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直播是目前最具社會爭議的新興媒介形式。由于管理不善、監管不嚴等問題,其帶來的負面現象引人堪憂。作為新興事物的追捧者,大學生群體難免與網絡直播相關聯,大學生的網絡直播使用情況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基于此現象,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形式以哈爾濱市在讀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對其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網絡直播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
關鍵詞 網絡直播;大學生;自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8-0044-02
網絡直播由來已久,廣義的網絡直播就是同電視直播一樣,是基于互聯網平臺對于信息的實時播放。廣義的網絡直播可以分為3種類型:信號轉播、平臺自制以及自媒體自制這3類。自媒體自制的網絡直播,也就是狹義上的網絡直播。通過非專業官方的個人或者機構進行的小成本低門檻的直播形式。本文所提網絡直播即狹義的網絡直播。
正是自媒體式的網絡直播的出現,使得網絡直播成為大眾爭議的焦點。自媒體式的網絡直播在2015年和2016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蘋果應用商城中網絡直播類的應用數量如井噴式出現與網絡直播為話題的輿論熱度持續升溫。網絡直播順應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特色,成為民眾掌握話語權的又一工具,并且帶來了更大的社會效應。近年來,通過媒體報道,初步發展中的網絡直播缺乏監管,行業亂象叢生,引人堪憂。大學生群體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因此他們對于網絡直播的接受度更快,這也使得網絡直播對他們的影響成為社會關注的
焦點。
1 哈爾濱市大學生的網絡直播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針對哈爾濱市的在讀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采集了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及其他哈爾濱市高校的大學生的信息,采用了隨機抽樣調查,實地攔訪和網絡問卷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到了535個有效樣本,樣本構成:男女比例為43:57,大一學生為24.3%、大二學生為7.29%、大三學生為13.46%、大四學生為27.66%、研究生為27.29%。
1.1 網絡直播普及度廣,但是自媒體類的網絡直播使用度不高
根據調查,幾乎所有的調查對象知道網絡直播,比例高達97.76%。近年來網絡直播產業的飛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現象使網絡直播在人群中耳熟能詳。在全部的調查對象中,53.64%的調查對象明確表示使用過網絡直播,其中3種廣義上的網絡直播的使用比率基本持平,信號轉播式的網絡直播使用相對較多,但是沒有明顯優勢。由此可見,在大學生群體中狹義上的網絡直播——自媒體自制的網絡直播的使用程度并不高,信號轉播式的網絡直播依舊占據
主流。
1.2 網絡直播觀看平臺重心逐漸轉移到手機移動客戶端
調查數據顯示,使用網絡直播手機App客戶端來觀看網絡直播占據主導,達到49.91%。其次就是傳統的PC端觀看,視頻網站如優酷土豆、愛奇藝等,傳統網絡直播網站如YY、斗魚、戰旗、網絡電視、其他類型網站和手機App的直播
功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成為人們接觸互聯網的重要工具。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管理中心公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到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7.10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56億,網民中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2.5%,手機在上網設備中占主導①。2015年,網絡直播App軟件出現手機應用商店,創造了上市不足兩個月50萬用戶下載的盛況,從此網絡直播的手機App客戶端開始井噴式的出現,并且下載量居高不下。只要有一部可以上網的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觀看網絡直播節目。由于視頻網站擁有其自身的優勢,有獨有自制的直播節目,對于受眾粘性較大,受眾要想觀看這個節目,觀看平臺具有唯一性,因此視頻網站的比例也很大。選擇PC端的網站來觀看的樣本主要是受習慣影響,而且經過長期發展,這些網站也擁有了自身影響力很大的節目
主播。
1.3 觀看網絡直播選擇“內容為王”,強互動性是主要優勢
調查顯示,哈爾濱市大學生觀看網絡直播在選擇上具有隨意性的特點,超過73%的調查對象表示并沒有觀看固定的網絡主播主播的節目,同時有超過60%的調查對象表示搜索過直播節目進行觀看。大學生選擇直播節目進行觀看的原因主要是“有感興趣的內容”,比例高達60.93%,其次是因為無聊打發時間。在節目選擇上,大學生理智選擇,根據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觀看,可見網絡直播的發展也逃不開“內容為王”的戰略。“有喜歡的網絡主播”的比例只有24.3%,低于因為家人朋友觀看(25.98%)和直播節目的類型(25.79%)。網絡直播最吸引用戶的原因在于其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強互動性,在調查中,對于網絡直播優勢的選擇上,有73.46%的調查對象選擇了強互動性。在網絡直播現有的互動模式中,最受歡迎的是點贊;其次是評論和彈幕;之后是訂閱和收藏;送禮物這種需要消費的互動模式使用過的人
很少。
2 網絡直播對哈爾濱市大學生的影響
雖然網絡直播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但是據本次調查顯示,結果卻不如某些報道所說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調查中,大部分大學生網絡直播的觀看頻率很低,有54%的調查樣本表示觀看網絡直播的頻率為偶爾一次。與此同時,大學生每天花費在網絡直播的時間也很少,有58.32%調查樣本平均每天花費少于20分鐘,大學生群體對于網絡直播的依賴度不高。由于學業繁重和社會活動,他們并沒有養成每天觀看網絡直播的習慣,更體現出他們對于直播選擇的隨意性與自由性。網絡直播屬于半碎片化的觀看形式,需要長時間連貫地觀看,如果中途停止觀看不能再完整體驗
直播。
對于是否會制作網絡直播的問題上,進行過或想要進行網絡直播與拒絕進行網絡直播的人數基本持平。生活分享類和娛樂類是有興趣進行直播的同學最希望進行的直播內容,依然是以興趣為主導。對于網絡直播的看法,本次調查顯示,60.37%的調查樣本對網絡直播的看法是良莠不齊。他們既感覺網絡直播的環境烏煙瘴氣,令人堪憂,同時也認為這種媒介形式十分有趣,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3 結論
網絡直播產業蓬勃發展帶來很多社會現象,一直是輿論的焦點,幾乎對于網絡直播人人都能耳熟能詳。在哈爾濱市大學生群體中,狹義的網絡直播也就是自媒體自制形式的網絡直播使用的普及率不高,信號轉播類的網絡直播形式依然占據主流。觀看網絡直播平臺以手機為主,但是傳統方式依舊占據一席之地。感興趣的內容是大學生選擇觀看網絡直播最主要的原因。他們會進行主動的搜索查找來觀看直播節目。網絡直播具有強互動性,主播與粉絲在直播過程中產生的一體感親近感是網絡直播的最大優勢。使用最多的互動行為是點贊,其次是評論和彈幕。網絡直播目前對于大學生的日常社會生活影響不大,網絡直播的觀看呈現出頻率低且時間少的特點。雖然對于網絡直播的看法褒貶參半,但是對于這種新興并且正火熱的媒介手段,大部分人對于其還是很包容的,對其發展感到
樂觀。
注釋
①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8.
參考文獻
[1]王廷軒.新媒體視頻直播的分類及特征[J].戲劇之家,2016(7):266-267.
[2]張旻.熱鬧的“網紅”:網絡直播平臺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記者,2016(5):64-65.
作者簡介:朱丹彤,研究生,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專業為新聞學,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