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者們想要為企業塑造更加良好的成長機制,應該在創業導向和市場導向之間尋求平衡點,從而提高企業引導市場、實現突破式創新與開展新業務活動的能力。本文旨在于探究市場導向與創業導向的融合,研究不同環境不確定性下,選擇何種對戰略導向會取得更好的企業績效。
關鍵詞:創業導向;市場導向;環境不確定性;企業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02
一、緒論
20世紀8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創業熱潮,創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創業活動受到了學者們的普遍關注(胡望斌和張玉利,2011)。而與建立時間較長、經營相對穩定的成熟企業相比,新創企業不得不面臨“企業資源少、市場網絡匱乏、組織體系不完善、管理方法不成熟”等各種關鍵性問題(Tang et al., 2008)。許多學者認為新創企業應當推動戰略導向的應用,進而降低失敗率、提高成長性。在眾多的戰略導向中,創業導向與市場導向是最受學術研究者與創業實踐者關注的理論。
二、創業導向
創業導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來自于對創業者與其創業精神的研究,主要描述創業者承擔企業相關風險、與以創新來取得公司競爭優勢的傾向程度。不同學者基于對創業精神個人或組織層面的研究,出現了多種定義:創業、創業態勢、公司創業與創業戰略決策等等。為了解決創業精神含義的統一性這個問題,Lumpkin和Dess首次明確提出了創業導向這個概念。
1983年, Miller將創業導向定義為,新創企業“進行產品市場的創新,承擔風險,準確預測市場與環境的變化,擊敗競爭對手”,進而搶占市場份額,并將創業導向劃分為三個維度:創新性、風險承擔性以及超前行動性。
1.創新性
創新性指公司追求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法來應對挑戰,包括發展或強化產品、使用新技術。Drueker 認為創新是指通過改變資源的產出,改變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價值和滿意度;創新具有目的性,可供人學習和實踐。[1]
2.風險承擔性
風險承擔是指,個人或企業做出冒險性投資行為的意愿,包括對未知領域采取過分借款、大膽投資、或將重要的資源投入到不確定的環境中去[2]。風險承擔性組織傾向于投資于未知的風險事業上。
3.超前行動性
超前行動性被定義為預測和捕捉新的獲利機會,以及在新興市場積極參與競爭。企業對市場機會進行預測,提前采取行動,主動塑造外部環境,并創造需求以增進自己的競爭優勢。企業是通過引入新產品、新科技與新的管理技術來塑造環境,還是只是單純的對環境做出反應[3]是超前行動性的判斷依據。
三、市場導向
Kohli 和 Jaworski (1990)將市場導向定義為“市場信息產生、信息傳播以及組織范圍內對信息的反應”的集合。
美國學者Narver與Slater將市場導向定義為“通過向顧客承諾為其創造最大價值、進而獲得最佳企業績效的商業文化”,強調企業及時對市場環境變化做出反應[4]。
四、創業導向與市場導向的融合
大量實踐已經證明:對于新創企業,創業導向是創造財富的必要非充分條件(Lumpkin & Dess,1996; Stam & Elfring,2008)。主要是因為新創企業缺乏大企業所擁有的成熟的資源基礎、組織結構、產業網絡與市場力量,不得不通過創業導向的實施,獲得先行者的競爭優勢(first-mover competitive advantage)。而學者們也普遍認為市場導向對企業績效具有正面作用。
不斷變化的技術和顧客需求使得創新成為了成功的基石,但新創企業若僅依賴于創業導向或市場導向,盡管會有一定幾率會獲得成功,但往往要面臨更高的失敗率。單方面強調創業導向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但是這種沒有建立在市場信息收集與分析基礎上的創新無法打開顧客市場,企業績效難以提升(Zahra,1991;Dimitratos et al.,2004)。同樣地,過分迎合顧客需求會導致企業的資源配置缺乏戰略性安排,不利于企業的突破式創新(Christense&Bower,1996;Narver et al.,2004)。
創新導向是驅動力,而市場導向是連接顧客和競爭的通道,因此,成功的企業應該在創業導向和市場導向之間尋求平衡點,從而提高企業引導市場、實現突破式創新與開展新業務活動的能力,為企業塑造更加良好的成長機制與路徑(Boso et al., 2013; Baker & Sinkula, 2009)。
五、環境不確定性
Milliken將環境不確定性定義為,企業決策者認為沒有能力了解環境變化的速度和方向、這些變化對企業的潛在影響、以及企業的應對措施是否成功[5]。Milliken特別強調的是,環境不確定性不僅指環境的變化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指這種變化無法準確預測。Milller也在他的研究中將環境不確定性解析為不可預測性和動態性兩部分。[6][7]
六、環境不確定性對戰略導向與企業績效關系的調節作用
環境對組織戰略、組織績效有顯著影響。研究發現,環境不確定性對戰略導向和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
