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楚英
摘要:供給側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存在辯證統一的關系,高校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只有構建能夠與供給側改革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保證教育成效,促使教育改革取得相應的成果。所以新時期應該加強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工作的重視,借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促進供給側改革的深入發展,保證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在新時期實現持續穩定運行。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0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是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的,要求從逐步提高供給質量角度入手,以良好的改革促進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進而改變傳統供給和需求失衡的發展狀況,借助有效的供給增強改革實效。因此高校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針對教育供給側改革對學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構建更為科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希望能夠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受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影響,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要求學校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促進高等教育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效。而對應用,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高校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摒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良影響,促進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借以為教育供給側改革和經濟供給側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撐,為我國經濟建設活動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應用型人才資源保障[1]。另一方面,高校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也是為了滿足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發揮自身教育職能,促進高等教育持續穩定發展的需要,只有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保證人才培養工作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契合度,進而凸顯教育成效,確保教育工作得到普遍認同。
二、基于供給側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基于供給側改革背景,高校在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對人才培養模式特征和內涵等進行重新界定,并正確處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涉及到的幾個關系,唯有如此,才能夠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科學性,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實保證高校教育教學成效,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分析,發現高校應該結合學校發展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探索,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良好的支持,促進我國高校教育改革工作在新時期取得新的發展成效。
1.加強應用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建設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當前社會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逐漸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學校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從本地區和虛擬網絡上獲得大量的實體教育資源和數字化教育資源,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和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基于此,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加強對教育供給的重視,可以從資源建設角度加強教育資源供給,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相應的人才保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取得良好的成效[2]。在具體操作實踐中,學校可以結合大數據時代資源建設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進而借助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持構建學習分析系統,并建設教育信息化專業平臺,全面探索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發,以資源建設有效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凸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價值,全面促進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地區經濟建設貢獻一定的力量。
2.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合理的問題已經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所以新時期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性,進而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需求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課程體系,保證學生在學校中能夠接受相對全面的教育和指導,有效促進學生在專業課程的教學引導下掌握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面向社會人才需求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在具體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在完善課程體系時適當的引入文化基礎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就業創業教育、職業技能教育以及通識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并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更新,有效促進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化,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參與到實踐能力的培養活動中,并掌握新標準、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的內容,對學生實施全面而高效的培養,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這樣結合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際要求,學校在建設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就能夠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溝通交際能力等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真正將學生打造成為高素質人才。如此,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才能夠得到全面發揮,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3]。
3.全面加強教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
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影響,高校在積極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教學建設的重要作用,進而結合信息教學實際情況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相應的輔助。在探索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首先應該研究信息化教學平臺體系的建設,對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進而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傳統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適當的改革和創新,引入更具個性化優勢的移動教學、慕課教學和在線學習等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4]。同時,借助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要想進一步增強供給質量,還應該嘗試開發虛擬方針實訓、實習系統,針對現場要求高或者存在較高文獻性的專業領域組織學生參與模擬實習實訓活動,保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促進職業技能的強化,真正面向社會人才需求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所培養人才的應用優勢。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實習實訓教學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實現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為將學生培養成為實用型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4.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在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結合當前教育背景,結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校也應該積極探索對“雙師雙能型”人才的培養,構建專業性較強的師資隊伍培養機制和培養模式,有效增強“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高校師資隊伍實現專業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發展。為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有效的支撐[5]。唯有如此,借助師資保障,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才能夠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真正將學生打造成為高素質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貢獻相應的力量。
5.引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的樹立,高校在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開始關注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的培養,希望通過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在畢業后能夠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6]。因此在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需求,應該適當的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實踐中,從多角度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實現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這樣,學校也能夠逐步將學生培養成為應用型人才,在社會建設方面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應該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分析,保證教育教學改革能夠與供給側改革的實際要求相適應,逐步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唯有如此,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才能夠取得新的發展成效,社會經濟建設活動的開展也能夠獲得相應的應用型人才資源支撐,取得良好的建設成效。
參考文獻:
[1]王芳.基于供給側改革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J].江蘇高教,2016(5):103-106.
[2]常飛云.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9(1):105-107,115.
[3]陳擁賢,蘇芝蘭,盛正發,等.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7(1):1-8.
[4]林亞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4(4):46-48,56.
[5]張務農.從經濟學命題到教育學命題——供給側改革之于高等教育發展意義審思[J].江蘇高教,2017(3):30-34.
[6]張旭,郭菊娥,郝凱冰,等.高等教育“供給側”綜合改革推動創新創業發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6(1):26-35.
基金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供給側改革的實證研究——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