,分析統計電腦化,減輕統計和分析的工作強度,更快的完成評估
工作。
1 軟件結構及功能模塊
軟件基于.NET開發,采用XML作為數據存儲格式,可以運行于安裝了.NET4.0的電腦上,軟件的基本結構見圖1。
2 某省場外核事故應急能力試點評估的軟件應用
2013年9月,國家核應急響應技術支持中心“場外核事故應急能力評估”項目組,在某省進行了“場外核事故應急能力試點評估”考察。應急能力評估小組針對該省核應急能力建設,對各評估指標進行打分。通過該評估軟件進行整理得到如下結果。
2.1 評估標準和權重設置
本次的指標體系包含3個層次的指標,如圖2所示,評分過程中只對評估指標體系的三級指標進行打分。評估打分的6位評估員根據賦分規則對各三級指標進行最高分3最低分0的打分。取評估員打分分值的平均分作為三級指標得分。
三級指標取同等權重,二級指標和一級指標的權重采用G1法來計算。表1為各一級指標相對重要度和權重的分析結果。
2.2 評估結果的計算方法
將所有一級指標得分乘上其權重再相加,得到總分。其中一級指標的計算如下:
其中:R為一級指標,它有共n個二級指標; 為第k個二級指標的得分值; 為第k個二級指標相對于一級指標的權重。
最后得到某省指揮中心總分為2.4,由圖3可以看出,該省核應急指揮中心應急物資和裝備建設相對薄弱,需要加強該方面的能力建設。
3 結論
核應急能力評估軟件給應急能力評估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輔助工具,不僅實現了在評估指標體系的信息化管理,還可以在后期進行指標評分的智能統計和數據分析等工作。同時該評估軟件也能用于同類型評估工作的開展,能夠大大提高相關評估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NUREG-0654/FEMA-REP-1,Rev.1 “Criteria for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adiological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and Preparedness in Support of Nuclear Power Plants”March 2002 .
[2]“State 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adiness(CAR)”,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ssociation,April 2000.
[3]Florrida Divis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y AssessmentChecklist[EB/OL].(2001-02)[2009-02.12].
[4]閃淳昌,黃敏.中國應急管理及運行模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2):22-26.
[5]禹竹蕊.論應急預案的動態綜合評估[J].人民論壇雜志,2011(14):138-139.
[6]中思網.應急能力評估理論體系的幾個問題[EB/OL].[2009-5-11].www.sinoth.com.
[7]劉吉夫,張盼娟,陳志芬,等.我國自然災害類應急預案評價方法研究(I)[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2):5-11.
[8]鄭雙忠,鄧云峰.城市應急能力評估體系Kappa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2):69-72.
作者簡介:張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張雪飛,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程衛亞,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