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大數據已深入人類社會及生活各方面當中,包括云計算、社交網絡、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都與大數據有著密切的聯系。廣播電臺也不例外,現我國已逐步完成廣電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在大數據平臺下,網絡廣播電臺既面臨著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為能促進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就必須謀劃新思路。本文簡單介紹了大數據及廣電大數據平臺,并就廣電大數據平臺下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指明了新思路,旨在為業界相關工作人員提供若干參考。
關鍵詞 大數據;網絡廣播電臺;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8-0074-02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已進入大數據時代,網絡廣播電臺在進入大數據時代之后,尤其是在建立廣電大數據平臺之后,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廣電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一方面給網絡廣播電臺帶來了大量的高價值資源,為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提供了數據基礎,另一方面也給網絡廣播電臺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導致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受阻。
1 大數據及廣電大數據平臺
1.1 大數據概念及特征
大數據,“Big Data”,當前業界對其還未有公認的準確性定義。維基百科是這樣定義的:“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
集合”[1]。
大數據的特征可歸納為“4V”,即體量(Volume)、價值(Value)、多樣性(Variety)和速度(Velocity)。其中“Volume”是指其計量單位不再是普通的GB或TB,而是PB、EB和ZB。據IDC監測,預計至2020年,全球數據量將達35ZB。“Value”是指數據的類型將更加多樣、復雜,不僅有結構數據,而且還有非結構數據,如網絡視頻、圖片、日志、地理位置信息等,且非結構數據所占比重將不斷擴大。“Variety”是指大數據的價值,大數據本身是一種自然資源,其隱含了相對準確的事實及有用的價值,且其價值具稀缺性、不確定性和多樣性。“Velocity”是指數據處理的速度快,這也是大數據與傳統數據挖掘技術的本質
區別。
1.2 網絡廣播電臺
網絡廣播電臺是指在互聯互通、雙向傳播及開源共享的基礎上,利用多個可實現分布式計算的數據庫而建立的一個大型系統[2]。這個大型系統不僅為用戶提供海量的音頻、視頻等資源,而且還擁有一個具強可靠性的用戶數據庫存,以對用戶瀏覽、搜索、收看收聽、評價等行為進行監測和分析,從而了解用戶需求。在掌握用戶動態需求后,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進而提高關注度和點擊量,擴大平臺的影響力,最終達到“做強網絡視頻業務”與“引導網絡輿論”的雙贏[3]。
2 基于廣電大數據平臺的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新思路
我國的網絡廣播電臺自2009年12月開播以來,規模不斷擴大,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廣。基于廣電大數據平臺,網絡廣播電臺既面臨著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為能促進網絡廣播電臺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謀劃新
思路。
2.1 改變傳統單向傳播思維,加強與用戶的互聯互動
現各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模式基本類似,都是先憑借原電臺及電臺母體內容,通過對影視劇、動漫、報刊等資源進行整合后形成“圖文+直播+點播+原創”的框架,運作理念主為“制播共享、網臺聯動”,主以廣告及售賣版權創造盈利,同時通過PC、平板及手機等媒體終端進行推廣,最終打造一個全方位的網絡覆蓋。從這方面來看,現行網絡廣播電臺僅是傳統廣播電臺在網絡環境下所創造的一種新的播出渠道,其傳播方式仍為傳統廣播電臺的單向傳播,缺乏豐富的用戶原創資源,與用戶的互動也非常少。如中國網絡電視臺,其以國家網絡視頻數據庫為核心,擁有央視50萬小時的優秀影像資料及全國所有電視機構1000多個小時的視頻資源[4],可謂是占盡廣電大數據平臺的優勢,但其廣告份額在視頻廣告當中所占份額僅為3.6%,相比于優酷、土豆、搜狐等門戶視頻網站差距較遠。究其原因,在廣電大數據平臺下,其雖擁有海量內容資源,但卻在與用戶的對接上出現錯位。一方面,電視觀眾多為中老年群體,網絡用戶多為年輕人,兩者的消費喜好存在很大區別;另一方面,廣電大數據平臺雖為各網絡廣播電臺提供了大量用戶數據,各網絡廣播電臺卻缺乏對用戶數據進行整合及深入分析,致難以為用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
