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
摘要:成都文創產業發展現狀充分體現出當前成都文創產業體制機制已成為制約文創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抓住體制機制創新這個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關鍵因素,積極探索成都文創產業在人才培養、金融支撐、組織領導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新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為文創產業注入強大的新的生命力,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成都文創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推動成都成為高端文創產業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化國際性文創中心城市。唯此,構建國家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才能實現。
關鍵詞:文創產業;體制機制創新;復合型人才;文化投資集團;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
中圖分類號:G11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2
文化創意產業是當今世界范圍內最能體現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特征的新興產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日漸深入,創意產業迅速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成都作為極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豐富多彩,發展文創產業不僅具有先天優勢更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契機。為此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傳承和繁榮城市文化,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要增強文化自信,推動城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西部文創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提升與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軟實力。
一、成都文創產業發展現狀
當前成都市文創產業進入了機制創新、跨越提升、做大做強的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進入我市國民經濟新興支柱產業行列。2016年按照文化創意產業的口徑和標準,正在安排年報統計。目前成都已經初步形成以信息服務、傳媒出版、文化旅游、影音娛樂、動漫游戲、創意設計、藝術品原創等為支撐的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全市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8個。成都市動漫游戲、文化科技融合、音樂產業、廣告產業等納入國家布局,成為“全國動漫游戲第四城”和“中國手游第三城”。為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我市還認真領會國務院和四川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專項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結合成都市發展實際,及時發布了《成都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明確闡釋成都在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階段目標、主要任務和支持措施。
二、成都文創產業發展制約因素
在成都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
一是成都創意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結構失衡,缺乏將創意產業化的經營管理人才。首先,與北京、上海、深圳的創意人才吸引政策相比,成都在工作環境、發展機遇和待遇方面的吸引力均存在差距,成都人才引進政策不夠成熟使北京、上海等地集中了中國優秀的創意人才,而成都的創意產業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整體實力不強。其次,成都本土創意人才的培養存在培養模式陳舊,培養渠道單一等問題。此外,由于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人才需求的急增,當前從業者以設計、策劃編輯等單一人才為多,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素養,又掌握經濟管理知識和市場營銷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則嚴重缺失。
二是培育大型、骨干文創企業壓力巨大。對標杭州,2015年,杭州市規模以上的文創企業中,主營收入億元企業有424家,我市僅有102家。對標北京,北京文資辦管理的8家國有企業文化之一的北京文化投資集團,注冊資本金就達60億元,可以實現引領北京市文創發展的功能。而我市文化投資企業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表現為個數少,規模小,競爭和帶動能力弱。
三是文化和金融合作能力不強。目前還沒有一只全市級的文化引導投資基金,正在籌劃的文創基金,財政資金投入不多,基金規模難以做大。成都銀行的文化支行沒有融資擔保資金池,銀行為中小微文創企業融資貸款積極性不高。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和抵押工作滯后,成為文創企業融資瓶頸。
四是組織推動力量亟待加強。作為構建現代文創產業體系的重要環節,推動發展文創產業的機構、人員力量嚴重不足。目前主抓文創產業的行政職能機構只有兩個處,分別在市委宣傳部和市文廣新局,兩個處室的工作量十分飽和。而北京、杭州等地除了宣傳部、文廣新局有內設的文產、文資機構外,均設置了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副局級事業單位),專門負責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比較而言,我市主抓文創產業的組織力量亟待增強。
三、成都文創產業發展對策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提高經濟競爭能力和促進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而體制機制是創新的根本。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新形勢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成都文創產業發展現狀充分體現出當前成都文創產業體制機制已成為制約文創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抓住體制機制創新這個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關鍵因素,積極探索成都文創產業在人才培養、金融支撐、組織領導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新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為文創產業注入強大的新的生命力,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成都文創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推動成都成為高端文創產業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化國際性文創中心城市。唯此,構建國家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才能實現。
(一)探索文創產業教育新模式,培養文化創意產業復合型人才,助力文創企業發展壯大
面對蓬勃的未來,培養掌握文創產業運行規律與文化創意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經濟、金融領域才識兼備的高級專業人才,是成都市文創企業發展壯大,乃至成都市文創產業新一輪騰飛所需要的動力所在。
建議成都各大院校引入文化創意領域綜合實力排名全球領先的國內外大學,共建文化創意產業學院,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創意產業教學和研究基地。通過教育、研究、培訓及咨詢和智庫功能,為文創企業培養人才,探索文創產業教育和服務的有益模式。依托成都市各大院校的媒體與設計、計算機、管理、法學等諸多學科與引入大學的相關精品課程,整合構建適合于中國文創產業“全價值鏈”的課程體系。未來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學院還可開設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MBA、EMBA、DBA項目,并啟動學術型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工作。并將成都城市音樂廳、西部文化產業園、市廣播電視臺高朋視聽等重點文創產業園作為文創學院科研基地,促進文創學院與國內外文化創意機構和組織開展合作、參與項目的開發。結合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文創學院將成為跨國、跨學科、跨業界的平臺,將能夠把前沿研究推廣到產業學術領域和業界,為成都市各大院校服務國家和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戰略提供平臺,培養成都乃至中國文創產業所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并將努力成為文創產業發展的理論和政策研究的高端智庫。
(二)整合市內國有文化投資企業,成立成都文化投資集團,打造成都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實現引領全市文創發展功能
市文投集團作為成都文化創意產業重要的投融資平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行使國有文化資本投融資主體職能,引領全市文創發展。市文投集團應圍繞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文化要素市場建設、文化功能區建設、市政府重大項目投資、文化產業股權投資等方面開展工作,進行業務布局。集團發起設立由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市文化產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市文化產業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市文化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市文化金融信息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構和市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等文化金融機構形成的“投、保、貸、孵、融”多支點,“融資、交易、鑒定評估、信息咨詢”四位一體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作為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中介平臺,通過項目對接、信息服務、業務培訓、信用增進、資金支持、行業交流、定制服務等方式,從財政投入方式創新、文化基金效能發揮、信用擔保機制建設等方面,提供多元化、高效率的文化產業投融資中介服務;全力貫徹落實市政府重點項目投資;實施對文化企業并購重組,打造資本運作平臺,整合文化產業資源。
(三)學習杭州經驗,成立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加強對打造西部文創中心的領導和組織力量
堅持市區(部門)聯動,加強對打造西部文創中心的領導。建立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指導委員會,負責產業發展戰略及重大事項的決策,委員會下設市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成都市下轄各區、縣及各大文創園區建設主體應同步建立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各市屬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可參照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或落實具體責任部門(處室),推動所管轄產業的發展。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力、企業主體力、市場配置力"三力合一"的作用。通過落實機構,編制規劃,制訂政策,切實解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人、有錢、有章"的問題,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力;通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降低創業成本,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創意園區和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支持文化創意企業成立行業協會,加強產業合作和行業自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力的作用;通過推進區域市場化進程,加快形成競爭機制,引導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自由流動,促進文化創意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力的作用。
作者簡介:劉 勤,文學類學士學位,中級經濟師,單位: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成都地質調查所,主要從事企事業單位管理、產業經濟學研究。