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蕓
摘要:201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標志著經濟責任審計全面推進。2014年底又頒布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為深入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提供了科學依據和行動指南。2015年底中央兩辦發布的《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中明確將“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三個審計覆蓋變成了包括“經濟責任”在內的四個審計監督全覆蓋,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領導干部行使權利加強制約的監督決心。
關鍵詞:審計;經濟;責任
中圖分類號:F239.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1
一、經濟責任審計相關問題探析
1.審計工作缺乏計劃性
經濟審計工作具有相當的嚴謹性,主要表現在計劃性和規范性。例如離任審計工作,如果屬于臨時追加和臨時決定,會和預先制定的常規性審計工作相沖突,導致事前準備工作不足、產生倉促審計,從而對審計工作的規范性、有效性產生重大影響。此外,經濟責任審計要覆蓋國有資產使用、管理、保值增值情況、財務收支、債權債務情況等內容,對任期較長的離任審計工作,往往對審計工作時間要求較高,容易出現所有經濟事項難以審計到位的現象,使得審計結論不完整,審計評價不公允,審計風險加大。
2.審計結果缺乏時效性
目前,諸多現實案例顯示,離任審計一般采取“先離后審”的方式,即采取后置的審計方式。這種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在審計的各個環節如搜集證據、征求當事人意見、具體問題處理、結論落實等方面都存在無法完整銜接的可能性,產生的評價結果往往會有一定的偏差,對干部任免決策的影響力也有所削弱。一些被審計對象容易在“先離后審”中逃避相關責任,特別是對于轉任、離任、升遷的領導干部,約束力較差,一旦發現其在履職期間的重大違紀違法行為,將給相關組織部門處理問題帶來很大的難度。同時,審計報告置后于組織部門任用,審計結果缺乏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果的運用,削弱了審計監督的作用。
3.審計評價標準不一,結論難規范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的核心和審計結論的最終體現。目前經濟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尚處于摸索階段。審計人員仍難以真正貫徹運用現頒布《實施細則》中的有關條款,原因在于《實施細則》中的部分內容沒有足夠細化,覆蓋范圍過于寬泛,使審計人員在操作實務中無法把握,最終造成審計評價結果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另外,審計評價指標不夠精細化,影響了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客觀評價,削弱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實際效果。
二、新常態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對策
1.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計劃性,大力推進任中審計
內部審計部門應加強與干部管理部門溝通,以便對當年可能發生的人事任免情況有所了解,盡早對經濟責任審計做好安排,納入當年審計計劃。建立重點部門主要領導干部任中審計制度,堅持任中審計和離任審計相結合,以任中審計、任期內輪審等為主,逐步前移審計監督關口。同時建議領導干部任免一般情況下須“先審后離”,審計監督常態化成為領導干部任免的重要程序,審計評價成為領導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有效性。
2.健全相關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審計監督標準化建設
審計評價事關干部獎懲和任免,是相關組織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衡量領導干部工作業績、評價履職責任的主要參考依據。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應堅持獨立性、客觀公正性和謹慎性相統一,按照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企事業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審計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可包含完成上級下達各項任務情況、經營決策、經營管理和廉潔自律情況等。同時評價時需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進行界定,如工作失職和工作失誤的界線、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界線、現任責任和前任責任的界線、直接責任和其他責任的界線。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和關鍵,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途徑。
3.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創新審計方式,提高審計質量
審計人員應當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程序,將違法違規作為審計重要考慮的問題。審計過程中應圍繞重點,深入進行。重點抓住被審計領導干部主要責任、直接責任,對重大問題要實施重點審計,不能簡化審計程序。同時要重視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應堅持逐層把關,多層控制,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在審計方式上可采用多專業融合、多視角分析結合等方式。在隊伍建設方面,可通過加強專業培訓,鼓勵交流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增強審計人員的審計效能,提高審計質量。
參考文獻:
[1]任銳.對新常態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思考[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6):50-52.
[2]鄧光華.淺談經濟新常態下內部審計價值的提升[J].財會學習,2016(10):140.
[3]池至路.淺談新常態下的經濟責任審計[J].福建建材,2015(12):109-110.
[4]戴林生.淺談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視界,2013(22):189-190.
[5]羅宗毅.淺談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風險及防范[J].煤炭經濟研究,2006(12):61-62.
[6]李艷春.淺談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79-80.
[7]趙超,許永利.談談內部審計如何開展經濟責任審計[J].當代審計,2000(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