市場導向反映的是企業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能力,而創新導向反映的則是企業通過超前行動和積極進取來改變競爭優勢的環境管理能力。這兩種導向的有效協同將會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目前和將來的顧客、競爭者和其他環境條件。
Berthon等人以市場導向和創新導向作為分類維度,定義了四種不同的企業:保守型企業、追隨型企業、創造型企業和互動型企業[8]。
保守型企業具有低創業導向和市場導向,以自我為中心,僅關心短期利潤和內部運行效率,不關心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追隨型企業具有較低程度的創業導向和較高程度的市場導向,高度的市場導向表明,此類企業的創新主要受顧客需求的驅動,更傾向于在穩定的環境中運作。比起能夠導致市場變革的突破性創新,他們更可能依靠穩定的技術基礎來開展維持性創新。
創造型企業具有較高的創業導向和較低的市場導向,強調技術領先和搶占市場空白點。他們依靠技術的領先獲得競爭優勢,堅信創新來源于研發而不是市場。創造型企業進行激進的變革以適應市場需求,因此比只進行維持性創新的追隨型企業具有更高的適應性。
互動型企業的創業導向和市場導向都很高,它強調在市場驅動和引導市場的創新方面的領先性。它們能夠解決與這種創新的開發和營銷相關的不確定性,因此此類企業的創新很可能具有超前的技術性和市場優勢。
當環境不確定性較高時,市場環境動蕩較大,消費者的市場需求以及技術的革新不僅變化快,并且難以準確預測,此時,具有變革、創新特征的創造型企業可以能夠通過不斷開發新技術和新服務搶占市場空白點來獲取競爭優勢。
而保守型和追隨型企業更能適應穩定的市場環境,當環境不確定性較低時,此類企業能夠取得良好的績效表現。追隨型企業能夠通過以客戶需求為基礎的維持性創新,在穩定和確定的環境中運作,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而互動型企業依靠高創業導向和高市場導向,成為了一個具有進化機制的動態組織,不論環境不確定性如何,都能找到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的平衡點,敏銳地識別出潛在的客戶需求。
參考文獻:
[1]鄭馨.創業導向與組織績效關系的研究述評—從直接關系到調節變量和中介變量的引入[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20(4):96-123.
[2]Miller D.,Friesen.Archetypes of Strategy Formul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78,24:9-21.
[3]Venkatraman N..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 Di-mensionality and Measurement[J]. Management Science,1989, 35:9-21.
[4]Narver, J. C., Slater, S. E. The Effect of a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hilosophy [J]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54, Oct, 1990,20-35.
[5]Milliken F J. Three Types of Perceived Uncertainty About the Environment: State,Efect, and Response Uncertain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7, 12(1):133-143.
[6]Miller D, Droge C. Psychological and Traditional Determinants of Structur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31:539-560.
[7]Miller, D. Relating Porter's business strategies to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J].Academy of Managemen Journal, 1988, 31:280-308.
[8]Berthon P R, Hulbert J M , Pitt L F. To Serve or Create!Strategic Orientations toward Customers and Innov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42(1):37-58.
作者簡介:周豫薇(1996-),女,漢族,江蘇蘇州人,就讀于南京審計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本科。
基金項目: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6SX0500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