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要:產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密切性是不言而喻的。產業結構適時地跟隨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調整和優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區域經濟的發展反過來也給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空間和動力。它們之間有一種相輔相成的互助性。本文試圖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切入,來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對區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和產生的影響,并簡要論述產業結構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同時,指出區域經濟發展對于產業結構調整所提供的支持。
關鍵詞:產業結構;區域經濟;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整體來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逐步由農業產業向工業以及第三產業方向發展;產業結構由過去的單一結構向多元結構轉向,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完善,比例也不斷協調。但從區域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產業結構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歷史、地理以及國家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產業結構在區域之間發展不協調,不均衡;區域內部的產業結構也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區域之間以及區域內部產業結構所存在的問題造成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給產業結構的區域轉移調整帶來了有利條件,但給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來了不利影響,尤其是落后區域的內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由于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很難有動力和能力來完成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落后地區的產業結構改變的比較穩妥的方式,還是依賴承接先進地區的產業轉移。這種外部性的產業促進終究無法和內生性的產業結構升級所帶來的好處相比。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在促進區域經濟的同時,區域經濟也給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基礎的經濟保障。
一、產業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概述
1.產業結構的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產業結構主要以農業為主,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極其薄弱。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為優勢,充分吸引外資,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從加工貿易起步逐步積累資本和經驗,使得我國沿海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沿海地區在地緣優勢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二三產業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協調,區域經濟也得到迅猛發展。從我國的經濟發展史來看,產業結構的問題就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只有產業結構合理完善,經濟才能有發展的潛力和動力。
2.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產業機構與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產業結構的調整包括產業的轉移、升級,這一過程,通過各種資源要素的再配置和優化,來促進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的增長方式,所以,對于經濟發展來說,產業結構調整是永恒的主題。從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來看,東西部產業結構存在很大的不協調,而在區域內部,有些地區的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困難重重,特別是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工業密集,第二產業比重比較大,而且國有企業眾多,產業結構調整遇到的困難太多。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調速換擋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地區的傳統產業如果不能進行結構的優化升級,容易導致產業不斷惡化,企業倒閉,區域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危險。所以當前,在我國經濟發展的下行期,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我國經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影響。
3.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是一種互助的關系,他們是互為因果的。產業結構要想優化升級必須有雄厚的經濟發展基礎做支撐,雄厚的經濟基礎才能產生資金優勢和科技優勢,而這些優勢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需要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通過優化和組合這些要素資源,來完成產業升級改造,進而改變區域的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深圳和杭州。
二、產業結構調整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的問題
我國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經濟發展,經濟的總量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世界第二,雖然,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前列,但分析我國的經濟構成,會發現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仍然不高,高技術產業占整個產業比重仍然比較低。這些產業結構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產業結構調整造成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區域之間,特別是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巨大,而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貧富差距還在不斷拉大。當前,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由于產業結構完善均衡,經濟發展程度很高,人均收入也比較高,民眾普遍比較富裕,而西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政策扶持等原因,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且整體發育不完善,與東部的產業結構在各個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導致東西部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巨大,貧富懸殊。而在城鄉之間,由于產業結構的原因,貧富差距也比較大,城鄉之間的這種差距在西部地區更加明顯。
2.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水平比較低?,F在,我國產業結構雖然得到了很大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各個產業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尤其是在科技水平方面,我們產業科技水平還比較低端。正是因為我國的產業水平還比較低,在我國資源要素優勢不在的背景下,導致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動力不足,經濟開始下行。在當前,我國經濟調速換擋的背景下,努力優化產業結構,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以高技術為核心的產業升級轉型,是轉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和保證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有之路。
3.我國的產業結構在區域與區域之間存在趨同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以追求經濟總量為主,唯GDP論?,F在很多落后地區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發展適合自己的產業,而是什么行業熱門就發展什么行業。產業規劃脫離實際情況,也沒有綜合地分析國內外行業的發展情況就倉促上馬,導致很多行業的產業發展地區趨同,造成行業競爭激烈,產能過剩,不僅沒有起到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反而影響了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