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寧++葉華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注重學術型人才培養的培養模式及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及企業發展的需求。研究生培養逐漸區分為學術型和專業應用型。針對不同類型的研究生,采取不同的質量監控方式,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不同類型研究生;教學質量監控;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2
隨著研究生教育的不斷發展,研究生培養逐漸區分為學術型和專業應用型。學術型研究生是以理論研究為主、為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做準備的研究生。而專業型研究生則是以應用研究為主、為相關專業部門提高生產力而進行培養的高級應用人才。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應用復合型高層次專業型研究生的需求逐年上年,各高校招生規模也在逐漸擴大。而傳統注重學術型人才培養的培養模式及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及企業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研究生,采取不同的質量監控方式,以求達到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科技人才。
一、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分析
1.主要概念界定
學術學位(academic degree)又可以被稱作學科學位,它是在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領域里所授學位的統稱。它側重于理論和學術研究方面要求的一種學位。是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對于學術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專業型碩士是國家為了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新碩士,培養的是現在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碩士學位與學術性碩士學位處于同一層次,培養規格各有側重,在培養目標、教學方法、授予學位的標準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差異。
2.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
而對于不同類型的研究生,相對的培養模式也有所不同。學術型研究生往往培養的是學術理論研究型人才及高校教學人員,對此,在課程設置上通常以學科為中心,注重的是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及學術研究能力展現。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是特定職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更多的是以企業需求為中心,注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展現。
二、目前研究生質量監控存在的問題
然而目前,我國研究生培養不盡如人意,往往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1.培養計劃、學科結構設定不符合市場需求
目前,研究生的最后評定標準往往還是在論文寫作上,因此對于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培養計劃的先進性往往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傳統的培養計劃中,為了讓學生可以發表優質高水平的論文,往往只注重學生理論研究的能力,所以開設的課程以理論為主。然而,隨著應用型人才需求越來越高,理論研究型人才逐漸不適用于企業發展的需要。注重實踐、注重拓展的課程體系越來越成為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多學科融合的學科結構形式已然成為潮流。培養更多動手能力強,能快速融入社會、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的應用型研究生,是市場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切實需求。
各學科間融合度不高、課程設置單一、內容陳舊、與市場需求脫節,已經嚴重的影響了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為此,科學合理的制定培養方案、課程內容,是各院校間目前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2.過程管理環節不完善
研究生的培養過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多個環節有效協作的綜合體現。現有培養狀態下,往往存在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1)教師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目前研究生雖然采用了導師制,但入校后的基礎課程及部分專業課程依然還是由任課教師教授,之后的研究性工作雖然由導師指導,但導師的學識、指導方式、投入精力等都會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一部分是很難監管到位的。(2)研究生學習質量把控不嚴格。研究生學習質量主要體現在課程學習及科研工作兩個方面。目前的課程學習雖然可以通過上課情況、考試情況、課程報告等對學生進行評判,但最能體現研究生水平的科研工作,在實際中卻很難有具體的量化指標去進行有效監管把控。
3.產學研的聯合培養方式不完善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產學研的合作培養方式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在近幾年的推廣過程中,也逐漸得暴露出很多問題與不足。傳統單一的培養模式與靈活多變的市場需求很難達到.效融合,使得培養出的學生與社會的契合度不高,嚴重影響了學生培養的質量。
三、構建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
針對以上不同類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立相應的監控體系可以有效的保障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培養計劃、學科結構
高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就是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因此,培養計劃及學科結構的設定就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對于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要注重國際知識鄰域的發展,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加強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找準學科建設方向,提升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而對于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則應更接地氣。將企業的需求融入培養計劃中,量身定做培養計劃,并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調整,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培養的主要考量標準。
2.建立教學過程管理監控體系
對于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培養,我們也需要在不同的方面予以不同的監管。
(1)教師教學質量監控
對研究生教師的教學、導師的指導狀態進行評估,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主要內容。建立教師教學督導,不定期抽查聽課,聽取學生意見反饋。檢查教師是否按教學大綱等要求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是否注重研究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對研究生導師近幾年的教學、科研成果等來評定導師的學術水平及能力水平。從而為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從源頭上把好關。
(2)研究生學習質量的監控
研究生學習除了基本的課程學習外就是科研能力的培養。課程的學習主要可以通過課程學習態度、成績來評定,而科研能力的則需要通過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發表論文等方面進行評定。這其中,學術性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論文發表,主要以其科研水平的高低、論文發表的等級及數量等來進行評判;而專業型研究生則主要要看其在工程項目應用等方面所作的科研情況、科研量等進行評判。
3.健全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學研的聯合培養模式越來越得到社會和企業的肯定和認可。要健全產學研的培養模式,就必須與企業緊密合作,將企業的課題融入到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去,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再將研究的科研成果及時地運用于企業中去進行實踐。這樣才能將單純的技術型研究轉換成技術、方向性兼顧的研究模式。同時,積極引進企業導師對研究生進行聯合指導,從企業的角度對研究生進行有效的指導。這樣,在人才產出的同時也引進了社會專業人才,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提高了研究生培養質量,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類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多樣性要求。
社會的發展推動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只有順應市場的需求,不斷改進研究生培養模式,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培養的監控體系,才能培養出高質量、適合社會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瑞.構建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2.
[2]吳蘇芳.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
[3]何振雄.整合不同類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滿足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0):52-55.
[4]胡玲琳.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從單一走向雙元模式[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宋曉寧(1975-),男,副教授,博士后,主要從事模式識別與職能系統研究。
葉 華(1977-),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
基金項目:2015年江南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項目名稱:不同類型研究生質量監控體系研究與實踐;2015年江南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015118),項目名稱:情境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卓越人才培養體系下的教育質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