鑒于上述情況,各網絡廣播電臺首先要明確受眾群體的區別,選擇適當的內容資源進行投入;其次,意識到與用戶進行互聯互動的重要性,以深入了解用戶需求;再次,擅于利用廣電大數據平臺,對用戶價值進行個性化分析,并實施針對性的節目推薦和精準的廣告投放,以為網絡廣播電臺創造更高收益;最后,綜合分析各類數據,以為網絡廣播電臺制定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策略提供科學數據依據,進而促進網絡廣播電臺的可持續發展。
2.2 利用大數據打造智能電視平臺,以發展多屏業務
縱觀當前網絡廣播電臺,多數是為用戶提供單一的視頻服務,通過在視頻或是頁面當中加入廣告以創造收益。但在廣電大數據平臺下,網絡廣播電臺所能提供的服務不僅僅是視頻內容,而更多是可用于智能電視或是互聯網電視上的各種應用。廣電大數據平臺提供了大量用戶數據,通過分析用戶數據可了解其個性化需求,而建立于智能電視平臺上的大數據則可讓網絡廣播電臺深入了解用戶消費的個性與共性。為此,各網絡廣播電臺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打造智能電視平臺,對大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用戶群體結構,進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和針對性推薦內容。現代社會人類消費習慣明顯改變,對于網絡廣播電臺的需求也不僅是傳統的視頻,而且還包括各類娛樂、購物、游戲、生活服務等需求。因此,在廣電大數據平臺下,網絡廣播電臺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還應不斷豐富網絡廣播電臺所提供的產品,逐步擴展信息范圍,發展多屏業務。如增加網絡娛樂、網絡游戲、電視商城購物、醫療保健、電視社交圈等內容,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發展多屏業務,使用戶不但可從電視屏幕上享受到相應服務,而且還可從手機、平板、PC等終端隨時享受網絡廣播電臺所提供的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
2.3 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廣電大數據平臺達到雙贏
各網絡廣播電臺的資源共享包括內容資源共享及用戶數據共享。在廣電大數據平臺下,各網絡廣播電臺都擁有大量的內容資源及用戶數據,若各網絡廣播電臺能將這些資源進行共享,通過對各臺內容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體化的公共媒體資源以進行管理,這樣不但有利于統一管理,而且還可降低各網絡廣播電臺的運營成本,擴大其影響力及影響范圍,進而形成規模效益。如優酷與土豆的合并,愛奇藝與騰訊結成的版權共享聯盟,深圳電視臺與全國多家城市電視臺共同成立的“城市聯盟網絡電視臺”,這些都是在廣電大數據平臺下的內容資源共享的體現[5]。事實也證明,各網絡廣播電臺在實現內容資源的互通有無后,徹底轉變了原來的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使網絡廣播電臺的經營轉變為規模化的超市經營。廣電大數據平臺為各網絡廣播電臺提供了大量的用戶數據資源,但就單個網絡廣播電臺而言,其用戶數據資源還是非常有限的。若各網絡廣播電臺可開源共享用戶數據資源,那各網絡廣播電臺所擁有的用戶數據量將更大,通過分析用戶數據,一方面可了解用戶的動態需求變化,后期的細分服務和精準營銷,有利于做強網絡視頻業務;另一方面可對網絡輿情實施全面監測,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有利于引導網絡輿論,最終實現網絡廣播電臺的雙贏目標。
3 結論
廣電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一方面確實有利于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但在另一方面也確實給網絡廣播電臺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就如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所說的:“一個富于創造力卻又充斥著巨大破壞力的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在廣電大數據平臺的基礎上,網絡廣播電臺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從自身實際情況著手,結合市場發展及用戶需求,充分發揮廣電大數據平臺的作用,加快自身轉型,同時提高服務質量,以真正促進網絡廣播電臺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冬梅,薛亮.基于大數據的廣電網絡轉型的探討及應用分析[J].硅谷,2014(16):8,3.
[2]田祖芬.大數據背景下廣電網絡的機遇與挑戰[J].科技傳播,2016(20):52,68.
[3]陳剛,劉翔.基于大數據時代的廣電網絡探究[J].通訊世界,2016(9):60-61.
[4]胡卿卿.大數據時代廣電網絡發展的新契機[J].新聞研究導刊,2016,7(9):335,340.
[5]蘇冰.大數據環境下廣電網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有線電視,2015(5):567-568.
作者簡介:葛東,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