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摘要:隨著我國的發展,農業與工業技術的結合日益緊密,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農村環境污染難以有效解決,為緩解我國農村環境日益惡劣的困境,通過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將風險轉嫁出去,以此來減少農村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損害。對于農業生產者的弱勢性來說,農業環境責任保險如何能夠更具有可行性是需要一個合適的農業補貼政策。所以將農業環境責任保險與農業補貼政策相結合的方法,可以使農業環境責任保險更加具有可行性和易于農業生產者接受。
關鍵詞:農村環境責任保險;農業補貼政策;政策結合
中圖分類號:F840.68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1
一、關于農業環境責任保險的研究
(一)農業環境責任保險的必要性
農村環境污染不僅要加強預防,而且要重視對污染后的解決,一方面是環境的治理與恢復,另一方面則是利用農業環境責任保險對受害農業生產者有效的經濟補救、責任承擔、農業生產者的收入保障、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保障和提高。
1.日益嚴重的農業侵害環境風險
城市工業向農村轉移, 帶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造成了日益嚴重的農村工業污染問題。
2.農業生產者的利益與環境責任風險密切相關
農村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不僅損害了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還有因土地污染與可能的農作物收成減少導致農民受到的財產損失。
3.農業環境責任保險協調了各方利益
農業生產者繳納保險費,政府進行補貼等資金支持,形成這種眾籌的救濟形式能夠及時、有效的對受害人進行救濟賠付,提高政府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的效率,及時保護了農業對環境侵害受害者的利益。
(二)關于農業環境責任保險的功能
1.損失補償功能
損失補償能夠在因環境污染的條件下,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收入遭到損害時,及時對農業生產者進行賠償。
2.風險分散功能
農業生產者作為投保人通過購買保險,繳納保險費用將農業對環境侵害的損害賠償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保險人。
3.損失預防功能
農業環境責任保險不僅在事后救濟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事前預防監控損害事故的發生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農業補貼政策相關問題分析
(一) 農業補貼政策
包括農產品價格支持、對農村低收入者的扶助、建立農業保險制度、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對農村科技教育、保護農業資源環境等等。 另一種是狹義補貼,這類補貼又稱為保護性補貼,指的是那些容易引起農產品貿易扭曲的政策措施,
(二)我國目前農業補貼政策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有的農業環境補貼立法存在很多缺陷:法律框架不完整,農業補貼規定不符合農業生態保護理念、缺乏對耕地的環境補貼和農業污染物削減的環境補貼進行立法、對農民進行環境補貼的數額偏低等諸多問題。
三、 農業環境責任保險與農業補貼政策契合的必要性
(一)農業環境責任保險需要農業補貼政策作支撐
1.農業環境責任保險的準公共產品屬性,農業環境責任保險涉及農業安全和生態環境,這不僅僅是農業生產者一方的受益或受損,它涉及到每一個社會成員。
2.農業環境責任保險成本與收益不平衡,具有公共性,所帶來的損害救濟福利和環境保護福利是全社會成員共享的,那么承保農業環境責任保險,其實更多地是為公共利益服務,保險所面對的是傳統意義上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業生產者和脆弱的生態環境。
(二)農業補貼政策助力農業環境責任保險的構建和實施
1.農業補貼政策應考慮其環境影響,制定農業補貼政策是為了促進農業現代化,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福利的增加。但從實際的環境角度看,不當的農業補貼政策可能誘使農業生產者盲目追求化學農業,這些補貼勢必在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同時,也影響到環境和農產品質量的長遠安全,容易引起短視行為。
2.二者契合能夠降低農業環境責任保險的成本,從經濟角度來看農業補貼政策是推廣、扶持農業環境責任保險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農業補貼政策的導向和刺激去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可持續化,提高農產品質量,發揮農業的環境保護功能。
3.農業補貼政策對農業保險的成功支持,農業保險補貼,特別是保費補貼已經成為農業保險實施的重要推手,這也在一定角度可以看出,農業補貼政策也可以幫助農業環境責任保險進行推廣實施。
(三)農業補貼與農業環境責任保險政策契合的意義
農業與自然環境存在著天然聯系。自然環境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最基本的生產條件,而農業生產應該在運用環境資源的同時維護生態的平衡,保護生態的現狀,減少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農業生產與與生態環境的利益得到一定的平衡。
四、農業補貼政策與農業環境責任保險契合的方式
(一)補貼應采取的形式
政府財政是關鍵,農業補貼是重要途徑,由于農業補貼政策本身是一種復雜的支持手段,不能簡單的采取片面的直接或間接補貼形式,因地制宜。一般來說,投入或產出達到一定程度對環境產生相關影響,那么這項補貼政策對環境的效應影響越趨于直接化。
(二)逆向選擇和保險道德風險的規避
對一些專業合作社、生產互助組織要承擔起一定的監督、檢查職責,盡最大可能使農業生產者做到如實告知義務和切實履行保證義務。
(三)農業補貼與其他惠農政策契合
目前國家在農村和農業技術改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同時也制定了相關政策,這對農村及農業技術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不過即使如此,我國農業補貼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由于一些高效的農業生產技術需要較高的成本,致使一些底層農業生產者很難得到多少益處,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
五、結語
隨著農業污染源的日益嚴重,農業對環境侵害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人類健康受到威脅的后果越來越值得人們深思。農業環境責任保險作為農業對環境侵害救濟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不可能替代整個農業污染源的救濟制度,需要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農業環境責任保險和農業補貼政策都是針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將農業環境責任保險與農業補貼合理的結合,對減輕農業對環境侵害方面大存在很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張燕.農村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實施之動因及策略[J].經濟新動態,2013,12:15:1-157.
[2]方伶俐.中國農業保險需求與補貼問題研究.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8(5).
[3]楊柳.論農業環境責任保險與農業補貼政策的契合.復旦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